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庞金友  赵洁 《社会科学》2023,(7):99-109
社交媒体是当今欧美社会政治活动的结构化要素。社交媒体独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秩序迎合了人类认知的吝啬规律,为偏狭的政治认知的形成提供了契机;行动者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中暴露或夸大自身感受,敏锐感知他人情绪,从而引发情绪共振与情感叠加。置身社交媒体时代的现代人更容易形成偏执、怀疑、自负等以“偏激”为核心特征的后政治心理,并逐渐以其为行为准则。当偏狭的理性认知和偏执的感性情绪与党派归属、阶级身份、公共形象塑造、公共政策选择等迎头相遇,政治极化的形成和扩张便拥有了动力源和助燃剂。随着民众对特定领导人非理性的追捧或声讨,对党派阵营产生强烈的心理依附与行为追随,对政策制订与颁布采取极端态度,对异己群体愤恨和仇视,政治极化的强度、深度和幅度逐渐加剧。政治极化的愈演愈烈使群体内部同仇敌忾、群体间激烈冲突、社会舆论两极分化,进一步助长了后政治心理的升级和蔓延,使“绝对自负”与“怀疑一切”、“无限恐惧”与“毫无敬畏”、“政治狂热”与“政治冷漠”等情绪和态度弥漫于民主政治的各个角落。从当前情形来看,扭转以偏激为核心的后政治心理是缓解政治极化的可能路径,其中,校准接收和传播信息的心态和方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向柏松 《中州学刊》2023,(12):150-157
中国神话仪式叙事经历了由巫术仪式叙事到祭礼仪式叙事、民俗仪式叙事的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社会理性化程度日益提升的结果。中国神话巫术仪式叙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促进了中国歌乐舞合一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催生了道教的形成。中国神话祭礼仪式叙事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对于中华礼仪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随着官方的礼仪不断融入民间生活,神话的仪式叙事逐渐演变为能与现代生活相契合的民俗仪式叙事,人民大众成为神话民俗仪式叙事的主体,对中国节日民俗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摆脱了对大众传媒的表达渠道依赖,转而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自由表达,从而成为实践意义的舆论主体。这种转变导致舆论引导工作领域出现舆论引导对象的多元化、舆论引导方式的体系化、舆论引导效果的复杂化、舆论引导理念革新的常态化等变化。在理论层面,舆论引导所依赖的理论资源也开始从宣传模式向政治沟通模式转变。在传播格局巨变的背景下,舆论引导工作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导向和职能、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5.
网络直播中社交关系的重建,依赖于传播平台从信息内容传递向各种关系建设的转换。网络直播中的社交关系,其实质是人际关系的回归,种类繁多的直播类型其实在迎合大众各异的社交兴趣,且可以脱离空间的桎梏,在地点转变和场景交换中制造出新奇的在场感,分众化地将有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的人,通过点赞、弹幕、送礼物连接在一起,建构更丰富、更加个性化的社交关系。网络直播虽然营造出理性化的社交关系——陪伴和分享,但过分沉迷其中容易将社交行为异化,会伤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直播中的社交关系要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需要直播平台处理好技术与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智能媒体时代,数据、场景、游戏等新的叙事话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丰富了智能媒体新闻的产出样态。较之传统新闻生产,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手段更加多样、叙事手法更为多元、叙事视角更加多维,其叙事的融合趋势也愈发明显。究其根底,当前应用不同媒介技术的智能媒体新闻在叙事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不能遮蔽新闻生产的本质目的。由此,研究基于事实生产的广义上的智能媒体新闻作品,从叙事主体融合、叙事话语融合、叙事结构融合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直播新闻、数据新闻、机器新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新闻、新闻游戏等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新形式,分析指出智能媒体新闻在生产领域的叙事融合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并探讨融合叙事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仪式:对帝制中国政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帝制中国时代,政治仪式承担了社会—政治秩序的生成、再造、反复确认、强化的基本性任务,从而达成维持现存权力关系、整合社会的目的。仪式的反复演练与儒家的礼治精神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相辅相成、共融再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且在2020年仍获近半数普选票,标志着美国民粹主义结合社交媒体,在美国政坛内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新任美国总统拜登在2020年的竞选过程也不乏民粹主义和社交媒体要素,佐证了这股力量的深远影响力.美国民粹主义在社交媒体传播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对把握美国政治的现状和走势兼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美国现行政治制度下,社交媒体引起"公共领域"阶级下移,增强了民粹主义受众群体的政治影响;拥有去中心的定位和传播结构,有利于反建制派表达诉求;具有高度互动性,能够承载民粹主义式的直接民主;形成了部落化的受众环境,有利于魅力型领袖从事游说和动员.社交媒体呈现出在美国政治生态中制度化的趋势,民粹主义因此拥有了长期有利的传播环境,这使其转变为长期延续和跨党派蔓延的"新形态".社交媒体时代美国民粹主义"新形态"对美国内政外交均表现出可观影响,使其成为谋划中美关系前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嵌入式叙事在电视媒体中应用广泛,具有西方叙事学表述的解释功能、类比功能、行动功能,但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在强化嵌入叙事叙事功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嵌入叙事的适用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12.
仪式是一种特殊的行为系统,在政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从部落社会到古代宗教社会、再到近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空间转换中,随着社会生活的政治性特征由弱渐强,仪式实践策略也不断调整。仪式实践策略与其适用空间之间的这种对应性,是观测和评估政治社会历史变迁的一种独特视角,也为研究中国这样一个仪式大国和古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分析理路。  相似文献   

