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苏联形式主义旗手什克洛夫斯基将电影中的“诗”与“散文”进行有意识地风格划分,他撰文指出“诗的”电影中具有“装置的几何性”和视觉形式上的闭合感,使诗的电影成为“情念之诗”。基于此,以苏联诗电影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为例,厘清非情节性、隐喻、节奏、结构等被视为“诗的因素”的电影特质,并从爱森斯坦的创作论出发,追溯诗学意义上的“顿歇”,强调“雾之哀歌”作为诗性要素的重要性;进而将诗电影的实践过程与瓦尔堡的“间隙的图像学”建立关联,视之为图像序列的视觉装置。  相似文献   

2.
散文创作的总体风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开始,这个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国后17年的文学。17年的文学在五四文学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的发展。它与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共奏凯歌,也一同经历风风雨雨。由于散文取材广阔,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表现方法灵活自由、不拘一格.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迅速反映多种多样题材的极为合适的样式”,甚至被称为“文艺上的轻骑兵”。因此,它在迅速反映现实和直接配合斗争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功能,同时又最充分地表现了自己的弱点和时代的局限。建国之初,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通讯、特写…  相似文献   

3.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平原 《文史哲》2003,(5):77-86
“都市诗人”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散文所表现出的“空灵之气”,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他的“自叙”文体 ,可谓是“自嘲”的艺术 ,“自嘲”中仍有对自我“真性情”的坚持与夸耀 ,并非如有的论者所说有“忏悔”之意。作为文明象征的都市生活及其艺术表现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而张岱对于民俗文化和都市风情的理解与把握胜过史书与方志。张岱文章之妙 ,还在于有所寄托 ,他将“一肚皮不平之气”和“书史、山水、机械”等糅合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岱散文看似平淡 ,实则有绚烂作底 ;他擅长在散文中写人 ,注重细节 ,三言两语足以传世 ,这种笔墨功夫 ,源于《世说新语》,又得益于张岱“好说书 ,好梨园。”  相似文献   

4.
李标晶 《阴山学刊》2003,16(1):48-52
许淇的散文诗把对北方大地的赞美和对勤劳淳朴的兄弟民族的讴歌作为主旋律。进入新时期后 ,他写下《掀开世界画册》和“城市交响”组诗、《细砂集》 ,取象从微观转向宏观 ,由自然转向社会。他的《词牌散文》诗拓展了散文诗表现领域。许淇在散文诗体式上作了多方面探索 ,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和散文、词牌等文学样式中吸取营养 ,丰富了散文诗的表现力。他的散文诗结构多变 ,手法灵活 ,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5.
新诗的“散文美”这一奇特,尖新的美学主张,是艾青于一九三九年在他的《诗的散文美》一文中提出来的,并贯串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想结合他的诗论与创作,联系新诗发展的背景,对“散文美”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 “散文美”决不是“散文化”。艾青作为一位著名诗人,对这起码的常识是不会不清楚的。他说过:“我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又说:诗决不是分行排列的散文,如果认为“诗只不过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文字形式”,那么“即使你写了许多采用诗的体裁的东西,结果依然不是诗”。既然艾青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那么为什么又要提出“散文美”的主张呢?让我们先温习艾青在《诗论·美学》里的一段话吧:“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这也就是说,“敢文美”主张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诗歌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唐宋八大家之中,柳宗元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并称,为历代学者作家所重,其山水散文更被推许为“千古绝调”、“文家绝境”,为后世所景仰。林琴南本来是扬韩抑柳的,但他承认“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他说“子厚之文古丽奇峭”“体物既工,造语尤古,读之如在郁林,阳朔间”。①柳宗元山水散文独特的文体风度,早已为历代评家所瞩目,宋代黄震说他“峻洁清奇”,明代王鳌说他“丰褥精绝”,清代李刚己说他“寄兴旷远”,等等。孙梅先生更对他推崇备至,说他“笔力事绝万古,云霄一羽毛,非诸家所敢望尔”。②刘熙载较韩…  相似文献   

7.
一 在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和韵文相对的广义的散文很早就出现了。然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的散文,即把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起来,和广义的散文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散文,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的产生则较晚。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出现,解放以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渐趋成熟。 同内蒙古革命的新散文同时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虽然主要致力于小说和电影创作,但是,作为一位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充满激情的“歌手”,他始终没有放下散文这支笔。他在用小说、电影谱写革命和建设的交响乐、奏鸣曲的同时,也经常用散文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抒情短歌。散文集《远方》,集作者解放以来的部分优秀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大胆吸收外来文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刘白羽是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与散文作家。1936年至1942年为其创作的早期,其间创作尚不够自觉、自如。1942至1954年为其创作中期,其间以表现部队生活的小说创作为主并见长,为其后的文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1954年至“文革”前是其创作成熟期,其间散文创作成就显著。新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更为活跃的趋势,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散文“轻骑兵”的积极作用。但其散文亦有豪情有余,欠缺相应艺术蕴藉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陈柱,一生著述甚丰。他的散文研究述及中国散文史、散文分类、散文创作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散文理论体系。出于矫治时弊的意图,陈柱以“学术”内质和“文学”外式的体用关系构建了散文理论的基石;以此为基础,他尝试以“文言”和“质言”划分散文体类,探索归纳出中国散文的内部类型;与他的散文理论相呼应,陈柱将六经视为后世文学的源头,提出“体尊质衰”的散文史观。他将后世散文之弊归因于“尊体”的结果,主张以先秦文学为散文范本。陈柱以融汇经史子集的广阔视野来审视中国散文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后来的中国散文研究和散文史书写。  相似文献   

