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鸽     
台湾有位老人,年轻时就喜欢养鸽。直到现在70多岁了,房子的后院还有几间鸽舍,里面有几十只鸽子。老人有一段时间腿出了毛病,行动不便,可一想他的那些鸽子没人喂,就瘸着腿,在鸽舍爬上爬下.没想到他的腿在这爬上爬下中好了。老人说,是鸽子治好了他的腿。  相似文献   

2.
从解除计生纯女户老人无儿养老的后顾之忧入手,由政府牵头,计生、民政部门联手,对原来的乡村两级敬老院进行改造扩建,在乡镇建立“阳光之家”。凡年龄在60岁以上,实行计划生育的纯女户老人和五保老人一样均可入住阳光之家、温暖小区。龙城镇阳光之家,已入住71位老人,其中有7名计生纯女户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全区已投资600多万元,改建或扩建了20座阳光之家,78个村级“温暖小区”,共入住老人975位,其中计生纯女户老人206名。今年21个独女户主动放弃了二胎、生育男孩的念头,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的时候,身边围了一圈人。其中,有和他的年龄相仿的,有一个比他大的,还有两三个比他还小的。奇怪的是他们个个蓬头垢面,都在龇着嘴笑。你们是谁?你们为什么笑?是在笑我吗?  相似文献   

4.
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基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2000和2002年三期数据,在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下,剖析了中国高龄老人年龄、性别、城乡居住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婚姻和居住安排等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和居住安排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传统方法高估了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安排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一种新的估算方法估算了纠正偏差后的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和失能期望寿命(可称为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首次对发展中国家高龄老人分年龄、性别与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死亡率和健康的多状态转移概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和起点年龄的生活自理能力状态有很大关系。将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和卧床不起天数数据相结合,文章还分析了高龄老人临终前痛苦程度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并根据中国高龄老人的研究结果讨论评估了在人口老化进程中,老年残障期大扩展、相对减缩与保持均衡的三种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项目提供的数据,分析了高龄老人牙列完整状况。结果发现,中国高龄老人牙齿完整的状况并不理想。在80-105岁老年人中已有31%的人完全没有牙齿;牙齿存活的个数随年龄的增加在减少;人们戴义齿的比例只有27%;女性老人的牙齿完整状况比男性老人要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2001-2018年7期专项追踪调查数据,聚焦年龄效应构建个体增长模型,深入探究年龄视角下家庭结构转变对农村老人代际支持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代际支持策略随家庭结构而异,同时该策略会因老人年龄调节而有所调整。其中,随年龄调节,“变为独居”老人会为子女提供更多经济支持;“一直二代及以上同住”老人与其子女间情感亲密越差;“变为二代及以上同住”老人逐渐获得更多日常照料;“一直隔代同住”与“变为隔代同住”老人会得到子女更高水平经济支持,并减少照料支持提供。结果揭示了在老龄化与城市化并行推进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在农村的主体地位仍牢固,巩固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对缓解农村社会养老压力意义深远;揭示了社会应重视不同家庭结构老人的群体异质性,提倡老人接受符合其养老期待的差异化社会养老服务;揭示了孝道观念深刻根植于子女内心并不断驱使其改进代际支持策略,通过两代人的不同支持行为,利用各自优势实现需求互补,这对促进家庭代际和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二女困难户赖泽生、王红秀夫妇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为他们家读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二个女儿带来了节目礼物和慰问金,在详细了解了他们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情况后,表示愿意资助她们姐妹俩读书,每人每月100元,直到大学毕业。他就是福建省“十大公益老人”之一的赖仰周老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研究了我国空巢老人年龄性别、户口、婚姻及地区构成 ,探索了空巢老人家庭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照料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三次高龄老人调查数据分析,描述了高龄老人健康自评及其变化,初步分析了部分人口、社会、健康变量对高龄老人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结论是:高龄老人的健康自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变化与实际健康状况的变化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并不是完全主观的判断。高龄老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对健康自评有影响,但不如健康相关变量那么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高龄老人健康及死亡状况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及国家公布的有关资料对中国城乡高龄老人健康和死亡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随年龄增加而自理能力下降、认知能力衰退、多病的特点.分析了城乡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年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002、2005、200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考察了年龄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自评。年岁的上升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作用超过了负向作用,因此,老人的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评价越积极。进一步考察了年龄积极作用三个可能的来源,包括年龄成熟效应、同期群正效应、存活效应,发现年龄的积极作用主要是由年龄的成熟效应引致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周福林 《西北人口》2006,(1):46-49,56
本研究利用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对我国留守老人的总量、年龄构成、地区构成和家庭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留守老人总量为1790万人,留守老人分布密度在市镇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人口流动使生活在隔代家庭的老年人比重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龄老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中国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1998年的全国高龄老人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性别、年龄、城乡等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是年龄、居住地(城镇或农村)、婚姻状况、经济独立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性别与经济独立程度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认为,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经济保障(或来源)在高龄老人对居住方式的考虑中占有首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纵向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年、2000年、2002年的跟踪数据分析中国高龄老人ADL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个体增长模型结果显示,高龄老人ADL状况随年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ADL个体差异十分显著。个体之间的差异解释了ADL总差异的31.13%。经历三次追踪调查的高龄老人ADL均值较高,状况较好,下降速度较慢;基期具有3-4项残障的高龄老人,未来ADL下降最为迅速;基期ADL水平高的高龄老人,ADL下降较慢。从ADL的个体影响因素来看,对于基期ADL水平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年龄"、"疾病状况"以及"居住安排"等,而对观测期ADL变动速度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年龄"以及"过去是否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等。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过渡性问题,又是一个在现有人口规模下将长期存在的问题。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本质是收入困境。理论上可以证明,留守老人的边际收入呈现递减的趋势。实证研究也表明,留守老人的年龄与收入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没有外部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将有恶化的可能。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和生活问题是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政府应该把为留守老人建立社会安全网作为一个长期战略问题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养老院老人与居家老人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养老院老人和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养老院老人和居家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抑郁症的比例以及抑郁程度都较高,但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也比较高。养老院老人的抑郁程度低于居家老人,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高于居家老人。教育和年龄与老人的抑郁程度及其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影响养老院老人和居家老人抑郁程度及其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的个人因素,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天堂梦:我和男朋友交往两年多了,感情一直很好,但是最近他提出要和我发生性关系,我拒绝了他,他就不理我了,我其实也很喜欢他.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受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周期风险累积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脆弱性日益凸显,进而影响其养老策略的实施。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是保障其福祉的关键所在。文章使用2015、2018和2021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脆弱性与养老策略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并采用面板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养老脆弱性变动对养老策略调整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脆弱性随着年龄增长缓慢提高,家庭养老仍是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养老策略;随着年龄的推移和养老脆弱性的上升,农村空巢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或平衡型养老策略。基于此,文章认为应推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供给的多元化,着重强化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同时要增强养老服务供给的多阶段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刘晶 《西北人口》2007,28(1):67-70,75
本文针对城市居家老人的需要和特点,从评估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方面入手,深入开发了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数据资料,使用分等级加权评分法综合评估了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以及分性别和年龄的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