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明洪 《民族学刊》2022,13(5):56-66, 137
从边疆治理理解,民主改革不应简单地理解是一场废除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它还包含着中国边疆治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此之后的西藏治理不再是国家统治者与当地统治者的联合,而是西藏各族人民与内地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联合,并在此基础上对边疆实施治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西藏治理的重要特点是,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理边疆,其治理“底色”是“人民”治理,是新中国70年治藏效能提升背后的“治理密码”。“人民”治理是一种新的边疆治理观,也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简单地讲,这种治理方式是站着人民利益角度上治理边疆。治理“底色”为治理边疆提供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各种有利于边疆发展、稳定和安全的举措均得到实施。中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充分显示“人民”治理这一“底色”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改进各种治理办法的结果。同时,也不难发现,作为一种“底色”,“人民”治理并不排斥其他先进的治理方式,恰恰相反,边疆地区是国家的特殊区域空间,与国家治理相联系,与非边疆治理比,有其特殊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西藏治理的重要启示是,维护“人民”治理这个“底色”是边疆治理走向长治久安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长期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民族译名及民族形成问题出现过几次论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益朝解构和多元反思的方向发展.综而观之,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目前学界对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使用不够规范,建议把民族国家作为特指性概念专门指称西欧早期民族国家,而把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泛指性概念,用来指称所有时期和类型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3.
宋才发 《民族学刊》2020,11(3):1-12, 123-124
从基本理念、方针政策和实践启示的三维视角,总结历代王朝西南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可为21世纪西南边疆治理提供有益借鉴。边疆和疆域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词概念,中国边疆与中国观念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中国疆域形成和定型有其自身的规律。西南边疆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疆域范畴,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历代王朝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活动,但历代王朝的“边政”少有主动介入地方经济社会事务,在西南边疆的渐进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边疆治理的共识。清末边疆治理能力衰弱致使部分主权领土丧失,边疆社会和谐稳定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大一统秩序构建有利于中华民族认同,西南边疆治理经验构成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歌运动",虽然没有真正地为中国诗歌发展开拓出新的道路,但却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群众文艺创作潮流。少数民族人民深具民族传统、政治认同并且是真情实感的新民歌创作,对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建构关于新中国的现代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创造性的集体合作大生产和声势浩大的新民歌个体创作过程中,少数民族人民将自身传统的民族话语、地方话语及乡土话语与新中国的国家话语相统一的新民歌创作,既让他们实现了从传统的"民众"到新中国的"人民"的发现,也铸造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实体,并让少数民族人民的"新民歌"创作具有了人类学的伟大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解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含义、结构和秩序,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及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的民族工作主线,正确把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文章结合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政治、地理、经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历史等多个维度,在学术话语上梳理了看似杂乱的民族现象,整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和调整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结构与秩序安排。  相似文献   

6.
田永秀  刘雨丝 《民族学刊》2021,12(11):78-88, 130
边疆研究是考察近代中国由传统天下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重要领域,而近代铁路因其与边疆危机的关系紧密正逐步成为边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19世纪后40年,中国的边疆危机愈演愈烈。清廷按照“由腹达边”的原则修筑了一批国防铁路干线,以期支援边防、拱卫中央,通过军事固边使边疆成为维护内地安全的屏障。进入民国后,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现代边政学的兴起,国人意识到开发治理边疆、促进边疆发展和民族融合是缓解边疆危机、巩固国家统一的长远之计和根本途径,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筑路实践。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近代国人在应对边疆危机时对铁路的认识变化及实践,厘清铁路在近代边疆危机中的功能演进。  相似文献   