10.
梁长森 《学术界》2003,(1):236-244
《鲁彦周文集》装帧、印制的素朴、典雅、精美、厚重 ,是与它的主人公的人品、文品相称的。《文集》共八卷 ,收入了他的长、中、短篇小说 ,散文 ,电影、电视、话剧、戏曲文学剧本等 ,共 4 1 0万字 ,这一丰硕成果是鲁彦周文学创作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也是他多才多艺的展示 ,值得祝贺和庆贺。鲁彦周“文革”前已是一位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文革”后文思喷涌 ,佳作连篇 ,思想上、艺术上都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是当代文坛上永葆创作青春、与时俱进的为数不多的一位作家。鲁彦周是新中国诞生后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散文对提升人的文学素养影响较大。近几年 ,电视屏幕上展播了散文这一新品种。通过电视散文与文学散文相比较 ,品评出电视散文源于文学散文 ,又超越于文学散文。电视散文有其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清代合河(今山西兴县)康氏在乾嘉时期以科第起家于寒微,成为"一门四进士"的显赫家族,并形成了重学兴教的族统.其中康绍镛一支于刻书最有成就,其家塾曾于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二年之间聘请名儒李兆洛为师,并借他之力相继在广州和扬州刊成《古文辞类纂》、《七十家赋钞》、《骈体文钞》等文学选本.这些选本既为名家所编,又为名家所校,加之皆系初刻,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强 《晋阳学刊》2005,(4):94-98
明清时期的"以时文为古文"即"以八股文为古文".其理论概括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八股文写作要素有助于古文,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技巧;二是从"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出发,认为八股文"代圣贤立言",为古文树立了征圣宗经的榜样;三是从功能和价值判断出发,认为时文有害于古文,降低了古文的品位.对三种不同的理论指向应给予辨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可资模仿的便捷途径;稼轩词中英雄豪杰之气和当时"中州气象"式的审美趣向契合;学术文学风会造就了词的体式特征的某些类文、类曲的变异,而以文为词又雅不避俗的"稼轩体"成为体现这些变异的最好范本。  相似文献   

15.
译者主体性包括能动性受动性两个方面,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众多,译者本人的内因也在其中。文章以翻译家夏济安和他编选翻译的《美国名家散文选》为研究对象,着力分析译者的宗教观、女性观、爱情观和悲观主义思想等人生哲学思想对译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电视艺术活动,由此决定基本研究课题是电视艺术创作论、电视艺术接受论、电视艺术文本研究、电视艺术的源泉与影响问题。电视艺术学是电视研究与艺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本身又包括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艺术批评、电视艺术史、电视艺术理论史和电视艺术批评史等五个更小的下位学科。  相似文献   

17.
丁肃清 《河北学刊》2002,22(3):115-117
现代散文艺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以革命性的精神做着彻底的自身改造。这种改造的特点是它的扩张性。散文贴近日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读者队伍迅速扩大。它在自身容量、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上的革命使得它成为最活泼最自由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家和读者都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它更贴近自然和人性。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是一种处于传播系统中的文化产制活动。那么,作为一种大众化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文化样式,哪些因素决定了一部电视剧在市场上的成功呢?以电视剧《蜗居》走红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拉斯韦尔提出的经典传播模式为切入点,先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视剧传播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等因素在电视剧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在综合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抽象出了电视剧传播的系统模式,从理论层面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电视剧传播涉及的诸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逻辑学和文学,就学科分类、研究对象而言,属于性质和特点迥异的学术领域。但从中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史实与特点出发,可以揭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即先秦名辩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先秦名辩学中的基本观念(名、类、理等)形成后,对秦汉及至唐代文学理论中的属对分类观和文学创作中骈文、连珠等文体,及喻、比等方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态,根本基础在于其具有的独有特性.本文确立了家庭日常收视的传受特性是电视剧所有特性的发生学基础这一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的传播特性、内容特性、艺术特性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本文认为,电视剧的传播特性构成了其内容特性和艺术特性的前提,电视剧内容上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艺术上的现实主义、通俗性叙事、以"话"为主的声画关系、弱作者性等特点,都受制于其传播特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电视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同时也为电视剧艺术生产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