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科学社团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诸多的科学社团中,中国科学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成败得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国科学社团发展变迁的共性。组织机构的严密性和民主色彩、学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广大社员的倾力投入等因素是中国科学社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而学术交流缺乏生气、科学普及的薄弱等因素则规约了中国科学社的最终结局,也直接影响到民国时期科学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科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一个综合性、群众性科学团体 ,中国科学社传播科学新知 ,引进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积极探索中国科学研究的体制 ,成功地将中国的科学融入国际科学界 ,从而直接促进了中国科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评中国科学社的西部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社在西部召开年会,传播科学,培育民众的科学观念.中国科学社下设生物研究所则在西部进行了大量的生物调查和研究,帮助实业界解决科学之疑难.所有这些都为科学观念在西部的生根以及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学术体制的考察实际上需要建立学术史与社会学的双重视野。本文以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为例,从社会物质条件、人力资源的组织、学术规范的形成等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对现代学术体制的推动与限制,并认为民国时期学术体制的建立对于中国现代学术史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人论学,常常不能分清思想与学术的畛域,而将社会影响与学术贡献等同视之.所谓"学术思想史",究竟哪些是学术,哪些是思想,似乎不易截然分清,但区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思路,对于深入梳理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转型应该很有必要.本文以区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思路为前提,纳入高等教育与海外汉学等宏观视角,借助成立于二十年代的哈佛燕京学社这一学术机构,以洪业为中心,把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大学、国学研究、<燕京学报>、中外交流等放在一起加以观照,讨论民国时期不以思想论争名世而以学术积累见长的学者,聚焦于其学术背景和学术贡献,以呈现出民国时期学术转型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6.
学术自由也是消极自由,它是否定性的,就是没有外在的强制.有了外在的强制,学术就没有自由.只是这个学术自由针对特殊的知识群体,或者说知识分子,当然学术自由并不是知识分子的特权.没有外在的强制却是一个更宏观的框架分析图式,它包括制度是否强制、文化是否强制、社会是否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留学生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风,以他们的思想言行影响了近代社会诸多方面。留学生首次将西方科学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他们对科学的传播一方面有利于近代中国科学的普及,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留学生不仅在选习科目上侧重于自然科学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而且积极致力于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1915年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的创立,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科学救国思潮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和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央研究院与中国近代学术体制的职业化,1927-1937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时伟 《中国学术》2003,4(3):173-213
对职业化群体的研究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和制度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到一个新型社会群体——城市职业中产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和衍生,而且关系到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的变动和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学术评价体制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借鉴学术规范讨论中诸多学者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就当前宏观层面对学术机构的评价,中观层面对学者的评价,微观层面对成果的评价之种种缺陷分别进行了讨论.指出这一体制的最大危害是对于学者和学术研究业绩的良莠不分,严重抑制了人文学术的发展.认为行政干预、同行评议发育不良,量化评价缺乏理性支撑,是当前学术评价危机的根源.期望通过体制改革,健全同行评议机制,达到改进学术评价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术失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学术评价体制的漏洞弊端产生。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数量化评价、官僚行政化评价和“学霸”评价。这种评价体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术失范,主要包括剽窃抄袭严重,研究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虚报造假;学术原创性丧失,学术道德沦落。因此应从重质轻量、倡导民主化评价和确立专业性的专家协会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11.
学术成果的评估及奖励,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引入西方现代学术奖励制度的同时,亦相应创建起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评估体制.尽管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学术社团及学术机构作过建立全国性学术评估体制的尝试和努力,但占主导地位并真正建立起来的现代学术评估体制,是以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为代表的集中式学术评估体制,政府在这种学术评估体制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经世实学与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5,(12):86-92
近代学术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固然深受西学的刺激和影响,但它毕竟不是西学的简单位移,而是中国人在近代历史环境中所作的一种文化创造,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旧学”走向“新学”嬗变更新的内在动因——经世实学。因此,我们在考察中国近代学术的特点及形成史时,既要注意“西学东渐”这一横向运动历程,更要探索中国古代学术与近代学术这一纵向运动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4.
著作人身权的制度设计涉及到多重主体的利益关系,而不仅仅只是一项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制度.作者自愿转让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不会损害作者、受让者和读者(公共利益)中任何一方的利益.在现行学术评价体制下,作者转让署名权从经验的层面看应当视为一种玷污了学术纯洁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理应予以纠正;但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并非著作权法没有规范这一问题,而是现行学术评价体制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功能异化及其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社科学报以学术生产和传播为服务对象,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先进学术研究成果并引导学术研究朝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一些高校社科学报在履行其学术功能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表现为学报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学术之外.深入分析异化背后的原因,学术评价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学术期刊评价制度过度量化和简单化是造成学报学术功能异化的制度原因.但从学报内部来看,以人为行动主体的学报自身没有坚守其学术性是学报学术功能异化的关键原因.以学术为本是高校社科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6.
没有优秀人格的养成环境,导致今天高校学者在道德上根基不深,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心,遇事情绪化有余而理性不足;急功近利,甚至忌贤妒能、剽窃、不学无术的宵小者也有一定数量……这些弊端要解决,政府应放弃它力所不逮的工作,即放弃对教育的垄断;去干它该干的事,即承担起它对国民教育应提供的财务支持和公共服务,把学校还给真正的教授、专家来治理。  相似文献   

17.
四部分类与近代中国学术分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初年以来 ,不少学者将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视为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类。然而从学术史和图书分类学双向角度具体考察从近代西方分科概念传入后中国人对自身的学术分科的认识 ,并通过分析一些学者以四部为学术分类的实例 ,可以发现以四部之名来确定学科的勉强之处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本次年会的主题之一.学术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创新需要科学精神、学术规范.需要学术监督和相应制度。借此机会,我想就有关问题谈些想法。这些想法,或正确,或错误,都是我个人的思考,正确的愿与探讨.错误的也请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学术之专精与兼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学术,源一流百,散化万形,还归本相.思穷其枝叶,自当独专一门;将求其会通,则须兼擅众学.专精云者,专心聚神,精于一艺.精于一艺,须植相关术学以厚其基,基之不广不厚,则欲深不得,欲精不能,所谓狭而不通流于局,徒有专精之名.兼通云者,博览群籍,通晓多门.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近代中国之“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代研究“国学”的40 多部专著进行考察,分别从“产生缘由”“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内涵”五个方面予以分疏,指出所谓“国学”,只是在近代中西文化融汇中,应运而生的怪物,如钱穆言:“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笔者认为,“国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更不应以“新国学”之名重新加以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