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移动直播平台构建起的感性虚拟现实直播场域,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直播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网络直播趣群性价值、网络直播媒介价值等可能性,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能更好传播思想信息。基于网络直播视域下既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移动直播空间个体性要求合理途径引领,移动直播空间普遍复杂性要求创新模式,移动直播空间条件性要求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赋能的时代背景下,直播领域蓬勃发展。通过梳理直播前端、直播中端、直播后端的运营机制可知,网络直播平台才是实质意义上的信息生产、加工、输送主体,肩负着直播内容培育者、信息传递者、价值观塑造者三重身份,理应被赋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使命。但在实践过程中直播平台存在对主播资质审核不完善、对直播内容缺乏有力规管,平台直播内容二次传播失范等缺漏。镜鉴互动仪式理论,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络直播平台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景。解决举措应当以构筑互动仪式链条为基本指引,具体围绕完善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直播平台协同治理的外源性规范、设计直播平台传播核心价值观具体机制的内源性规范、建立“德法”兼备的网络治理惩戒制度等三方面维度展开,以此促进网络直播领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治仪式通过对时空定位、参与人员、象征器物等符号元素的规范,政治主张、领导权威与共同信仰等主题灵魂的凸显,传播力度、传播方式以及传播风格的构建,有效凝聚了仪式共同体与社会各成员的政治能量.以国务院国庆招待会这一典型的连续性固定政治仪式为考察对象,从符号元素、主题灵魂、媒介传播的向度揭示政治仪式聚合政治能量的理论逻辑与实...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兴的媒介技术和产业,网络直播因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迅猛的发展速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同时也因失范传播引起社会广泛诟病,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治理之道必要而紧迫。归纳梳理网络直播的失范现象可见,存在自我式传播失范和传播主体间传播失范两种框架。网络直播的失范治理,应坚持先管理再治理、自律和他律同行、内向式建设和外向式管理并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理念,从技术控制、人文规约、社会法治这三个路径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W·凯瑞,作为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其一生中最有影响的新闻和传播学思想,就是对两种传播观做了划分,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仪式传播思想。他认为,从仪式传播的角度看新闻,新闻并不是对客观事实反映那么简单,它创造并维系了社会;新闻报道也就绝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而更多的是一场迷人的仪式,它在仪式的华盖之下绘制着人类文化的蓝图,使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充满意义;新闻不在于讲述故事的内容,而在于讲述故事的形式,它本身就具有神话和巫术的特性,消除我们的疑虑,帮助我们建构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网络直播行业乱象频生的现实情况,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部门与直播平台间的动态演化模型,围绕政府部门对网络直播平台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直播平台潜在收益与违规收益三个关键参数的大小,运用matlab7.0数值仿真工具模拟了4种场景下政府部门与网络直播平台的策略互动过程。研究表明,当关键参数取值位于不同数值区间时,系统分别呈现出3种演化稳定结果与一种周期性的随机状态。加大对网络直播平台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增加合规潜在收益和降低违规收益,有利于引导网络直播平台策略选择向合规演化。  相似文献   

7.
纠纷解决仪式是解纷机制的外在载体,并直观地展示解纷机制的公正性。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理论、符号理论和正反结构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把静态描述和动态场景结合起来,深入阐释了景颇族解纷仪式的场域,并分析了景颇族解纷仪式的法文化功能。景颇族解纷仪式对当今审判仪式的完善和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政治仪式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对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由各种权力关系所引发的合法性的构建或颠覆,都产生着巨大而隐蔽的影响.在各种政治仪式之权力策略的施行中,象征既是被激烈争夺的权威性资源,也是塑造和呈现政治文化及其价值理念的重要力量.更为关键的是,"仪式化"扩展了政治仪式的作用范畴、深化了政治仪式的影响程度,赋予各种实践活动以政治仪式的内涵和属性,通过对象征之多义性的控制,使整个政治生活空间成为一种象征权力网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势能的角度提出一种理解政治权力的理论图式,权力的涵括范围和价值位阶是衡量权力关系的两大基本变量。在政治仪式中,权力的涵括范围主要指仪式的类型、政治背景和政治空间、参与者以及规模等方面的差别;权力的价值位阶则主要取决于仪式主导者所处地位的绝对高度。这两种变量不仅是政治仪式中评估权力关系的关键指标,同时在实践中,政治仪式通过调控两种变量实现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0.
网络直播中社交关系的重建,依赖于传播平台从信息内容传递向各种关系建设的转换。网络直播中的社交关系,其实质是人际关系的回归,种类繁多的直播类型其实在迎合大众各异的社交兴趣,且可以脱离空间的桎梏,在地点转变和场景交换中制造出新奇的在场感,分众化地将有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的人,通过点赞、弹幕、送礼物连接在一起,建构更丰富、更加个性化的社交关系。网络直播虽然营造出理性化的社交关系——陪伴和分享,但过分沉迷其中容易将社交行为异化,会伤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直播中的社交关系要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需要直播平台处理好技术与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仪式是一种特殊的行为系统,在政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从部落社会到古代宗教社会、再到近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空间转换中,随着社会生活的政治性特征由弱渐强,仪式实践策略也不断调整。仪式实践策略与其适用空间之间的这种对应性,是观测和评估政治社会历史变迁的一种独特视角,也为研究中国这样一个仪式大国和古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分析理路。  相似文献   

12.
