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广旭 《江海学刊》2023,(6):35-44+255
从追问何谓好的国家到追问何谓好的社会,从建构现代国家合理性基础到解剖市民社会物质生产关系,《资本论》实现了对近代政治哲学问题域的转换。这一转换既承接了青年马克思从政治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历程变化,也开启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审法、政治和国家本质的政治哲学致思路径。《资本论》透过对商品形式拜物教性质的批判,揭示资产阶级政治拜物教产生的现实根据,透过对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作为现代社会体系轴心的指认,揭示现代社会经济逻辑与政治逻辑的深度勾连。《资本论》完成的政治哲学问题域转换,蕴含了在政治事务与经济范畴辩证关系的互释中重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的元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作用于公共领域,宗教已成为私人信仰问题。然而,西方近代哲学家关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则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图景,其中有一种将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路向,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从历史的线索来看,从马基雅维利到卢梭有一条渐进的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思路:马基雅维利深刻领悟了宗教对于政治的重要作用,并从罗马社会汲取思想资源来加以解决;霍布斯和洛克分别对《旧约》和《新约》进行了政治化的解读,以使《圣经》思想符合并服务于现代政治哲学;卢梭最终提出"公民宗教"的概念,汇集了之前各个线索,显示出宗教对于政治社会的全面价值。这些思想揭示了近现代西方社会中基督教的政治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西方社会中政治与宗教、政治稳定与价值形态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族参与乡村政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嬗变的过程,从传统社会的“宗族偏好”到现代社会的“理性表达”,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资源将长期与现代的乡村治理发生着互动关系,从而推动乡村的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熊文驰 《兰州学刊》2006,(9):114-116
现代社会本质上是市民社会,现代政治理论是这一社会的意识形态。其理论基石为个体主义(ind ividualism)。到19世纪,市民社会发展到顶点,其根本问题随之充分暴露,市民社会的异化本质以及作为个体的人的抽象片面性在理论上遭到猛烈批判。当前社会依然是市民社会,现代政治理论依然处于统治地位。对现代政治理论的根本突破仍有赖于现实政治经济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多从思想道德方面论述社会精神文明 ,这是对精神文明量的视角考察。本文以质量统一视角从历史演进、建设手段、精神文明的传统与现代的本质区别等方面对精神文明进行考察 ,认为 :法律含量日益提高是精神文明历史演进的逻辑规律 ,法治主导是区别精神文明传统与现代的首要标尺 ,依法建设是实现现代精神文明的根本途径 ,进而得出结论 :法治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6.
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要提高企业利润,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即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而民生问题的解决首先依赖于企业经济的繁荣昌盛,寄希望于现代企业的科学治理——"善治"。企业"善治"的基线是保障民生;本质是"义""利"兼具;体系应科学规范;旨归是创新质态。"善治"应以关注和改善人的"生存、生命、生活"等民生问题为价值标尺,主动承担起养护民生的社会责任,最终彰显民生道义的"人性尊严"和"国民福祉"。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际恐怖主义是复杂的国际社会政治背景下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尽管它超越了传统恐怖主义组织形式,更加业余化和自由化,但在思想体系上其组织和个人的意识形态基础被异化,变得更加极端、狂热和坚定。现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繁衍和变异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因素。本文从社会心理与冲突和意识形态的视角,对其进行一些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以后,中国社会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中国的政治体制自身和人们对政治体制的认知也经历了痛苦的五大转变:从君主专制制到君主立宪制、从君主制到共和制、从内阁制到总统制、从多党制到一党制、从地方自治制到中央集权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中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政体之争与政党斗争、国体之争与政体之争、国内阶级斗争与国际列强干预叠加、搅和在一起,使得这一转型特别艰难与曲折,使中国丧失了许多原本可能的历史发展机遇.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中已经提出但尚未完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去思考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今日的政治体制改革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十大历史启示:如何处理好现代民族建设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政党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社会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求强与求富)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执政党、国家与军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执政党、国家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决策系统与咨询参谋系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改革形式与改革内容、改革时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政治体制之间的批判与借鉴、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由传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对政治权力的认知与态度实现了以下四种转化;(1)从统治型权力观到服务型权力观;(2)从单向性权力观到双向性权力观;(3)从全能权力观到有限权力观;(4)从强制性权力观到说服性权力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