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产权制度、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此,商业银行应从再造信息载体、理顺信息通道、建立信息控制系统和完善信息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梳理体制性因素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体制性因素造成经济波动的分析框架: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在该框架下整合了诸多体制性因素,并利用委托-代理关系分别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会导致实际产出水平分别向上和向下偏离于最优产出水平.最后,给出了简要结论和政策取向含义.  相似文献   

3.
创业投资公司的治理是创业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创业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委托一代理关系,提出了创业投资中涉及投资者、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企业家3个行为主体和两层委托一代理关系,并在实践基础上探析了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外部原因,对商业银行而言,减轻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以及银行信贷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措施。解决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以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解决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从信贷内控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6.
信息不对称广泛地存在于市场交易中并损害市场的功能,而代理制度在拓展主体的法律行为空间、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经济绩教。本文欲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论述代理制度产生之必然及代理制度适应信息暴增、知识分裂而产生的相应的发展。并对代理制度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不对称看消费者知情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用信息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理念,论述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关系。结合实践中常见的消费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由于消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败德行为、不利选择及信号失灵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进一步论述知情权对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矫正,指出现行法律制度对信息不对称规制的不足,探讨了如何完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机制及构建消费者知情权的社会保护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克服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构成商业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之一。尽管商业银行运作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但我国的信息结构等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与人的经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及其经济效应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依据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从现实经济生活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的内涵,论证了信息不对称的必然性,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卖方(或代理方)违规败德行为的函数式,最后讨论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后果,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会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和自愿退出机制的逆向选择模型,可从多级政府间、政府和企业间两方面就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增长方式转变未见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不同地区间存在增长方式转变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抑制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上级政府在考核下级政府时应加大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考核权重,建立并完善系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应力避企业隐藏信息的行为,加大对企业转型的转移支付,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古老的风险类型,风险转嫁、分散等转移策略一直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对信用风险重视程度的提高及信用风险的可计量与可交易,信用风险转移策略更加多样化,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也愈加显著。可按照信用风险转移和信用风险拒绝来划分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针对信用风险的范畴把转移策略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类。目前信用风险转移中需要注意正确认识信用风险转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高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会计管理有关的。会计信息失误将导致银行在资金使用、财产管理、信誉等方面蒙受损失。运用银行内部采集的会计信息资料来直接反映和归集贷款单位的客观、真实、全面的风险信号,从而把握最佳时机退出信贷市场,把信贷资产风险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汇付和托收等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出口企业在当前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贸易格局中应该增强竞争意识,通过灵活运用结算方式、综合运用结算方式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用保理和投保商业信用险来转移或降低收汇风险,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要对其投入产出进行管理并以此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风险控制,主要由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和稽核控制组成。科学有效的会计政策是防范和抵御银行经营风险不可缺少的屏障。文章主要从加强会计立法、建立良好的会计运作体系等方面探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借鉴美国骆驼评级制度,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和特点,尝试构建商业银行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信用依次降低,但评价体系中的商业银行各指标得分却大不相同,各有利弊。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较高,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等指标却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在对风险的预防和保持资本充足性上,相对于其他类商业银行来说,却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青岛市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凸现。分析青岛市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总量及内部结构,可见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来自于消费者、银行和制度三方面。可采取的防范措施为:从银行自身角度建立风险内部评估体系、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从外部环境角度建立青岛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健全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商业银行风险领域中的操作风险评价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评价模型.其中,根据操作风险定义并结合发生操作风险自身特点,对操作风险进行分类,得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操作风险实际发生数和损失金额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内容,信贷风险的发生往往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无论目前还是将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都是金融业内的主要任务之一。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体制、政策、企业改革和银行内部管理、金融市场发育情况等方面的原因,因此信贷风险的防范应从相应的方面入手;尤其是改革金融制度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这是本文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仅仅从贷款企业角度来评价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而且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时,也集中在贷款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上,忽略了银行本身存、贷款结构和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的影响,造成了评估主体缺位。作为对众多文献的补充,从贷款企业非财务风险因素、银行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信用风险因素分析,完善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最终表现.本文首先针对国内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流动性分析指标并构建流动性风险预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概述近几年来国内银行所面临流动性风险的相对程度和变动趋势,指出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