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榜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教育吸引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强教育说服力,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强化学生认同度,实现榜样标准建设。通过秉持邻近性真实性的榜样选择原则、运用多元方式强化榜样精神教育效果、榜样精神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构建校园主题网站推进榜样精神传播,真正将榜样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榜样力量,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敢为人先争做时代“划桨人”和“奋斗者”。  相似文献   

2.
叙事倾向是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处理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是新闻叙事的重要方面,也是报道事实引导舆论的重要方法.唐湘岳的人物通讯将其叙事倾向从选择事实、设置框架、运用语言等方面“流露”出来,既真实地再现了事实,又艺术地体现了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庸是实现和谐的一种方式,中庸和谐的文化心理对汉语辞格的构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在辞格构建中表现为“同异有度”、“平衡对称”、“表里兼顾”的表达追求。中庸和谐文化心理在对偶、回环、反复、排比、错综等辞格构建上有突出的表现。基于中庸和谐的文化心理构建的辞格能给解读者以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苗族人重表象轻逻辑、重感情轻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苗文化传承的非理性化倾向。而苗裔作家沈从文则以同样自由的心灵在进行小说创作 ,也是这种主观随意性导致了他小说中大量出现的绝对的或者相对的叙事空白。从叙事角度看 ,这些叙事空白同苗文化叙事传承中的空白一样 ,都应是非理性化传承叙事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庸与实事求是——兼及儒学与实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立 《学术界》2006,14(5):46-64
追根溯源,实事求是乃是先秦儒家中庸观念的贯彻。中庸的中心词是“中”,“中”字的初始意义是“内”、“正”;中庸的使动词是“庸”,“中”字还有“合”、“和”内涵;中庸一词指向普遍性内容时,“中”仅指“实”或“诚”。中庸精义就是实事求是。中庸之德的历史源头是弓矢文化,其近代形态是实学文化。实事求是路线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实理出发”,更不是“从实用出发”,否则,我们将又回到成也“中庸”、败也“中庸”的反中庸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6.
王立纯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突破了以往大庆石油文学宏大叙事模式,通过书写“铁人”群像的个体灵魂对话时代精神,发掘铁人形象的坚韧品格与柔软心灵,追寻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涅槃,以“小我”的生命体验去揭示人性之美,重构石油会战的文化记忆,全新诠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重读这部作品会发现,其所阐发的历史幽思、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已经超越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它不仅是历史记忆的重新书写,而且是心灵意义上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学重构,更是对大庆红色石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叙事来呈现历史,展示个性与特色。城市叙事空间像小说文本一样,有着自己语言体系,通过自己的字词句法安排情节,讲述故事。历史文化街区叙事空间方法主要有场景编辑法、蒙太奇叙事法、空间重组法和科技再现法四种,每种方法并非是单一的,在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叙事中,往往是根据所要讲述的历史文化形态,如建筑遗迹、考古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仪式、宗教文化等综合运用。湖南常德老西门,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叙事典型,成功运用叙事空间方法,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西门的历史,既使人能够产生强烈的空间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加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邹赞 《社会科学家》2022,(12):14-20
作为屯垦戍边历史记忆的“意义场域”和展呈空间,新疆兵团博物馆尝试探询一种兼顾“藏品”与“参观者”的叙事阐发路径:一是激活博物馆蕴含的丰富情感密码,以情感的动力机制为牵引,帮助参观者融入博物馆构建的“记忆之场”,充分发掘藏品的历史内涵与当下意义;二是通过形塑多维度的博物馆藏品“副文本”叙事符码,激发参观者的融入意识与情感认同,提升藏品文化再现的实际效果;三是尝试将个体叙事与公共叙事、个体经验与集体经验相结合,构建参观者与藏品之间的“情感共同体”。兵团博物馆的参观者以藏品为物质媒介,阐释读解藏品背后的故事,并且结合当下社会文化情景,传承弘扬屯垦戍边精神,使之成为构建新形势下兵团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许佳从新闻学的总体看,专门以文化报道为写作对象的新闻,被习惯地称之为文化新闻。它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文化新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们直接需...  相似文献   

