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开发》2008,(7):60-60
求职重在自我分析:日本大学生找工作着手非常早.大学三年级、硕士一年级就开始准备找工作了。大学就职指导部门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下学期开始邀请各个企业来校开企业研究讨论会.几乎日本知名的各大企业都会来参加。各个企业不仅派人事部门的人来介绍公司的概况。还会选派毕业校友和学生畅谈自己进公司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去年冬天,我辞退了在深圳的一家美国大公司 的工作,重又回到阔别一年多的杭州。这里的天空 还是那么高远,一切都与我念大学时没什么两样。但 我根本无心缅怀。作为一个异乡人,一个外来求职 者,找工作、解决好生活问题才是头等大事。 在深圳,由于人才流动活跃,基本上每天都有 较大型的招聘会,其中还不乏大公司和著名企业。在 杭州朋友家一住下,我就开始打听哪里会举行大型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的一天,美国西海岸阳光炽烈,暑气逼人。然而,就在美国著名的软件集中地硅谷,1000多名印度人不顾酷热的天气,来参加一场特殊的人才招聘会。这些久居美国的印度人并非要在硅谷找一个饭碗,而是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开创事业,报效祖国。印度人才开始回流近两年来,“印度人才开始回流”已经多次成为印度甚至美国主流报纸的标题。那些过去争相去美国淘金和施展才能的印度顶尖人才,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悄然回来。他们说,“美国梦”醒了,而“印度梦”——在自己的国家淘金和施展才能的梦——却刚刚开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历届…  相似文献   

4.
刘冒才 《人才开发》2007,(11):53-53
在大学毕业生眼里,5美元实在太少了,既不能用作找工作的生活费用,更不要谈拿它去创业了,然而,匈牙利青年保尔·道密尔却实实在在靠5美元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美国实现了他的创业发财的梦想。20年的打拼,发展到拥有家财百万。他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脑袋里的智慧。刚下船,他帮同船的人搬运行李挣了一天的伙食费,第二天便开始以  相似文献   

5.
你是谁     
小希刚从大学毕业就进入了一家著名的连锁酒店工作。这倒不足小希运气好,而是范小希对就业早有准备。大学的时候,小希学的足酒店管理专业。当别的同学还在花前月下的时候,小希就已经开始在当地的酒店兼职了。而当大学毕业别的同学在忙着找工作的时候,小希就已经接到了一家连锁酒店的邀请出任主管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国外,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职业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很多大学生没有想过做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不知职业生涯规划为何物。他们上的大学是父母、师长帮助选的,专业是父母、师长帮助选的,有些同学的父母甚至已经替他们安排好了将来的工作,很多人从来就没有自己为自己做过选择,结果很多人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7.
近日时常碰到一些年轻的朋友,对自己的职业各露心木.有些人为自己谋得一份轻松而报酬丰厚的工作而沾沾自喜,似乎能长期下去就心满意足了;也有人感叹自己命运不好,关系不硬,找了份又苦又累、收人又低的苦差事,似乎这辈子的希望成了泡影;更有人潜心研究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份好工作的“诀窍”,想以此尽快改变自己的处境;还有的人抱定“宁肯迟工作,也要选一个好岗位”,对组织分配的工作挑三拣四,不愿报到上班。诚然,谁都想一开始就有一份好工作,但事实上偏偏又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有好工作。回想当年,在动乱的年代,我高中毕业待业…  相似文献   

8.
学无止境     
终点有时可以被看作是新的起点,因为——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有一群机械系大四的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显出很有信心的样子。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有几个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  相似文献   

9.
万事开头难。找工作是人生的大事,尤其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找第一份工作既是新奇又是挑战。 工作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资产,大多数的人花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在工作上。有句话说:“人的梦想开始于工作,也结束于工作。”一份好的工作不仅给人带来物质财富,更会给人带来精神的满足,对那些对工作不满足、不顺利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期留日博士生们正在悄悄地搭乘回国就职的顺风船。根据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提供的资料表明自1996年以来每年在日留学生回国的总人数始终保持在1100-1200人之间在这之中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回国人数呈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1996年190人1997年208人1998年270人.1999年1至2月在已经办理回国登记手续的200多名留学人员中博士生占了一半以上。日本留学生的学成归国人数远高于美国。“只是回国工作比较好找”传玉大学日本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白斌非常坦率地说。白过并不是在日本找不到工作虽然日本经济不景气但像白斌这样的国立大学日本又学…  相似文献   

