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德新(1794—1874年),字复初,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伊斯兰学者。他在清朝后期云南回汉民族矛盾严重激化、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受挫的困境中,曾经领导云南东南部回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活动,留给后人大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马德新的幽明与会归思想,重点阐述伊斯兰教的后世与复生信条。作者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阐述伊斯兰教生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宗教文化意义。马德新的幽明说和会归说有其思想根源和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超越死亡、追求永恒。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两朝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历史上,出现过4位视“以儒诠经”为己任的回族伊斯兰教大师王岱舆(真回老人)、马注(文炳)、刘智(介廉)、马德新(复初),他们以学贯中西(天方西域),兼通回、儒、佛、耶四教的深厚学养和磅礴气势,掀起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对话高潮,开启了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运动。其中,生活在清代的云南滇西大理籍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复初,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4人中最晚的一位学者,也是4人中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崇高的伊斯兰经学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3.
余振贵 《回族研究》2006,(2):114-114
马德新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的阿洪和学者,著译颇丰,有《四典要会》、《大化总归》、《朝觐途记》等数十部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著作和译作,阐述伊斯兰教教义、教法、礼仪、哲理以及天文、历算、地理及阿拉伯文法知识。马德新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云南一派的开创人,曾经培养了一批兼通阿拉伯和汉文化的优秀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马德新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著作,不仅是中国部分地区穆斯林经堂教育的教材,而且流传海外,扩大了中国伊斯兰教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马德新在清朝后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一方面沿着…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回族角度谈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 ,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蕃坊”、儒化和回族化阶段。在与中国主流文化的碰撞中 ,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 ,实现自身的再造 ,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包含着伊斯兰教的回族化和回族化的伊斯兰教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游牧文化与商贸社会的伊斯兰教与基于农耕文明和家族社会的儒家文化存在宗教本位和伦理本位、超越取向和现实取向、一神崇拜和多神崇拜等根本差异,但形而上层面及社会功能的互补性,使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和谐共存千余年。穆斯林精英成功化解了政治认同与宗教认同以及伊斯兰教法与国法之间的张力。伊斯兰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和谐与共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世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以和平手段解决地区争端及民族宗教冲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德新(1794-1874),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洪,完成朝觐功课的哈吉,同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同年间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亨业作出很大贡献。本篇论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流播于口头、记录于文字中的多种评析为参照,以人物历史活动为引线,以人物著作为基础,全面阐述马德新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用儒文传西学以教于同人”、“原儒语以明其义”,“本韩柳欧苏之笔,发清真奥妙之典”,用儒家文化的思想和概念来阐扬伊斯兰文化,这是明末清初之后回族伊斯兰教的一个新的特点。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这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排斥外来文化的土地上,多少打上儒家文化的印迹,才能得到发展。明末清初之际,汉族土大夫中,由于对伊斯兰教不了解甚至误解,普遍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9.
自元代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就开始"以儒诠经"的尝试,到明中晚期清初期,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精通儒释道经典的回族学者,如王岱舆、刘智等。他们将伊斯兰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结合,在保持伊斯兰教本质特性的基础上,融合儒家文化内涵,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文化体系,这对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方式是宗教与民族俱来的。伊斯兰教作为外来宗教,它在中国传播,必然面临中国化的选择和实践;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中国多元汇聚,一体融合为回族,伊斯兰教也面临着回族化的选择和实践。中国化和回族化既有区别,又是一个过程中联系紧密的两个方面,是共同在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展开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第二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并于1940年由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邦达昌"商号,原来的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扩大到中国西藏、内地、英印三地,使"邦达昌"的经营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邦达昌"为汉、藏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汉、藏之间政治、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充当战略性先导,在客观上为后来顺利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此段历史对于"邦达昌"来讲是第二次复兴。  相似文献   

12.
金强  白贵 《回族研究》2020,(1):12-16
《申报》自1928年开始报道达浦生,达浦生时任上海穿心街清真寺教长,《申报》初期对达浦生所参与宗教事务处理的报道,奠定了达浦生回教代表的良好媒体形象。随着达浦生宗教事务、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增多,《申报》对他的报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尤其侧重报道其社会协调和参政议政工作。1932年北新书局侮教案,达浦生担任了重要的协调与解决角色,《申报》给与了追踪报道。1947年前后,达浦生作为参政员活动频繁,也屡被报道,其以不同身份参加当局的会议与活动,在《申报》中也形成了一次报道高峰。《申报》对达浦生的报道,与当时其他报刊对达浦生的报道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互证作用,对当时一些关涉回族重大事件的报道,形成了重要的事实补充和舆论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回回社会中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月华》杂志的研究分析,力证当时的回回穆斯林知识分子将"爱国心与民族主义"融入到回回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风水”学说形成的历史源渊 ,“风水”学包含的内容 ,以及“风水”学在贵德县地理环境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5.
哈正利 《回族研究》2007,(3):106-114
题记:2007年是答振益先生的七十寿辰,也是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48周年,借此机会回顾先生教学和科研的经历,总结其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回族学的发展,对启迪后学也意义重大.笔者有幸受教于先生,特撰此文向先生祝贺,以报答业师的无私教诲.  相似文献   

16.
文认为"花儿"是一种源自出门人与守望之歌,这一特殊的艺术根源决定了"花儿"的主题、基调、风格和其历史与未来走向。这是理解"花儿"艺术的关键和钥匙。  相似文献   

17.
乡村回族社区“人情”文化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而"礼物"馈赠又是"人情"表达的有效方式.本文拟从"人情"表达方式的"礼物"之嬗变和"人情"圈的变化为切入点,来探讨乡村回族社区"礼物"-"人情"-个人-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网络三维一体隐型文化结构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8.
浅析"花儿会"对土族女性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在土族女性的社会化进程中 ,“花儿会”对她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 :1 培养未婚女性的成人意识 ;2 协调已婚女性的精神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沙打旺当年播种结实试验,结果表明:当年播种沙打旺,出苗到种子成熟约需140元左右,播种期不能晚于5月上旬,666.7米2可产粒4.2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