10.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2024,(1):191-200+239+24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艺术实践范畴的阐发,均表现出了一种接受、传承与创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致思理路。此外,巩固新生政权,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也为“美学大讨论”的发展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现实动因。总之,“美学大讨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装历史电视剧是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传播特征对大众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建构产生重大影响。古装历史电视剧若想获得观众的深刻认同,必须把文本的意义层次敞开,满足观众心灵慰藉和精神建设的需求。古装历史电视剧应采用及物化叙事方式增强古代故事的当下性,建构当代文化价值观,以正确的历史观、进步的文化观为指导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天府新论》2012,(6):156-158
新闻竞争加剧使广播人物报道品质保障显得至关重要。以杭州各广播频率关于"最美司机吴斌"报道为例,分析其得失,可以发现:突发新闻中的人物报道要想保障新闻品质,就必须在叙事策略上立足声音特质,注重题材驾驭、找准现场报道中的叙事角色、运用独具广播特色的叙事方法、选择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将该叙事策略定格成为常态化的新闻生产准则,广播人物报道的品质优化就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闻素描上头条,是增强新闻主体观念,真正让消息在新闻传媒中唱主角的一条有力措施。倡导以“现场短新闻”的报道方式采写新闻素描,是对新闻报道本来意义的一种返璞归真。眼下问题是要革除在“现场短新闻”上的形式主义倾向。关键是新闻从业人员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去、现场去,同那里的劳动者、建设者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倘若大家都注意到运用消息文体中的新闻素描去报道“现场短新闻”,那势必使消息文体大改观  相似文献   

14.
道家道教虚静观是道家道教哲学基础 ,同时它为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在中国传统器乐文化中体现为三种境界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道家道教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艺术创造的美学归趋。  相似文献   

15.
南京历史文化之品格及其传承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的历史文化呈现出四种特质:“合亦杂”的文化性状、“仁且平”的文化精神、“智而朴”的文化气质和“通且俗”的文化格调。在南京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育点化、民俗涵养、艺文陶冶和遗存承载等四种方式发挥了独特作用。这四种传承方式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有机体;而在其内部结构中,又包括了流变、集成和导向三种模式化的工作机制,三者之间的并存、继起,有机整合与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梅臻 《理论界》2008,(3):231-232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问题。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群体文化,是学校物质和精神存在方式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22,(4):41-49
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以黄河文明为摇篮的中原文化,其核心是一种“政治—伦理”结构,而以长江文明为母体的江南文化,其核心是一种“经济—审美”结构。长江流域城市是长江文化特有的“容器”,沿线城市文化代表着长江文化的最高发展“境界”。长江流域的江南城市形成了两大特点:一是政治中心的“经济化”和“人文化”,二是经济中心的“更经济化”和“更人文化”。江南城市不仅在长江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今天长江经济带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和主平台。江南文化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典范形态,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的智慧,因此必然要成为引领沿江区域文化转化创新的榜样,并在当代长江文化传承保护弘扬中发挥出“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总是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之中。“叙事”是人类探寻“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叙事”这一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叙事学,应该对意义问题作出自己的探讨。本文试图在对叙事作品的意义结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观照的基础上,建立叙事作品的意义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快报》“特别报道”一直以来都以调查性报道见长,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聚焦、叙述声音、叙述层次三个方面,对该报2005年元月5篇较有代表性的“特别报道”展开叙事学分析,揭示了其通过多种叙事方式的巧妙运用,所达到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才生 《殷都学刊》2008,29(2):97-100
“心性”之学是中国当代新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将“心”的文化与“心”的艺术之间的障壁打通却是徐复观的独创。其要点有二:一、虚、静、明之心乃是精神自由的关键,亦是艺术价值的根源;二、“不为物役”不仅是庄子人生中“美地观照”的关键,也是艺术创造的关键。徐复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现代化因子的方法实乃当代新儒学内圣而外王理路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