13.
14.
易妍  叶淑兰 《社会科学》2023,(2):114-127
政治极化是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我们”和“他们”来描述当前的政治与社会,一个社会中的正常多样性越来越沿着一个维度发展,政治与社会共识变得难以达成。政治极化存在政党制度、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成因,社交媒体竞选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极化。聚焦社交媒体竞选如何强化当前美国政治极化的问题,运用框架化理论下的“级联网络激活模型”,可以发现总统候选人的框架建构加强了二元对立的框架竞争模式,在框架扩散中两党政治精英中建制派与反建制派的对立强化,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在框架选择中也存在差异,因而公众在对框架认知方面亦强化了观点对立的模式。在社交媒体竞选时代,民主党和共和党政治精英与各自的支持者之间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信息闭环,各自的话语框架不断被强化,同时也迫使独立公众“选边站”,尽管信息的选择越来越具多元性,但民意却越来越呈现分裂与对抗。  相似文献   

15.
网络直播兴起,让直播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必不可少的手段、工具和渠道.而与此同时,电视直播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使电视直播迸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电视直播与网络直播的融合,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网络直播平台继续生存、克服低俗化的可行路径.通过大庆电视台"绝对现场"栏目的实践,探索电视直播节目与网络直播融合,为电视直播节目找到突破和创新的方向,为电视媒体带来新的发展和生机.  相似文献   

16.
进入数字时代之后,特别是永远在线、支持用户生成内容的社交媒体兴起以来,文艺评论呈现出“云游于艺”的姿态。数字时代文艺评论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不在于社交媒体的无处不在性,而在于它的不可见性与不可知性。社交媒体所具有的锁定、隔离和(无法)退出等情形,构成了数据的“围墙花园”,消解了社交媒体的平等性、多样性和赋权功能,导致文艺评论走向反连接或无效连接。  相似文献   

17.
政治仪式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对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由各种权力关系所引发的合法性的构建或颠覆,都产生着巨大而隐蔽的影响.在各种政治仪式之权力策略的施行中,象征既是被激烈争夺的权威性资源,也是塑造和呈现政治文化及其价值理念的重要力量.更为关键的是,"仪式化"扩展了政治仪式的作用范畴、深化了政治仪式的影响程度,赋予各种实践活动以政治仪式的内涵和属性,通过对象征之多义性的控制,使整个政治生活空间成为一种象征权力网络.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开放性、复向传播性、对话性、圈子性、情感联动性、跨界性等特性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深入研究,和传统媒体形成合力,增强时效性;创新工作形式;贴近群众;加强社交媒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等.  相似文献   

19.
图像社交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具有一定的媒介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传播内容的视觉性、保真性、交互性、使用便捷性等方面。我国对外主流媒体在使用图像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在满足媒体内容生产的一般要求、体现社交媒体属性以及利用图像社交媒体所特有的视觉表达属性三个层面均有不足。增强我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平台中的国际传播力,应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增加新闻信息数量,增强账号与平台间的联动交流,并善用图像社交媒体的视觉表达性和文化差异性等策略来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社交媒体选取若干种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的媒体进行抽样,通过网络爬虫和文档预处理软件进行网页采集和字段处理,在社交媒体中采集、过滤、选取具有高传播热度的帖子,结合内容挖掘方法和工具进行词频分析、共现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以考察国际社交媒体热点传播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和策略。国际社交媒体的热点内容中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具有关注历史文化、日常文化等若干共同特点,而不同的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也有其不同的侧重,这对我国加强和改进国际社交媒体新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也提出着启示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