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文章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升级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理,基于2005—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莫兰指数检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测度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升级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区域间的空间外溢效应明显,但地区间的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对此,文章提出通过提高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形成中高收入人群引领消费,促进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因地制宜地提高地区消费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从而增强消费升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司聪 《人文杂志》2023,(3):12-2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时代化继承与发展。数字金融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能够为“双循环”提供持续动力和关键支撑。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面临着数字创新发展滞后、金融市场供需失衡、金融开放成效微弱、金融风险层见叠出等突出问题,这极不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的根本路径在于,增强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源动力、提升数字金融支撑国内循环作用、打造数字金融赋能国际循环优势、保障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安全发展态势,从而推动构建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有质量创新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双循环是在逆全球化风潮迭起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和促进全球经贸循环逐渐恢复的重要战略选择。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为重要支撑,是对国际经贸双向互动双循环模式的借鉴和对单向操控"双层循环"的超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疏通国内国际循环的堵点。为此,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要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打破国际大循环的壁垒;要把创新链作为耦合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充分利用我国比较优势,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推动的抓手。有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就从内陆变成前沿,新疆就会迎来像东部作为国内国际市场的前沿所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会让新疆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新疆的比较优势,第一,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矿等等。第二,新疆广袤的土地有非常多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第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第四,区位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新疆要充分利用优势,必将能够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迎来经济的腾飞,为新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15.
罗立彬  尉长风 《晋阳学刊》2023,(1):91-101+145
“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是服务贸易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服务贸易就成为吸引全球优质生产要素进入国内的重要途径,帮助实现“外循环促进内循环”;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国内服务业效率提升、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并在更深层次上提高国内产业分工协作、打破堵点、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服务贸易也可以依托“本地市场效应”、支撑货物贸易发展,成为“内循环促进外循环”的途径。今后中国应该继续依托“人均中等、总量巨大”的独特国情特征,同时利用“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优势”,抓住网络与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更好地通过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综合性服务产业。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指向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聚焦于旅游产业关联效应的充分发挥,以旅游新业态创新、培育和持续运营为关键手段,持续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旅游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的内在动力源于旅游业的无边界性和强关联性等特点,而其外在动力则由市场需求推力、合作竞争压力以及技术创新拉力三个维度进行揭示。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培育和运营过程也是旅游产业边界分离、重构和融合的过程,通过要素之间的融合与重组,将逐步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边界的交融和围合,最终将赋能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英臣 《人文杂志》2020,(11):65-71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本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终结者",相反,疫情之后的全球化将深入调整,各国在继续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世界经济本土化、区域化趋势将进一步加深,国家作为经济安全防护基本单位和核心主体的地位将进一步强化,"经济民族主义"在未来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会更突出。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高品质市场需求保障;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做实做深"一带一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时代要求,回应了时代挑战,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问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破解了世界疫情围困中国,反击了贸易保护主义,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路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正确运用,有助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于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相似文献   

20.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2021年中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1%,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步,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中国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资本运行、重大风险、碳中和碳达峰等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七方面发力疏通国内循环,从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外资政策、自贸区政策、“一带一路”政策五方面扩张国际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