11.
要面子等于在埋葬自己的机会皮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他毕业时正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大批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就连皮特这样以前备受欢迎的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大量过剩。为了解决生计问题,皮特决定和几位普通  相似文献   

12.
如今,大学生为求职购置正装花费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人感慨没有一身好“装备”,找工作就难上加难了,然而长沙有个叫张飞的大学生,却以此为商机,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成功就在下一个转角处。对待同一个问题,变换一种角度,打工者就变成老板了。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市场经济中,利用经纪人和中间人的帮助来寻找所需的货物和从事其他服务,已经相当普遍。经纪人为人们找房子,找配偶,找新汽车,找投资机会,或者为有情人订立约会,而有些经纪人则专门为人介绍职业。职业介绍机构在为一个委托人找适当工作时要收取费用,但支付的费用数目各州都不尽相同。一种较为普遍的私立介绍机构是被称为“寻找经理人员公司”或“物色人才公司”的组织。大学职业介绍办公室,就是最普通的机构之一。美国三千多所高等院校中绝大多数都有某种形式的职业介绍机构。这些机构尤其擅长发现那些急于雇用大批受过良好教…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而变幻不定的过程而其中1/3的时间是在工作。如何取得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又如何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是每个普通人都曾被困扰也往往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无论人生如何变幻其终有规律可循只是一般人不容易找出这个规律而让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令人感到整为可惜。所以当一个人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不妨对自己对自己可能的将来都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对即将开始的人生获得一些共性的东西,少走一些弯路。职业与事业的区别求职当一个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时求职这个词就开始伴随他了。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职业从…  相似文献   

15.
环球扫描     
《人才开发》2006,(2):62-63
美国的人才制度在美国,翻译是一种职业,取得翻译资格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拥有了翻译资格,一证在手,就可以去找工作了。陪同我们的翻译,每小时的报酬是200美元。他们的工作相当尽责,每个人参与翻译的时间掌握得非常严格,在做集体翻译时,每20分钟轮换一次。他们在做口译的同时,也做些文字翻译工作,有  相似文献   

16.
表弟实习     
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想找份合适的工作就更难了。表弟今年大四。到7月份就正式毕业了。我替表弟担心,劝他找工作的时候不要挑三拣四,差不多就先干着,毕竟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裁员,能有份工作干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7.
然是1998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一个纯粹的工科生,毕业后的四年里,她的求职方向转了180度:从最开始的从事本专业工作,到杂志社编辑,再到一个网站中层主管。虽然跳槽不算频繁,但走得很稳。不管工作怎样转变,她始终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做个有主见的求职者。 这个原则的确立始于大学期间。在大三署假,然就开始着手找工作。当时,这种举动称得上有市场头脑。那年,然拿着许多作品,跑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笔试、中文、英文她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可  相似文献   

18.
离毕业不到一个月了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特里萨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特里萨在电脑上选择了4个关键词芝加哥商业销售全日制。立到她找出了原则上相符的几个工作其中之一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一管理人的助手。4周后她以32000美元的起薪受雇。“我没有受过电脑训练”特里萨说“但因特网极易利用如果没有它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份工作。”特里萨是敲开求职之路的美国人之一而史蒂又·图尔又是一个。1996年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史蒂文仍然发现一个Career-Builder招聘网址。他刚刚被提拔为一家公司的销售主任搞产品展销制作他并非在找工作。出于好奇…  相似文献   

19.
今后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求学中需要积累哪些知识?自己缺乏哪些能力,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又有哪些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增强……这些问题,对于多数学子来说恐怕都是一头雾水、心中无数。到了大学毕业要找工作了,也不知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有的人刚毕业就失业,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20.
李骏是某高校电力制冷专业大专毕业生。他是一个电脑迷,在大学期间曾一度迷恋电脑游戏,被老师斥为"不务正业"。后来,他渐渐对程序软件和动画制作有了兴趣,然后又买了很多书回来,加以研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无师自通,竞制作出了第一个Flash动画。同宿舍的人对此感到新鲜,但大家都一看了之,并不像他那样着迷。 一晃,大学三年过去了。由于李峻学的专业"偏冷",找对口的职业十分困难。他便一边找工作,一边玩电脑。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广告公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