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发起的“青年史学工作者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省内各地以及京、沪、穗等地的史学及自然科学的青年工作者约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在讨论中,代表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史学研究的现状要探讨史学理论与方法,首先面临对目前史学  相似文献   

2.
苏芳芳  刘元元 《理论界》2008,(11):27-28
人道主义包含历史观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含义。作为一种历史观,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在人的劳动异化论上,这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青年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的价值关怀。但是这种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价值追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同时,马克思将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思想置于唯物史观的坚实基地上,从而为处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人道主义原则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青年概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年”是处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社会群体和热情奔放、探索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先锋队。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大抵是十四岁至二十九岁的年轻人。“青年”的属概念是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这里所论的“青年”概念正是对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年轻人的科学抽象,决不是那种抽去了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人”的概念。我们在给“青年”下定义时指明一定社会形态中的青年,是为了使青年能从自己所处的实际社会生产关系出发去认识与改造社会。如果我们离开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改造,就不可能正确认识青年和谋求青年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青年追求的现状(-)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愿望.但由于对现实问题认识的偏差,导致理想出现困乏,追求呈现危机。目前,一些青年的人生追求不高,在工作上只是维持现状,推一把动一下、但是.在问卷中,对于“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有意义?”和“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回答“对社会有所贡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分别占65%和78%,表明青年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的背道而驰呢?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一是面对改革的矛盾心理。改革意味着创新、意味着各种利益的重新调整一青年们既期待着改革,…  相似文献   

5.
王兴盛 《理论界》2008,(12):73-74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而占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工则是这个庞大群体的中坚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权利能否得到切实的保障与实现更为重要。文章侧重于青年农民工这一农民工中的主要群体,以对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概念的界定为起点,探讨了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断裂化”、“两极化”和“非制度化”等现状与问题,简略地从历史与制度、现实与政策及青年农民工自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现状与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一代,是最富朝气、最具有梦想的一代,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推动者。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做到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把青年工作摆在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70年来,我们党对青年及其特点、青年工作方法及其规律等认识逐渐深化,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党管青年”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青年工作的中心环节,服务党的中心任务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要求,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关键着力点,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是党的青年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新诗,曾是五四时代青年心灵的宁馨儿,它打开了“正统”的“载道”文学加给他们的思想禁锢,并展开了一个新的活的世界。 今年10月19日是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王任叔(巴人)诞辰八十五周年,研究王任叔的新诗活动不独是研究王任叔的需要,而且可以此为典型,让我们看到一个农村青年在时代中流的淘炼中怎样成为杰出人物,从而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任弼时对青年工作的杰出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09,30(1):51-54
任弼时是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去提出和思考青年工作问题的,他重视青年团的建设工作,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和坚持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倡导青年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结合,走健康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 ,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加快长株潭地区和湖南整体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青年人才资源是人才资源中最有生命力、最活跃的部分 ,长株潭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推动力量。充分发挥长株潭青年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和潜能 ,形成资源共享、优势叠加的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格局 ,对于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 ,推动人才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 ,具有重大意义。一、现状分析关于“青年人才”的界定 ,国…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2):F002-F003
为加强西藏青年大学生与香港青年的交流,拓展我区大学生的视野,加强爱国主义及民族团结的教育,自治区团委首次组织我区三所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及从事青年工作的部分团干部,组成“西藏青年赴港交流代表团”,于2005年1月19日至23日赴香港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2.
张淑华 《阴山学刊》2001,14(2):67-70
“五四”运动前后,独具个性的青年毛泽东在时代的召唤下,从早年“圣贤救世”的救国之梦中走出来,经过对各种主义、思潮的研究和探索,亲历了湖南“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两次政治实验的失败,最终选择了唯物史观作为根本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从此毛泽东一生的信仰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相似文献   

13.
2月13日,上海青年理论工作者协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部领导同志及一些理论界、文艺界知名人士到会祝贺,并与三百余名青年理论工作者一起就“肃清‘左’的影响,繁荣学术研究” 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自然科学研究没有什么禁区,社会科学领域也不应人为地设置禁区。在会上发言的同志指出:文艺、政治、哲学、经济、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怎样从审美角度来思考青年问题,和怎样从青年角度来观察审美现象,这是一个尚未被纳入大多数研究者视野的新课题。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王德胜撰写的《生命与美的交融──青年审美心理学》一书,对这一课题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弥补了对青年问题研究的不足。该书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该书首先以“青年文化与青年审美主体”、“青年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为题将问题提出,接着集中  相似文献   

15.
《新疆社科论坛》2013,(6):F0003-F0003
2013年11月15日至16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科联主办,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团委、自治区青年联合会协办的“中国梦·我的梦”新疆社会科学界2013年青年学者论坛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6.
肖辰 《南方论刊》2022,(12):3-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系列数据库的汇总归纳,对其用典寄语青年问题展开分析,从用典寄语青年的视角考察习近平“第二个结合”的源流与实践。习近平寄语青年时频繁引用典故,是总书记身体力行在青年群体中进行“文化双创”的实践,更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有利于新时代青年充实文化自信,自觉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7.
吴宗勋 《学术论坛》2005,(10):188-192
文章论述了青年文化素质的内涵与品质;明确提出了培养青年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为培养青年文化素质的重点是培养青年的文化观、文化信念与人文精神;强调只有正确处理好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显性素质与隐性素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培养青年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朱丹 《学术探索》2023,(9):151-156
党的青年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未来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战略性”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青年工作的关键词,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政治导向与价值取向,可以从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格局三个维度全面审视,从理论上深入理解,从实践上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9.
在一八四一年的秋天,一个年仅二十一岁、一向精力充沛、渴望自由、追求真理的青年,为了履行他服兵役一年的“公民职责”,来到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哲学大论战的柏林。这个青年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场就要开展的大论战,一方是代表着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青年黑格尔派,另一方则是已经向右转的、被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特邀来柏林大学任教的老迈的谢林。青年黑格尔派正在把他们批判的锋芒从基督教转向封建专制的国家,而威廉四世则要通过谢林宣讲“启示哲学”,“最终铲除黑格尔的学说”。此时的双方,正在各自磨自己的剑。年轻的恩格斯一到达这个浓云密布的柏林,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军事科学,另一方面则到柏林大学作为旁听生。听了谢林及马尔海涅克、米希勒的讲课。随着谢林登台宣讲“启示哲学”,双方的论战也就公开爆发了。青年恩格斯  相似文献   

20.
<正> 1985年11月9日至11日,山东省社联和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举办的“山东省青年文艺评论家座谈会”在淄博召开。当前出现的文学寻“根”热引起了与会同志的普遍关注。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对目前出现的这股寻“根”热我们要慎重对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回答,在没有找到原因之前,不要轻易地否定它。从目前作家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