假定影响是最近十五年颇受国外政治传播学者关注的新兴媒介效应理论,在信息审查、策略投票、政治参与等领域都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假定影响建立在感知媒体对其他人影响与自我行为之间存在特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在行为后果层面具有预防效果、协调效果、规范效果和公关效果。在国外假定影响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假定影响发生机制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媒介接触、敌意媒介认知、负面形象塑造;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和回归分析、SEM分析等具体分析手段。深入研究政治传播中假定影响的应用场域、发生机制和分析方法,对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体系,引导正确公共舆论导向、增强人民政治支持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为重点和难点的新改革时代,政治场域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其治理转型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而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和宪政认同来重新整合和聚合多元化社会、保障改革开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宪法治理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并伴随着适应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要求的“政治传播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开创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研究,结合中国实际与改革目标从宪法治理的视角,开创新时期政治传播研究的新境界.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政治传播在未来公共政治场域结构生成中的功能地位,并展望了政治改革与传播革命的耦合与共振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手机直播成为风靡一时的全民时尚,对手机主要使用群体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对手机直播环境的分析,联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观照,着力阐明“手机直播+”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新挑战和新选择,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手机直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全员语境,它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情景体验、扩大了思政教育的受众范围.因此,要着力探索“手机直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打造优质的直播平台、选择恰当的直播内容、改革直播付费模式、完善直播评价反馈机制以及加强对直播市场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5.
服务仪式作为规范性、表演性和文化性的互动形式之一,对加强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消费者期望品牌不仅满足自身功能需求,更看重服务互动过程中如仪式化场景等带来的精神和情感的慰藉;另一方面,我国品牌的服务流程设计由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转向服务价值共创模式,服务仪式通过仪式场景互动可有效传递品牌理念。研究表明,服务仪式通过感官印记和会话价值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同时,服务类型和消费者角色发挥调节作用,也即当消费者作为参与者体验享乐型服务或消费者作为观察者体验功能型服务时,服务仪式正向影响品牌体验。研究拓展了仪式在营销领域的应用范围,为企业利用仪式要素进行服务设计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钟新  蒋贤成 《东岳论丛》2023,(2):49-61+191
面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时代使命,跨文化共情传播因其以共鸣点桥接中外文明、以创新方式传播中华文化的巨大潜能,逐渐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回顾共情与跨文化传播理论诞生的原初语境,当前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研究过于偏重传播的“传递”属性而忽略其共享、仪式属性,且对复杂的共情机制存在过度简化的认知倾向。通过对世界各地17位孔子学院院长的深度访谈以及对多所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参与式观察,探析文化桥接社群如何在平等互惠的文化场景中达成共情的传播目标。研究发现,跨文化共情传播并非一蹴而就的单向构建,而需经历基于文化势能的双向跨越、基于文化融通的情感桥接、基于文化比较的认知升维等阶段,继而实现从情感共情、认知共情到联想共情的层级递升。本研究对于在新的国际环境中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中华文化创新出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政治符号在边境传播是构建合法性的有效工具,边境地区通过“政治现实符号化”和“政治符号日常化”的连接,使边民的国家认同在边民与国家政治符号体系的交流互动中建构起来。通过国家政治符号系统围绕“理想政治模式”在边境地区展开的合法性叙事,将以制度认同、政策认同、身份认同等方式构建边民的国家认同。边境H县国家政治符号传播的整体情况较好,党政领导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思想上很重视国家政治符号的宣传工作,政治符号传播的场域较广,种类也较为丰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国家政治符号的宣传方面突出重点,该县边民对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国家政治符号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对中华民族和国民身份的认同度较强,能够较为自觉地捍卫国家利益,对祖国的繁荣富强认同感较高。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提升:拓展国家政治符号在边境传播的场域,创新传播的媒介与载体,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定边民的政治信仰,持续贯彻落实兴边富民政策增强边民的政策认同,增强基层治理效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校仪式活动是社会活动大系统的一部分,社会文化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学校仪式的变化发展,同时学校仪式活动也产生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社会价值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形式的学校仪式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它是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社会发展上的体现,包括社会政治价值、社会治理价值和社会延续价值,主要表现在再生产政治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连接历史记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周瑞春  李韬 《天府新论》2023,(2):144-159
通过对直播带货的网络民族志考察,本文认为人们对直播带货的需求已经从纯粹的消费需求向情感满足、群体归属、价值认同的社会建构需求扩展,直播间也由此成为媒介社会建构的重要场域。一方面,主播基于自身角色定位,通过言语、动作、表情向消费者介绍产品,融入知识、情感和价值追求,开展优质产品和可信赖人设的双重展演建构,激发消费者在互动仪式中实现自反身性的社会认同;另一方面,消费者通过网络围观和点评,实现对产品品质和企业社会责任、主播人设的全景敞视监控,并在凝聚价值共识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自我的社会群体归属,推进外群体区隔与内群体认同,实现个体的自我道德规训。研究表明,在媒介技术赋权下,直播带货对社会情绪、社会心态和社会共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乃至引发线上和线下齐头并进的媒介社会建构行动。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政府时期,为确立并推行各种革命纪念日,传播和灌输政治文化,政府不惜动用行政力量,为纪念日的运行预设法统性地位和社会空间,并征用传统节俗仪式,建构革命纪念日。然而,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纪念日本身的缺陷与地方政府的随意变通、广大民众的消极敷衍等诸多因素的出现,使纪念日的推行陷入困境,直接影响到仪式政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