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隐喻大量存在于人的思维和语言中,分析和理解隐喻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篇章的理解。该文基于隐喻理论探讨航海英语中的隐喻现象,认为航海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结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孙芳 《经营管理者》2013,(28):366-366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是英语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隐喻认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来自于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艺术学院大一新生中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共76名)为研究对象,两个自然班被随机地分为了常规班和实验班。在常规班,笔者采用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而在实验班,笔者采用了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中的七步教学方法,旨在回答在英语写作课堂中,概念隐喻理论的学习是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广告中合理地使用隐喻修辞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注意效果,但已有文献还没有厘清广告中的隐喻修辞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消费者注意力的适用范围。本研究借助眼动追踪技术,采用2(修辞表现形式:隐喻,直述)×2(知觉负荷:高,低)×2(视觉显著性:高,低)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网络横幅广告中的隐喻修辞对消费者注意效果的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横幅广告中的隐喻修辞对消费者注意效果的影响受到消费者的知觉负荷和广告的视觉显著性的调节作用,三项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当个体具有低知觉负荷同时广告具有高的视觉显著性时,广告中的隐喻修辞最能发挥其注意优势。本研究结论对隐喻修辞在网络广告情境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的补充,并为营销人员如何在网络营销中开展隐喻横幅广告策略提出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隐喻象似性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目前从隐喻象似性角度对商标名称进行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从中国商标、外国商标、中外商标互译三个方面浅析隐喻象似性在商标形成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该理论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传递方式不断更新,人们对信息表现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信息可视化成为提高认知水平的关键手段。信息可视化成功的标志是用户是否能快速、准确获取信息,并在获得信息同时收获愉悦感受。本文主要通过人类隐喻认知过程,探讨隐喻认知在用户接受信息中的作用,指出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才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程世林 《经营管理者》2009,(19):344-344
隐喻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言语现象。本文旨在借助隐喻理论,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尤其是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观来透视网络语言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管理模式是我们洞察学校和学院管理工作的窗口,任何一种模式虽然对教育管理性质作出了很有价值的解释,但都未能勾画出教育管理的完整画面。在新的形势下,学校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基于此,笔者从高等教育强国对学校组织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历史上八种富有影响力的学校组织隐喻,并添加了两种适应未来发展的学校组织隐喻创新形式,以期发挥学校组织隐喻的价值共识作用,丰富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行为及知识积累问题进行简单考察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隐喻方法,建议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或实施不同的系统时应采用不同的隐喻(机器隐喻、有机体隐喻或神经控制隐喻)。并基于有机体隐喻构建了一个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微观层面的学习模型,包括经验环与应用环。针对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应用系统给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及知识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洪珊瑚 《科学咨询》2007,(23):40-41
在传统修辞理论中,转喻和隐喻被当作修辞格来看待.而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则认为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转喻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基于事物之间的临近性(contiguity),着重于自身的特点;而隐喻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resemblance).但是,转喻和隐喻之间的区别是标量的,不是离散,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连续体(continuum),转喻一隐喻连续体存在着一个模糊的、交错的中间地带.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试图通过引证分析转喻与隐喻之间存在着的这种既紧密又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说明转喻在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罗珉 《管理学报》2005,2(6):660-665
