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我校历史系邀请,武汉大学历史系付教授陈国灿同志于四月间来校讲授“吐鲁番文书研究”。陈国灿同志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参加国家文物局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工作,并对此有所研究。在此次讲学中,就吐鲁番文书问题分八个专题作了系统的讲解:①吐鲁番的历史及其在考古学历史学上的地位。②吐鲁番文书在解放前的出土及其研究情况。③解放后吐鲁番新出土文书的整理及内容简介。④从出土文书看十六国到唐代高昌地区寺院的兴盛及对  相似文献   

2.
随着《吐鲁番出土文书》各册的陆续出版,学界对十六国至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与此同时,由于高昌西州地区的文献记载极少,而有的出土文书又残缺不全,加上本地区本身的特殊性,造成了某些概念、内涵各家论说的意见纷纭.这是很正常的事.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更加深入,有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本文正是本着这样的宗旨,从解读67TAM84:20号文书着手,就麴氏高昌中后期的臧钱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高昌城即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曾是高昌王国(公元四六○——公元六四○年)时期的都城,是高昌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关于高昌城,由于记载较少,后世只能通过史籍窥其大概,对于它的规制及中原文化对它的影响等问题,一向所知甚少。本文仅根据吐鲁番出土的两件文书,对高昌城诸门名称及命名的依据稍事探讨,以求教于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高昌故址。高昌发现古代文书始于20世纪初。但早期出土文书大部分被外国人盗走。所谓“斯坦因文书”、“橘瑞文书”、“大谷文书”等其中不少即出自高昌。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至197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一带又发掘了晋至唐时期墓葬40多座,获得了大批引人瞩目的珍贵文书。出土文书约2,700多件,其中不少为契券。这就为研究高昌时期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宝贵资料。高昌出土契券约250多件(内有少数草稿和习书),其种类有买卖、借贷、租赁、雇佣等。内容涉及田地、舍地、葡萄园、果树、牛马、驼、锦、练、粮食、钱财、奴婢等。这些契券大多为二次利用,且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仅残存几个字,当然也有少数保存比较完整。本文试对高昌契券作一简介,希冀对高昌法制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麴氏高昌王国至唐前期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多次出现了"公主"的记载,包括突厥公主、隋唐的公主,还有高昌王国自己的麴氏公主,她们都对麴氏高昌王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对于这些公主的身份和主要活动,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本文通过对正史记载的一些讨论,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和前贤研究成果,力图能够对这些公主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昌回鹘时期的棉花种植,汉文史料记载甚少,幸吐鲁番出土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对此多有反映。棉花种植是高昌回鹘普通家庭的副业,在粮食作物之外,有余田有余力的家庭会种植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棉花在高昌回鹘民间的借贷文书中也频频出现,人们还以之缴纳赋税。回鹘棉花为籽棉,随着回鹘人在中原的活动,逐步东传至内地,与岭南地区传来的木棉交汇于中原。  相似文献   

7.
麴氏高昌与铁勒突厥的商业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对麹氏高昌与铁勒、突厥在经济上的交流进行了论述,指出铁勒、突厥在丝绸之路上极为活跃,通过他们在高昌市场上的矿产品买卖和与高昌之间的钱马贸易,我们可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被称为古今第一家训,作者是南北朝时期最博学的学者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终制》篇是颜之推的遗嘱,主要涉及身后丧事的安排,在中国礼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视野主要放在南朝和南方地区,对北朝和北方地区丧制鲜有措意,致使该篇不少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另辟蹊径,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随葬衣物疏》《功德疏》和《砖志》等为《颜氏家训?终制》作笺证,从而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一方面,《颜氏家训?终制》与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高昌国时期及唐西州时期的文献时代较近;另一方面,中古时期的吐鲁番文化受北朝的影响甚深。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颜氏家训?终制》是中古时期丧葬礼制的纲领性文献,而吐鲁番出土文献则是记载这一时期丧葬实情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颜氏家训?终制》所载葬俗通行于南北,故王利器所言“之推葬所言随品皆南朝人习俗”有误。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作,甚至族际通婚,宗教信仰转变等,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交融互鉴。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的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文化认同资源和文化心理支撑。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出土文书涉及内容广泛,对当时当地人群的生存状况、民族关系、土地价格、有关法律状况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文书中涉及到房屋租赁文书包含着房屋租赁条件、违约罚、房屋租赁中的证明人等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隋代高昌社会及其乡规民约。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东,往哈密去的路上,有一古城,《北史·高昌传》作“白棘”。《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唐和传》又作“白力”。《梁书·高昌传》作“白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亦作“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王式至交趾“树(艹刀)木为栅”句,胡注:“昔尝见一书从艸从力者,读与棘同。棘,羊矢枣也,此木可以支久。”今吐鲁番出土文书,自十六国到唐代,皆书作“(艹力)”。究竟“棘、力、(艹力)、刀、(艹刀)”诸字的关系如何?如果命名诸字,毫无关系,可否怀疑为异城异名?如果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形体的文字之间的语言内部联系,说明了命名诸  相似文献   

