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教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教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流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大意义,正常的社会流动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流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现状表现为:向上流动趋势明显,但受到阻隔;水平流动速度加快;向下流动状况时有发生。通过总结当今学者对农村社会流动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流动存在三种基本的发展趋势,即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逐渐加强,农村青年成为流动主体,农村精英流出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
阳芬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87-89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流动现状,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制度,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祖桓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36-38
文章对中国入世后人才包括教育人才的流动作了深入分析,指出人才流动加速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分析了教育人才流动的特点,建议对教育人才的流动政府要加以规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临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12):4-5
阐述了目前各高校已在尝试的人才柔性流动的主要形式和意义 ,同时就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提出了若干尚待完善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竹建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3)
目前,人才自主流动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社会、单位和个人对人才自主流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在健全政策、法律、社会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应正确引导人才自主流动,转变单位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正确建立成就感的标准,摆正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关系,开创个人与单位共同辉煌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临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2):4-5
阐述了目前各高校已在尝试的人才柔性流动的主要形式和意义,同时就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提出了若干尚待完善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医科大学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设了流动党员网上学习教育平台和思想交流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越发频繁,对流动人才的档案管理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现状,找出其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福祉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福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正由补缺型向普惠型的社会福祉制度转变.社会福祉制度的转变需要高素质的社会福祉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福祉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出现福祉人才严重短缺,影响我国福祉事业和福祉产业的发展.高校开设福祉学科,培养掌握各种福祉理论和福祉援助技术的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日本福祉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国各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不同的专业,4年制本科大学可以开设社会福祉专业、福祉经营专业、福祉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应用型福祉人才;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可以开设健康福祉专业、介护福祉专业、福祉工学专业等,培养福祉领域的技能型、操作型福祉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余英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265-270
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发展进步,是在自然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家联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它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不可能互相替代,可能的只是互相补充和配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即新知识、新理论的创造者;其他精神产品生产的指导者;政治决策的咨询和参谋者;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13.
王瑞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32-36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搞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是:确立人力资源观念,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工程;运用战略管理工具,更好回应社会服务提出的多元需求;大力发展专业教育,持续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新型人才;注重激励系统建设,不断激发实际工作人员的献身热情;促进管理体制创新,有效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技能人才属于特殊的人才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的内在因素和重要范畴。我国目前的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制度目标错位、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中国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是解决国内层面的社会问题,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需要,更是在国际层面建立一种国家保护机制的需要。改革与完善这一制度应坚持有利于人才流动、基本保障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等原则,明确目标定位,采取统一国家立法,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代理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流动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我国现行的住房、医疗、养老等政策还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 ,并以社会保障的面目出现。这些政策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 ,因此应在下一步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予以解决 ,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6.
以图书情报领域1999-2008年间的发文作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起合著网络,用传统的专家调查法确立20位学术权威,发现这20位学术权威与合著网络中随机抽取的1 000位作者的四个指标值:顶点值、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存在显著差异。以这20位学术权威的指标值为基准,挖掘出符合条件的其他17位学术人才,对这17位学术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判断他们的权威性。研究证明,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发现学术人才是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此时的人才处于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之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能出现1+1〉2的正效应(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1+1〈2的负效应(消极效应)。在分剐对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的机理作用过程,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推动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发挥离退休员工的社会价值,不单只有“法定延迟退休”这一种途径,“退而不休”也是个很好的思路。文章建议构建银色人才网,并将其作为“退而不休”知识型人才社会价值再发挥的主要平台。银色人才网构建及实施中的具体思路是:三维合力助推银色人才网构建及实施,网站须严格践行专为知识型离退休人才服务的宗旨,将网站建设成为“半官半民”的经营性网络平台,搭建国—省—市—县的层级垂落式网络体系,健全及完善网站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应用性、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点要落在实践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期望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而把项目服务应用到教学中,以课题项目研究及开发的形式来指导与教育学生,培养出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工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冉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6):144-146
信息技术结合学校体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型,保证创新人才培养指标预期完成,即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体育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绩效技术等子系统构成多维的、非线性的有机整体,达到体育学习最优化,实现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