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须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完善性直接影响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果。以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从其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分析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认证规定的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性,指出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对应支撑具体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为达成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保障。同时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根据专业认证评价机制的相关规定,阐释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达成度的计算步骤与评价方法,探讨现有的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5版),构建采矿专业毕业要求体系,阐述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方法,并获得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对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持续改进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能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论文在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专业主干课程"交通控制与管理"的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提出了该课程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并进行了达成度的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基础,阐述食品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构建食品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同时结合2020~2021学年相关教学实践,对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已有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而且已证明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如何基于这一理念,合理设计教学中达成度的评价评估方法,需要在教学与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为研究目标,通过理解毕业要求、考核形式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的评价原理,研究了三者两两之间的量化关系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计算方法。并在上海理工大学教学评估中应用了OBE理念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方法,证明了该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化工原理课程以"产出导向"(OBE)为原则的教学成果目标,给出了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编制了基于工程认证的化工原理课程大纲,实践了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六种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方法.改革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导向为课程改革原则,通过课程评价结果,提出课程持续改进的措施,以期满足工程认证要求.  相似文献   

7.
结合食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分析了目前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工程类课程实践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为我国食品工业提供合格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8.
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我国工程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自2016年申请石油工程专业认证以来,总结整理了针对不同评价主体、针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座谈、访谈交流和问卷调查.基于评价认识,从"四大支柱说"体系下的培养目标内涵、与专业定位匹配度、适应行业发展情况以及与毕业要求的对应支撑关系四大方面进行了培养目标持续改进分析.在已有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改进机制基础上,形成了更加适应行业趋势和需求,定位明确、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的培养目标内容,为提高专业培养目标认识水平和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认证坚持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是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业课程《建筑节能案例》为例,课程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以学生毕业要求为导向改进了其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突出能力考核的过程性和多元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勘单位对资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探讨现阶段应用型资源勘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方向,重点阐述了资源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评价机制改革、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产教融合等;制定设计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体系化、持续改进、发挥学生潜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学生职业准入的重要制度,强调对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审核,其中包括工程伦理方面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工程实践活动和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释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强调伦理规范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欧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伦理维度的内容。借鉴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伦理要求,提出我国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和工程教育的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根据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10条毕业要求,对每一毕业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评估指标点,依此建立了支撑课程体系。对支撑课程考核方式、权重、计算、评估标准、评估周期等的研究探索,形成了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的基础数据,对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了评估实践。通过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定量评估,形成了评估的机制与程序,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B"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需要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开展教学和考察工作。介绍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按照"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随机抽取100名本科生的试卷进行分析,随后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已日趋规范和成熟。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也在不断修改与完善,尤其是在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表明其与其他会员国的认证标准已具有了实质等效性。本文逐一对照解析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探讨我国工科专业内涵建设的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价值是合格认证与能力导向,在工程教育过程中以找问题为核心引领专业建设,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考量专业是否合格.同时工程教育要贯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的4年教育过程中,把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实践中构建了职业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构架,形成了能力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比较《华盛顿协议》成员工程教育论证制度和各自特点,并比较美国工程教育评估和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与“卓越计划”,分析ABET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卓越计划”,借鉴《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内容和标准条款,提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工程教育专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本文从线上线下教学、任务实践、认证考试、课程评价进行研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引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工科专业实践与思政理论之间的关联,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使命感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结合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分析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及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特点,介绍《供电技术》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根据实施经验反思课程思政教育的痛点问题,并给出了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希望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专业认证在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认证开展情况,论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特点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专业建设水平是影响学校知名度、保证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方面。随着对本科专业基础性作用认识的深入,专业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梳理国内专业评价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高校开展专业自评是完善校内自我评价机制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可持续改进的必然要求。在综合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以及国内典型省份和高校本科专业评价体系基础上,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专业发展、培养模式、教学资源、专业和课程建设、培养效果等五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自评的基本指标体系,通过对照指标要求促进专业理思路、建机制、找短板、扬特色,持续改进专业建设,促进动态调整专业目标,最终达到培育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争创"一流专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