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格斯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口头流传的悦城龙母传说,除了在核心情节与史籍记载的龙母传说保持一致外,已发生很大变异。断尾龙祭母的故事类型与其它故事情节不同程度地糅合在一起,从而使悦城龙母传说更富有世俗生活气息,龙母与五龙子的形象塑造得更为生动感人,而且深切传达了民众的理想、愿望和欲求,是传统农业社会民众生活世界、思想观念的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先世东北女真人共同体形成的漫长历史表明,无论是黑龙江省松花江中下游依兰地区,还是吉林、辽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都只是部分女真人的生存之地,而不是全部满族发源地。不能以皇太极御制和清代康、雍、乾几代皇帝宣扬的《三仙女故事》等钦定之作,作为满族与皇族爱新觉罗氏源起的依据。它们只能是元明时期斡朵里女真或建州女真之一的满人爱新觉罗氏祖居之地、发祥之地。是数百年间生活在东北各地的女真人,在16世纪初形成了民族共同体满洲人,白山黑水才是满族的源起之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罗刹女与猿猴结合”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民族学的解读,并针对这一传说对藏族的起源说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藏民间广为流传并在多种典籍中有记载的"猕猴与罗刹女"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藏族起源的传说.跨越遥远时空代代相传的故事由历经沧桑巨变的族人集体加工,凝聚了藏族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生存的价值追求,对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教育人类学的视野出发,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传承的内容及其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牛郎织女传说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地域、民族等方面的不同,故事情节也发生了变异.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流传的<天牛郎配夫妻>与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相关传说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一个民间传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以及在不同民族间,在情节等方面的丰富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纳斯尔教授主编的《伊斯兰精神性全书》上卷第12篇专题文章,作者为马丁·林斯。本文引经据典,深层挖掘早期伊斯兰教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在与其他一些普世性宗教的道乘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得出了苏菲行知起源于《古兰经》、圣训以及早期伊斯兰教实践的结论。这与长期以来很多西方学人坚持的苏菲之道是受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的影响而在后期伊斯兰教历史上产生的一个精神追求运动这一观点截然相反,象征着西方学界观点的某种新变化。此一变化,中文文献还未曾涉及,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武术传说是民众用他们的话语系统诠释武术的产物.对于民众而言,涉武信息传递于口碑,口碑叙述的重点是武术事件,武术事件时空传承与传播的终极形态往往演化为武术传说.自事件而传说的过程,也是武术传说叙事功利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鄂温克族萨满神话与传说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阐释了以萨满为中心的神话与传说蕴涵的思想价值,着重分析了神话与传说的故事结构、主人公形象的发展变化,从而指出萨满教信仰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学在诸多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人龙舞,是湛江极具特色且富有影响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本文参考多种文献资料,结合访谈法和实地调查,对东海岛人龙舞的起源、嬗变进行研究并总结,借此加深东海岛人龙舞的理论研究力度,提高人们对人龙舞的理论认识,增强人们对人龙舞地传承保护意识,这对保护和传承人龙舞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鸟文化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普遍现象。时间跨度上至赵宝沟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下至距今龙山文化时期。地域范围遍及辽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并且有着至为久远的历史渊源,在古籍中有相当多鸟文化和鸟生传说。鸟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征和普遍的文化模式,始终走着一条礼仪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从对自然的崇拜逐渐演进为政治礼俗。当统一的社会实体出现时,鸟文化成为各个氏族部落的文化传承和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个更加紧密、更大规模、多元化的文化共同体,在创建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3.
论藏族关于自身族源的三个传说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硕 《西藏研究》2001,(3):96-103
在以往对藏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 ,人们所依凭的史实证据主要是汉藏史籍记载、考古学证据以及民族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等方面的材料。不可否认 ,这些史实证据和材料都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以多角度、多学科的材料和更开阔的思路与视野来探讨藏族起源问题 ,很可能是最终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和突破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 ,笔者认为 ,在以往有关藏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 ,有一种重要的文本史料却长期遭到了忽视 ,这就是藏族关于其自身起源的传说。事实上 ,一个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传说在该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显然应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传…  相似文献   

14.
青海地区农业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前。中国历代王朝及青海地方官员都先后采用“戍边屯田”、“移民屯田”、交流引进、教民农桑、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等促进措施,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会稽山地区的香榧树群是第三纪古生物孑遗,围绕着香榧树的果实香榧子,形成了种种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承载、体现、延续了农耕文明条件下会稽山周边地区世居农民、手工业者等人群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穿越时空,传承了上千年之久而不衰,时至今日,成为当今现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这笔文化遗产的发掘,为碎片化了的古越系文化展露出了一片新的景观。调查发现,香榧传说在其传承传播中形成了一个以会稽山周边地区(如诸暨、绍兴、嵊州、东阳等)为中心,包括范围更大一些的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一些地区在内的传说圈。香榧传说是继人参传说、葫芦传说之后,被发掘现世的第三个中华人文瓜果传说。在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对香榧传说在科学理念指导之下的普查和忠实记录,是活态保护之外的另一种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度母最早产生于古代印度,以一个终极的永恒力量,一个慈悲美丽、利益众生的崇拜偶像,植根于广大信仰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之中,且以自身富有的性质借助不同方法融入宇宙社会秩序之中,构成人们赖以寄托的信念和动力。而其基本性质又决定了她的存在方式和文化模式,表现为履行一种合乎宇宙秩序的、或体现神圣意志的伦理行为的终极实体或人格力量,获得了信仰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流传下很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伴随着这些神话故事和传说,逐渐形成了众多风俗节日,这其中就包括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历史的长河中,重阳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流传过程,被人们赋予了求祥和、辟灾祸以及求长寿等精神寄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重阳文化和重阳习俗。  相似文献   

18.
词之起源,缘于胡乐而引起的内外规律的变化.胡乐与音乐新变的关系、胡乐与杂言歌辞的关系,这两者是词的起源的外部规律,而词的起源的内部规律.经过了民间引用、教坊仿制、文人加工三个阶段,可以说,胡乐推动了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仙居花灯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仙居花灯起源于唐朝,伴随着明清时期制灯技艺的日趋成熟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破四旧等历史原因,仙居花灯制作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仙居人民开始怀念起热闹喜庆的元宵灯会,在仙居县政府、文化局和民间老艺人的共同挖掘下,仙居花灯才得以重放光彩。本文就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进行简要追溯,同时就仙居花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地陷型传说大多包含一个禁忌母题。通过对这一母题的历史厘清,可以看到一条明晰的演变轨迹,以及所蕴藏的深刻的现世道德话语的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