在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人们常常会用形象的语言来隐喻地说明组织及其结构的本质或某类现象.组织隐喻可以说是人类表象思维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是向概念思维阶段进化的一个关键阶段.从组织隐喻所构成的现代模式和超现代模式两个方面讨论了组织的隐喻问题.认为组织及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本质上是由隐喻所转化的假设支配、控制的,隐喻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组织及其管理的看法和人们进行组织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隐喻和转喻是普鲁斯特创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两种重要修辞手法。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以相邻性为基础的转喻看似是两种对立,却深刻地影响了普鲁斯特小说的风格。这种风格中隐藏着不可协调的矛盾,矛盾的来源正是隐喻和转喻自身的区别,以及它们引导不同风格的作品的不同作用。因此,《追忆似水年华》既有传记式小说的特点,同时又有诗歌的美学意象,这两种风格迥异的特点,促使普鲁斯特陷入创作的困境,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实现这两种风格的统一性,即淡化隐喻与转喻的区别,同时寻求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林珊珊  周思婷 《领导文萃》2013,(11):120-123
借着简单的词句,商标中附着对权力"品味"的夸张想象,并试图将自身打造成上流社会的象征。某种意义上,权力秩序在商标中的投射正是现实政商关系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崔硕丹 《经营管理者》2013,(13):363-363
最近几年研究者对具身认知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反复洗涤是生活中经常困扰人们的事件。咨询经验发现反复进行洗涤的个体对自己有某种程度的厌恶感和罪恶感。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强迫吸收和漱口的行为进行道德隐喻的具身化研究。结果表明特定的身体部位代表了其道德纯净隐喻,犯错的方式会指向特定的身体部位,并促使个体产生清洁身体部位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广告(直述广告、视觉隐喻广告)的注意效果、再认效果均存在着差异,并且都受到产品卷入度的调节影响。其中,在产品卷入度低的情况下,消费者对隐喻广告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首次注视时长以及再认效果都要显著优于直述广告;在产品卷入度高的情况下,不同广告类型对广告注意效果及再认效果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郭青青  王良燕  韩冰 《管理评论》2022,34(2):192-202
社会拥挤和时间稀缺感是当前社会两大普遍问题,目前尚欠缺对两者因果关系的研究。基于隐喻理论和社会拥挤的新近研究,通过四个实验探讨社会拥挤对时间稀缺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拥挤增强消费者的时间稀缺感,即“拥挤的空间,挤压的时间”效应;消费者的竞争思维模式在该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经济流动性感知对该效应起调节作用。此外,进一步探究了该效应引起的系列行为结果。本文拓宽了隐喻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社会拥挤的消费者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墨水笔的流金岁月正在暗淡的时候,万宝龙却依然魅力无穷,它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符号或者隐喻,在某些人群中近乎炫耀、近乎痴迷地流传着。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真实性、及时性与有效性,突发流行病的新闻信息传播倾向于使用高度具象化的媒体框架。此类媒体框架对公众情绪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已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公共治理问题,但缺少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借鉴“框架—认知—评价—情绪”和“具象化效应”等理论,以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政府的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信息为分析对象,使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从舆论中识别公众的焦虑和愤怒情绪。研究结果显示,媒体框架具象化倾向诱发了更强烈的焦虑和愤怒。但引入英雄人物叙事和战疫隐喻叙事可以有效抑制具象化倾向所引起的愤怒,但对焦虑没有显著影响。本文推动了信息的媒体框架与语言具象化的理论交叉融合创新,提出并验证了媒体框架具象化倾向在突发流行病信息传播中的情绪诱发效应,促进了积极心理学和概念隐喻在突发流行病舆情治理中的交叉创新应用。在实践意义上,研究结论对公共管理部门治理大流行病期间的“信息流行病”、保护公众心理健康、营造全社会安定的抗疫氛围,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聂春艳  汪涛  魏华 《管理评论》2022,(5):146-15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混搭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消费者的反应却各异。本研究基于空间隐喻的视角,以恐惧管理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混搭的不同文化符号在垂直空间的相对上下位置是否以及将会对消费者态度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文化符号之间是否存在实体交叉,当采用“外国文化-母国文化”的混搭方式时,也即外国文化在上而母国文化在下,消费者对文化混搭的评价将明显低于采用“母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混搭方式时,也即母国文化在上而外国文化在下,其中,感知文化威胁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但当处于上方的文化符号明显小于处于下方的文化符号时,上述主效应将不会存在。本研究率先从空间隐喻的视角探讨了混搭的文化符号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影响,不仅是对现有的文化混搭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也可为企业的文化混搭产品或营销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科最重要的核心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以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了当前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探讨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