7.
操慧  宋巧丽 《民族学刊》2022,13(6):106-116, 149
边疆治理历来是国家主体性建构与主权宣示中的重要一环,对边疆不同的认知和定位决定了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布防施策,也影响着民众对国家的整体认同。本文选取我国“珠穆朗玛”这一重要而独特的边疆意象,以宗教典籍与清代舆图中的相应记录为背景,分析爬梳新中国成立前英国《泰晤士报》与我国近代中英文报刊的报道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英国借助公开报道对我国边疆意象的易名与话语先占,西藏民众基于宗教文化想象的“抵抗式沉默”,与我国近代报刊以紧跟西方动向和输出文化想象为主的报道手段,均表明相应主体对观念建构主权想象的认识不足,这也导致近代我国落后于国际话语竞争之局面。本文认为,媒体报道作为一种询证文献,是对特定时期历史语境与话语张力的生动记录。着眼当下,媒体报道服务于国家治理与观念建构的突出作用亦愈渐显明。对此,国家应全方位注重各类史实的采集与辨析,并以智库建设的高瞻远瞩创新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边疆话语及其表达机制,以抢占我国事实性边疆的先声权。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地方博物馆对促进多民族地方历史、族群认同乃至建构“多元一体格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和实践是意义非凡的。地方博物馆借助“器物展览”对地方历史进行重新书写过程中,其表述往往面对双重的矛盾张力而不可自拔,或受限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或囿于华夏传统大国叙事的桎梏。南宁博物馆在“国家历史—地方族群历史”整体框架下凸出邕江地方记忆和家园遗产,重塑地方史与建构多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地区的多元和多样性表现为例探讨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和历史境遇。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民族国家策略的历史进程,发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族国家策略上的差异,以及现代中国“民族”识别的出现,是中国深远的历史情境中的一个必然结果,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现代国家与各民族达成共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董强 《民族研究》2023,(5):1-9+13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伟大的历史的民族”论说,深刻地辨析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伟大的历史的民族”也是“革命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在现代社会具有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对现代世界体系具有建构性。中国共产党曾使用“伟大的历史的民族抗战”话语。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自强不息、救亡图存,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快速发展后,中国已成为改变国际关系对比格局的重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笔下“伟大的历史的民族”的理念之于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百年征程中得到不断实践。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论断,深化了中华民族作为“伟大的历史的民族”的理论内涵。“伟大的历史的民族”论说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乌德盖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德盖人自称乌德 (Удэ)、乌德赫、乌迪赫 ,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数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邻族对乌德盖人的称呼各不相同 :那乃 (赫哲 )人称之为那门喀 (Намунка)、拉门喀 (Ламунка) ,奥罗奇人称之为奇亚喀 (Кяка) ,埃文克人称之为拉姆喀 (Ламка) ,满人称之为恰喀拉(Квякала) ,涅吉达尔人称之为奥勒昌 (Олчан) ,汉人称之为长毛鞑子、老蛮子 ,朝鲜人称之为乌奇喀 (Учика)。目前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乌德盖人共有 2 0 11人 ,其中分布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6 97人 ,在滨海边疆区为 76 6人 ,其余 5 0 0…  相似文献   

12.
焉耆的时间     
杜剑 《回族研究》2002,(3):27-29
1985年,初识张承志老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也许是一种缘分,抑或是真主的安排,1985年秋,我和承志老师在焉耆相遇。初识承志老师前,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能见到他,更没有奢望过能与他一起生活。我只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他作品的人,一个狂热的崇拜者,一个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在那个年代,承志老师的文学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美好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3.
14.
加拿大拥有100多个民族,在其3000多万总人口当中,土著人口为97.6万人。加拿大的土著人分为三部分,具体情况如下:一、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是加拿大“第一民族”,共有60万人。①加拿大的印第安人被称为“第一民族”有三层意义:(1)印第安人是最早居住在现今加拿大境内的民族,大约在3万年前,印第安人即通过白令海峡大陆桥从亚洲进入现今的加拿大;(2)印第安人对加拿大建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3)印第安人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拥有58种语言。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那里的印第安人就有自己的社会政治组织,他们以游牧、务农和捕鱼为生,过着自给自…  相似文献   

15.
仪式与宗教学派研究聚焦于宗教的起源与仪式的本质问题,而仪式与社会学派则重视仪式的角色和功能的问题,即仪式的社会功能.他们关注仪式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而存在,并如何去影响社会组织.他们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学仪式,把高度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作为人类学安身立命的独门绝技,使人类学仪式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人类学仪式研究在荒谬中寻找逻辑的岁月一去而不复返.  相似文献   

16.
汉代西瓯历史地理与定周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西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据,探讨广西境内古西瓯历史地理的变迁。同时提出汉代定周县的设置,与西瓯在历史上的消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寺里的学术     
一8 0年代 ,银川东寺办新式阿语教学的满拉班 ,要求我讲一些的历史、文学、民族学、社会学、翻译、研究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无论与伊斯兰教有关无关。当时我暗想 ,大西北把没有念过经的人通称瞎汉 ,以和念经人区别。这很有意思 ,因为它区别了认主学与一般科学及社会的学识。所以哪怕你是作家 ,人们喊你老师 ,仍然瞎汉 ,要谨慎在念经人面前显能。根据这种思想 ,我总是开着玩笑 ,拒绝了在寺里讲课。后日还按这个思路 ,给自己立了规矩 ,严戒自己在清真寺炫耀。何况 ,我在更多的地方目击了寺坊里主要还是师傅徒弟、经堂语、十三本经 ,就更担心过…  相似文献   

19.
狗在那乃人的宗教生活和狩猎、交通运输等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乃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育犬经验.狗在那乃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词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结晶。词语一方面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促进了词语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