12.
麴氏高昌王国,是我国历史上建立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以汉族为主体组成的封建割据政权。这个王国自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至唐贞观十四年(640),历时一百四十一年。在这近一个半世纪期间,麴朝是否也和中原地区一样施行了均田制度呢?史学界目前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唐长孺先生曾对吐鲁番出土的《贞观十四年手实》中所记载的授田、和中男年限规定作了探讨研究,“发现很难按照唐令解释,却与魏、齐、周、隋四朝规定相符或基本相符。”因此推断是麴氏高昌时期曾经在某种程度上推行均田制的一个明显迹象。马雍同志也曾就《麴斌造寺碑》等史料和有关吐鲁番土文书,证明麴朝确实推行了均田制度。而卢开万同志在《麴氏高昌未推行均田制度论》一文中,根据高昌时期的土地买卖、赋役制度和《麴斌造寺碑》等史料所反映的种种现象,认为麴氏高昌统治的一个半世纪里,在这个地区始终从未实施过均田制度”。麴氏高昌王国的土地制度,是研究这个王国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诸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述浅见,言之是否得当,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13.
从吐鲁番出土文献看高昌王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吐鲁番出土的大量高昌国文献,对正史中诸《高昌传》所记“兼用胡书”、“皆为胡语”、“俗事天神,兼信佛法”等作了分析和校正。指出这些记载不符合高昌王国实际,认为无论是语言文字、生活习俗,还是文化传承及宗教信仰,高昌王国都与中原内地具有一体性,她并非化外的异域,而是华夏之邦,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东,往哈密去的路上,有一古城,《北史·高昌传》作“白棘”。《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唐和传》又作“白力”。《梁书·高昌传》作“白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亦作“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王式至交趾“树芀木为栅”句,胡注:“昔尝见一书从艸从力者,读与棘同。棘,羊矢枣也,此木可以支久。”今吐鲁番出土文书,自十六国到唐代,皆书作“艻”。究竟“棘、力、艻、刀、芀”诸字的关系如何?如果命名诸字,毫无关系,可否怀疑为异城异名?如果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形体的文字之间的语言内部联系,说明了命名诸字的关系密切,那就基本上可以排除上述假设,从而论证其为一个城市命名的不同书写形式(当然还要根据史实,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5.
高昌是汉、胡杂居之地.根据高昌祀部文书及出土的伏羲、女娲绢画,结合先秦佚书的有关记载,以汉人为主体的高昌国崇祀的天神就是昊天上帝,伏羲、女娲合体像就是昊天上帝的人格化形象.祆教天神大坞阿摩、丁谷天等虽然都已进入高昌万神殿,仍属胡人信仰,仅占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一号墓,出有文书多件,其中一件首尾文字残缺,可辨部分为古代选举的策问及其三人的对策,经整理收入《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这件文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的出土,证明了公元5世纪初远在西陲之地的西凉政权曾经实行过秀才选举制度,可补正史之缺载,文书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西凉秀才选举具体内容的可能,是一份研究西凉文化的珍贵资料。以下笔者拟对这件文书的可靠性、文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试作考释。为说明问题的方便,兹引《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录文如次:  相似文献   

17.
高昌回鹘的西部疆域及其变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木杵铭文中对Nucǎ与Barsxan的记载,更为学界所关注,研究者众。近年,森安孝夫对该文书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缪勒原释读的Nucǎ应为Ucǎ(倭赤),即今新疆乌什,Barsxan应为伊塞克湖南之上巴儿思汗,二者相距不远且有道路相通。这一新解读对认识高昌回鹘王国的西部疆域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各种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在947年或1019年吐鲁番回鹘文木杵铭文撰写之时,倭赤与巴儿思汗之地均已处于高昌回鹘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一号墓,出有文书多件,其中一件首尾文字残缺,可辨部分为古代选举的策问及其三人的对策,经整理收入《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这件文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的出土,证明了公元5世纪初远在西陲之地的西凉政权曾经实行过秀才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出土北凉赀簿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赀”同“资”,本意即是“资产”。按照资产多寡划分等第,据此以征发赋役等等,是汉魏以迄于南北朝所通行的一种制度。居延出土汉简中,已见汉代算赀简。古楼兰故地所出残书信中,亦可见到西晋时期计赀制度的某些情况。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北凉赀簿残片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这一制度的演变以及北凉税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为赀簿某些细节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出土文书因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和新词新义而成为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以《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例,其中的"勘责"、"庄坞"、"保知"、"即顿"等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未见,多为唐代新兴语词;而" "、"餧"等俗语词系形近而误录,"的见/的知"、"百方"则例证偏晚。正确释读这些俗语词,对于系统整理敦煌文书和深入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