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构政府经济基础--对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的深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耀章 《浙江学刊》2004,1(4):16-26
政府作为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的运行模式及其职能的选择,主要不取决于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而是取决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所有制形式和产权制度.我国政府经济基础初创于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重构于1978年开始的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革,以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国企(传统公有制的最后堡垒)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为标志,已初步形成以"新式公有制"与"新式私有制"为有机共存的综合经济基础,它将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有制并不等于公有制,公有制缺乏有效积累资本的动力,是一种不利于有效积累有效使用稀缺资源的压抑性产权制度,公有制市场经济中存在导向私有制的自然演化趋势.国进民退未必能促进社会平等,民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繁荣之源,并促进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3.
反对腐败,倡导廉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所奉行的政治伦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关注巴黎公社革命特别是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等革命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丰富的反腐倡廉思想。他们认为,腐败现象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它是私有制以及国家公共机关和“常设公职人员”的伴生物;消除腐败的根本措施在于消灭私有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廉价政府”;必须建立普选、罢免、监督的廉政机制,以防止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建设最宝贵的理论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正因如此,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把反对社会主义的矛头首先指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他们以种种借口,罗织罪名,反对公有制。公开发表“私有制宣言”,妄图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公有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私有化鼓吹者认为“公有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适应”。借口生产力的变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主张用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这种观点既违背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解决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4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把共产党人的理论高度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国家70多年的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我国12年来的社会主义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要解决所有制问题。中共中央在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现是社会协调持续的发展现,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公正二者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就是共同富裕。(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规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规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社会,即经济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按需分配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拥有比资本主义社会发达得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无论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不能离开实现形式来抽象地谈所有制问题,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往往会归结为所有制性质本身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关注对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研究。公司制度具有的资本社会化、独立的法人实体、所有权分散与控制权集中三大特征符合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微观制度。公司制度为公有制经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私有制经济适应社会化生产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混合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如不研究所有制问题,对任何经济理论或具体建议都无法作出确凿有据的回答。这一道理是由于马克思学说中有关所有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奠基石。《共产党宣言》言简意赅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赋予生产关系中必然发生这种变革的重要意义:“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11):91-94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私有制有助于催生道德,甚至认为私有制是道德的基础,仔细推敲,此观点是十分不妥的。私有制对道德建设并无积极意义,私有制与道德的关系应是道德有助于私有制健康发展,而不是私有制有助于道德发展。从长远看,国家发展,一定要把道德建设放在更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一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根源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基础上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雷锋精神产生的经济条件。任何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共产主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决定性的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样才能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之服务。与此同时,也要求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公有制经济要求形成新的“思想社会关系”,即社会主义精神。第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雷锋精神产生的政治条件。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根本经济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根本意识形态制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长期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提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概念的涵义等同于或混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也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使得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遇到种种难解之谜。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范畴;相联系着的所谓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亦是指私有制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种“社会个人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体现,就是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弄清这一问题,不仅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认识加深,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春潮急》是近年来文艺创作的一个新收获。作品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对五十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川西北部的一个小山庄梨花村社会生活的典型概括,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社会根源,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真理。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可能,两种前途。向前发展,继续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铲除资产阶级存在和再生的条件而斗争,向共产主义过渡。向后倒退,蜕化变质,资本主义复辟就会出现。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所有制仍然是一种私有制。汪洋…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理论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实践的检验。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真理?如何实事求是地反思和认识我国消灭私有制的历史实践?如何正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事实?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以利大家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晚年"古代社会史笔记"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理论贡献主要有: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从公有制社会向私有制社会转化的理论,等等.马克思在对古代社会史的研究过程中还对一些政治经济学的论断进行了修正.马克思对古代社会史的研究也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表现为:丰富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的理论以及关于东方革命和西方革命相互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联系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需要放在历史发展的联系中进行分析。历史联系涉及广泛,内容很多,这里谈三点。第一,联系过渡时期,认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同过渡时期有质的区别。我国过渡时期已经结束,过渡时期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这表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预言基于两大过程:生产社会化趋势,它决定了要由社会占有代替私有制形式,确立了公有制是消灭剥削的手段,建立所有制、劳动和管理三者的统一;社会经济关系的人道化趋势,人的作用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在增强,确定人是社会生产的目的。生产社会化及社会经济关系人道化的过程能够为社会主义类特征的具体化提供方法论基础。我们将以广泛理解的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所有制;经济联系的协调方式;经济管理的社会性;分配关系的类型;再生产过程的性质)体系的基本“交叉点”作为出发点,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待改革开放,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两者的根本分歧;一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问题;二是政治一元化还是政治多元化问题;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还是否定马克思主义问题。文中指出,到底是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把改革作为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借口,这是两种改革观根本对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分离及融合的思考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主题。在马克思论证的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融合中,"社会力量"重新吸纳异己的"政治力量",建构一种没有压迫与剥削的新"社会组织",由此超越了私有制造成的利己主义精神,实现了感性个体摆脱死亡必然性存在的样式,从而为市民社会走向真正的人类社会提供可能。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过渡,实质就是马克思超越自由民主制的解放限度走向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自由走向真正的人类自由道路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曾被认为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术语。因此,长期以来,多元化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和实践中的禁区。近些年来,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元化问题不再是人们“谈虎色变”的话题,而是成了这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它不仅引起了理论家们的浓厚兴趣,而且日益为政治家们所正视。这一问题的提出,既是对传统理论和体制的否定,同时也反映出改革的大趋势。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理论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所有制的主体——全民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被认为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而集体所有制则要“接近”以至最终“过渡”到全民所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发展阶段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又说“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提法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马克思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任何社会从建立起来到充分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我国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无论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都还不够完善,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说,我国现在还处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