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学是对我国公元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哲学史上的重要学术体系。它肇端于唐中期的儒学复兴运动,主要的思想家集中于宋、明两代,理学思想一直绵延至清代中叶。宋明理学是立足于继承先秦儒学,整合儒、道、佛三教,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奠定新型意识形态的学说,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哲学成熟发达的主要体现。理学发展了先秦以来的传统哲学,又吸收融合了佛教哲学,具有完整的哲学体系。理学家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理论思维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理学是  相似文献   

3.
走出“中世纪”─—理学、实学、朴学的嬗演及其启蒙意义王育济(山东大学历史系)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前后相继、此起彼伏的三起思想文化大潮,是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汉唐时期的高度发展,至宋代,即达到了成熟的顶端。顶端...  相似文献   

4.
学者每谓:汉代多霸气,唐代多胡风。相对而言,宋型文化大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定型形态的文化。而作为宋型文化核心的宋明理学,又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从南宋后期开始,理学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影响到我国近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想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不明宋明理学,则不明宋型文化;不明宋明理学与文学的关系,则不明宋明文学的特质。但由于宋明理学发展演变情况复杂,派系繁多,历时久远,又互有矛盾冲突,对其认识,难免见仁见智。再加上宋明理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对文学的影响或隐或显,难于把握,因此长期以…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背景下,有不少学者积极推崇作为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明理学,汤用彤、唐文治、贺麟甚至把理学看作救国治世之良药,并且与民族气节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民国时期对于理学的一种深入解读,有益于理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凝聚人心,弘扬民族气节,形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是,民国学人提出理学救国,可以为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把理学与民族气节联系在一起,有益于当今的文化建设与复兴。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完善,要比其经济基础缓慢得多;同时,消除旧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要比铲除其经济基础需要更长的时间。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后完成,是在两宋时期。宋明理学的建立,是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最后完成的标志。程朱理学系统地完整地表现了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特别是集中地表现了后期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特征,是我国封建主义经济制度成熟和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思想反映。  相似文献   

7.
傅山与李贽     
明清之际,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一批进步的哲学家、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朱之瑜、李颙、颜元等,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批判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精神的新思潮、新学风。傅山是这一时期中富有民主启蒙倾向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反对传统思想,批判理学,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等方面,比之同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尤具特色。本文拟就傅山对李贽的态度及傅山承受李贽思想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没有关系?这对于搞思想史和科学史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没有充分的论证。近两年,学术史已注意探讨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但学者间的看法是不同的。有的认为,理学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的看法相反,认为理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们觉得,理学与自然科学不是毫无关系的,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完全表现在相互促进方面。因为理学作为哲学化的儒学,它  相似文献   

9.
朱雪芳 《船山学刊》2007,(2):116-118
“道南一脉”是宋明理学由北宋到南宋的重要传承学系,亦是二程“洛学”至朱熹“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学脉,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拟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等生平、活动及理论,探究二人的理学思想和“道南一脉”的“内圣”之学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宋明理学是儒释道相融合的新儒学,道家文化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心学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与理学程朱派是一致的,因而对道家文化的吸收,批判与宋明理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可是由于白沙心学的非正宗特性和陈白沙本人的特殊生活经历,使得白沙心学的道家文化观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赵复在北方传播理学的意义和贡献魏崇武赵复是蒙元初期重要的文化人物。中国理学史、教育史等著作,都把赵复当作元代理学、教育的开山之祖,专门加以介绍,但又因资料太少而语焉不详。侯外庐等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对赵复生卒年的考辨还出现了不少的错误。这里存在一...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福建协和大学王治心、李兆民、郭毓麟明确提出了"福建理学"的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展开系统的研究。他们对北宋时期福建理学家的梳理,对宋代福建理学思想的阐述,以及对明清时期福建理学的研究,都达到了相当深入的水平;开辟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宋明理学的学术领域,填补了民国时期宋明理学研究的空白。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对于今天的福建理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考订有关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生平中“隐居西山及其动因”、“初会朱熹及对朱熹理学之贡献”、“谪贬道州及其原因”等三个主要问题,可以确认,蔡元定作为朱熹学问的重要讲论者和启发者、朱熹著作的撰写者、修改者和校订者和理学人格的践履者,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刘宗贤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理学开山。然而人们提起他的思想,往往沿袭宋代朱熹的看法,多讲《太极图》和《太极图说》中对宇宙生成图式的演化和说明。而《太极图》是源于道教,属"方士修炼之术"。这说明周敦...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河南省哲学学会在郑州举行学术讨论会。会议就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问题、宋明理学研究问题和关于伦理学研究问题等,分三个组进行了讨论。 其中,中国哲学史组,就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及其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 首先,大家一致强调了研究宋明理学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在宋明理学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至高无上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对当时和后来的政治,思想影响极为深远,以致在今天的中国仍然阴魂不散。因此,我们不能无视它的影响的存在,必须重视开展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并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同时,宋明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是河南洛阳人,深入研究二程的哲学思想,就更是河南哲学界和史学界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重评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学是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曾发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对于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评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开拓了理学研究的崭新局面。但是在对理学的评价上,却仍然存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理学太极论与金元明医学徐仪明(河南大学政治系)太极为宋明理学的最高哲学范畴,同时也是金元明医学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已故冯友兰先生曾对笔者说过,宋明时期的医学理论应该属于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大量史料证明,理学确曾对于传统医学产生过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①。...  相似文献   

18.
程颢、程颐(简称二程)是宋明时期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者。宋明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在长达七百余年的历史中,它成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紧箍咒。对于这种极为反动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应该予以深刻批判。但是,宋明理学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长久,影响如此深远?我认为,统治者的全力支持,固然是不可忽视的,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比以往的统治思想更为丰富,更为精巧,并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因此,我们对它不能简单地予以全盘否定,而应以马列主义的观点作科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南宋中期两位著名理学家张栻和朱熹关于理学基本观念——太极、理道、原性、中庸、知行的反复论辩,这在理学史上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们之间存在深厚的情谊,由于穷理致知的论辩而将理学思辨达于精密细致的程度。他们虽然理学思想的渊源皆出自濂洛之学,基本观念一致,但某些具体问题又存在意见分歧,因此使理学思想丰富而深刻。他们表现的对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故在南宋中期以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徐孙铭 《船山学刊》2002,(1):124-125
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朱汉民教授撰写的《宋明理学通论———一种文化学的诠释》,是20世纪末一本研究理学有卓见的重要学术著作。我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认真读了全书,虽然是理论著作,却也读来津津有味。第一,是学术味。学术贵在创新。本书与其它有关宋明理学的著作比较起来,创新在于:以道、学、术的三个层次来诠释宋明理学。这是全新的思路和视野。作者把中国思想史看作是一个整体,着重考察它作为思想文化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从经验性的技艺(术)、理性化的知识体系(学)、对形上存在的信仰(道)三个层次来分析。这是从《老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