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摸索,我国逐步找到了保护农民集体土地利益的有效方法———民主议定原则,并通过立法加以确立。该原则是实现村民自治,维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增强基层民主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保护农民集体土地利益方面无疑具有中国特色并且行之有效。通过结合司法实践,分析该原则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由理论向实践形态转化的中间环节,主权原则与治权原则、自由原则与平等原则、开放原则与竞争原则、多数原则与少数原则、合作原则与协商原则、法制原则与程序原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是指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准则 ,是调整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评价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基本尺度,因而在社会主义民主运作中处于枢纽的地位,具有普适的性质、起着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党内民主及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和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3):53-56
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党的领导和党的各级组织;党内民主的客体就是党内民主的各项工作,主要是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生活等等;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通过开展党内民主的各项工作,调动全体党员、党的领导和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根据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及民主的一般特性,党内民主的原则主要有:民主集中制原则、平等原则、选举原则、多数决定原则、公开原则、监督原则、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李抒望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32-34
民主政治有三大原则或三大构成要素,即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少数原则;各原则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民主政治的完整体系,缺一不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侯续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6-128
给付行政是国家在新的时代一项新的职能,主要是通过授益性行政行为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的实现,并依此推进社会的发展。给付行政与诚实信用原则的诸多关系决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在给付行政中的适用。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给付行政中有新的内容要求,并需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6.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7-70
随着西方民主的发展,多数原则已经成为当今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自亚里士多德到萨托利,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家们对多数原则均有论述,形成了清晰的理论发展脉络;而从合法性来源探讨,可以发现多数原则与民主政治的结合具有必然性。该原则争议的核心是如何对多数人同意和保护少数人的权利看似悖论的两者兼顾和协调,对此,西方民主政治分别从宪政制度、权利保障、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司晓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分析了中国政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快我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建设 ,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转变成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可以操作的程序和规则 ,解决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有助于促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依据普遍性原则,民主可以被分类为歧视性民主和非歧视性民主,而走向非歧视性民主是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教授和另一名著名经济学家罗杰·康格尔顿教授合著的《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一书不仅提出了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而且通过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的方式,用经济学的眼光探讨了将普遍性规则运用于政治领域的可能性,试图突破宪政民主中存在的死穴——歧视性民主。 相似文献
9.
依据普遍性原则,民主可以被分类为歧视性民主和非歧视性民主,而走向非歧视性民主是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教授和另一名著名经济学家罗杰.康格尔顿教授合著的《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一书不仅提出了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而且通过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的方式,用经济学的眼光探讨了将普遍性规则运用于政治领域的可能性,试图突破宪政民主中存在的死穴——歧视性民主。 相似文献
10.
论比例原则在基本权利保障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19-24
作为公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比例原则与基本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体现在,比例原则是对基本权利进行限制的实质性要件。这意味着,任何对基本权利构成妨碍的干预措施,必须要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在实务中,判断一项基本权利的干预措施是否逾越了比例原则的限制,需要依"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狭义的比例原则"这一流程,并对照比例原则的适用标准进行检视。 相似文献
11.
妥协作为通过冲突各方都放弃自己的部分要求以解决争端和冲突的方法,具有容忍性、互利性、务实性和自愿性等特征.现代民主政治中的妥协原则既有其认识论、政治性根源,也有其经济的、文化的基础,并发挥着实现利益整合与造就和平政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海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32-37
民主只是自由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其充分条件。因为一方面,所谓民主,就其本质来说,固然是全体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但是,就其实现来说,却势必是多数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这样,多数公民便可能滥用他们所握有的最高权力,而沦为“多数暴政”。另一方面,即使民主不导致多数对于少数的暴政,却仍然可能导致暴政:一种侵犯每个人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暴政。因为最高权力就其本性来说与无限权力相通,极易演进为无限权力,因而无论掌握在君主手里,还是掌握在人民手里,都可能成为无限权力而沦为暴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两方面来理解列宁公开性民主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其一,什么时候实行公开性;其二,实行什么程度的公开性。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的公开性原则,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与民主原则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怀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6-20
长期以来科学和民主通常被看作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并无必然的联系.现代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揭示出科学与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的客观性、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以及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等均是与民主的原则一致的,科学精神向思想领域的渗透,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科学的昌盛、学术的繁荣也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民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希腊城邦民主实践的公共性原则,采取历史分析和文献解析的方法,通过对其中透现的公共性原则的研究,明确了希腊城邦民主实践的公共性原则及其对公共管理的现实意义。希腊城邦民主实践开创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民主形式,透现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原则。这些原则既是区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依据,也是衡量政府管理是否具有公共性的标准。由对话民主推进的更高层次的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将使对话交流的公共性原则在当代获得新的内涵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62-67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本源和价值基础的法律规范或者是能够证成实在法的正当性的综合性准则,其应当存在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具备实在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型法律原则;另一种是不具备实在法效力的非法律规范型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稳定性、效力与表现形式的二元性、适用范围之宽泛性及“竞争与协调兼顾”的适用方式之复杂性等特性。基于对法律原则特性的认识,可进一步揭示出法律原则对法律规则的规制和评价功能、对实在法的续造功能及在司法实践中的裁判功能。而要全面解读法律原则问题,还必须以法律原则的裁判功能为切入点,从理论和操作层面深入分析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和具体适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民主原则,从定义上看,既有抽象涵义,又有具体涵义;从本质上看,既表现为具体贯彻方法,又体现其内在发展趋势。坚持民主原则,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前提条件;是理顺人们思想发展变化规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客观要求;是增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任务的必备条件;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增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渗透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世界化进程的有力保障。坚持民主原则又要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科学地进行疏导;树立正确的人民群众观;运用民主讨论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坚持贯彻民主原则的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自本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就引起政学两界的关注,并产生了关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诸多讨论。协商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式民主,多元多向的政治参与有可能无序和失范,因此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理论界梳理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必须坚持的原则,其中有些是一般性的有些是特殊性的,有些是根本性的有些是派生性的。本文认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既必须坚持三个一般性根本原则即公共理性、公开协商和平等协商的原则,也必须遵循三个特殊性根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和建制化协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赖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2,10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丰富的内涵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本文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蓝海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50-53
情事变更原则在许多国家的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务中予以认可。我国法律至今虽无情事变更原则的直接规定 ,但仍存在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依据。在经济再审案件中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必须认定发生的事变属不属于情事变更 ,必须控制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