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岛大学文学院刘怀荣教授的新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捧读之余,不禁被作者为这部著作下的"苦功"所感动.他在朱自清<诗言志辨>、赵沛霖<兴的源起>及二十世纪赋、比、兴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字源学、宗教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学科的成果,把赋、比、兴这一组诗学概念置于中国诗学和民族艺术思维的视野中,"钩沉其已经沉埋于历史尘封中的原始感性特征",对它们的发生源头作了条分缕析的破解,并在将赋比兴作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三种艺术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对不同历史阶段歧义纷呈的赋、比、兴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诗学问题作出了重新的解读,从而使赋、比、兴作为中国诗学原生体系和基本构架的事实得到较为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建序、“字”以比类、“字”属“阴阳”、“字”以“名”重,衍生出字逻辑、象逻辑、和逻辑和悟逻辑,形成了汉语言情感理性的具身性意向结构;西字依“言”立法、“指代”命名、“声”以“区分”、“词”“物”对应,衍生出语法逻辑、概念逻辑、分析逻辑和再现逻辑,形成了西语言科学理性的对象化诠释意向结构。作为逻辑的文字决定了中西语言符号体系、赋义方式、思维路径、体验模式的差异,其意向结构的差异奠定了中西审美差异的基调。从文字观到文学观,彰显着中西美学理论范畴及理论体系差异的文字规定性。中国诗学是情感逻辑;西方诗学臻于真,中国诗学深于情;西方诗学辨于物,中国诗学观于心。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字意向结构的差异所建构出的不同“意向性形态”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3.
建构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古代诗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古代诗学具有“潜体系”特征,将古代诗学的“潜体系”建构出来,成为“显体系”,应坚持“全面性”、“原貌性”、“现代性”等原则。建构古代诗学理论体系,是促使古代诗学转向现代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赋、比、兴是中国诗学的一组重要概念,为历代学者所重视.但自汉代以来,有关赋比兴的解说却是人言言殊,歧义百出.刘怀荣教授的新著<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是作者将近二十年思考研究的结晶,也是近年来中国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论诗评诗既讲诗歌的情景交融 ,又追求诗歌的声情并茂 ,从而将其诗学研究推向了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集大成的历史总结者的高度。概而言之 ,船山诗学“诗乐一理”的要义在于 ,强调诗歌艺术更靠近“乐”而非“文”。这一诗学命题是对宋人“以文为诗”的反拨 ,是对沈约“四声”说的纠正。“诗乐一理”说无论在船山诗学和美学的理论体系中 ,还是在整个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研究史上 ,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自白话新诗的第一位尝试者胡适在1919年《谈新诗》一文中大谈李义山、美白石诗词之“具体性”的那一刻起,中国古典诗文化的“物化”境界就不断向中国新诗散发着自己瑰玮的光辉,展示诗学基本思维模式的赋、比、兴更以其各自的“物性”积极参与到中国新诗建设的世纪性工程当中.如果说“赋”对客观外物的观照方式牵引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宏观取向,“比”的物态化、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通过“破”面和“立”面较为全面地建构起了他的“今文学”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批判立场。龚自珍的“尊情”的诗学观念与诗学实践实际上传承了其“今文学”的价值旨趣,将诗学的主体维度(人格、情感、创造等)放在批判的场域来展现,体现出诗学自身厚重的学术底蕴和较强的批判意识。然而,龚自珍以“尊情”为核心的批判诗学在保持对既有诗学观念批判与革新的同时,又在一种幻灭感中走向了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发现和张扬,并试图以一种异端的方式表征个体生命的“在场”,从而使其诗学充满某种僭越行为与二律背反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空间是文艺家在审美构思中形成的艺术世界,也是作家和读者进行诗与思对话的平台.在“文学空间”基础之上形成的共时性文学批评理论,即“空间诗学”,既是一种新的文艺学批评理论,又是对于历时性文学批评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在更为深广的维度和层面,构建当代诗学的理论体系.由此,以空间为途径进行诗学文体理论的对话,是解决古今诗学的共通性和融合性问题的通途.  相似文献   

9.
李德懋(174l—1793,字懋官,号青庄馆等),是李朝末期著名的诗学家.他十分珍视继承朝鲜与中国在审美和艺术活动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探究诗歌的本质规律与审美规律,最终确立了包涵“情感论”、“言意论”、“通变论”内容的较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其中,“通变论”的思想,作为一种开放的诗学思想体系,为其它诗学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本文拟就李德懋“通变论”的诗学思想,做一番细致、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解镫”源于生活现象,过渡到军事术语,有解除马镫暂歇、延缓之意。后经诗论家撷取其延伸意于诗学病犯论中,旨在厘正五言诗创作节奏板滞、韵律单一的弊端,“解镫”成为初唐颇具影响的批评理论。随着科举试赋盛行,“解镫”由诗格范畴向赋学批评迁转,变成律赋创作中用一联隔句对解决两个限韵字的特殊形式。“解镫”韵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赋学创作中呈现出较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为律赋实现声韵与节奏的谐协提供了理论支撑,进而推动律赋的发展。唐抄本《赋谱》是最早探讨律赋“解镫”韵的赋格论著,标志着“解镫”由诗学概念进入赋学范畴。  相似文献   

11.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的故事框架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吉妮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揭示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紧闭,同时通过对吉妮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描写,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陈寅恪先生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自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 ,而资治通鉴一书 ,尤为空前杰作。”此言既是对中国古代史书特点的精辟概括 ,也说明中国政治史的突出地位。然近代以来 ,学术界尚无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政治通史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十分可喜可贺的是 ,齐涛教授主编的 12卷本《中国政治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问世 ,填补了这一空白 ,弥补了学术界的一大缺憾。通读其中的几卷 ,特别是第 5卷《繁盛中转型的隋唐五代政治》(齐涛教授和马欣教授合著 ) ,深感这是一套富有新意、特色鲜明、内容…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析《莳萝泡菜》的及物结构、语气结构、主位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曼斯菲尔德的写作特点,探索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文学语篇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环境景观形态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理念思路的更新;生态环境的再认识与“绿色城市”目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与平衡;大众行为心理规律的探索与尊重;环境景观形态设计研究的细化;环境景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自主性:一个概念的哲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斯多德、康德、马克思等人的自主性思想为我们树立科学的自主性观念奠定了基础。自主性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承认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与依赖、客体对主体的制约的前提下,人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体特性之一。自主性的获得并不是在抽象意义上的观念性的显现,而是有着现实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手法和主题。从酷儿理论来看,爱米丽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杂糅凸显出她性别身份的不稳定性,此外,她与荷默·伯隆的关系也超越了传统的异性恋关系模式。依据以上两方面,该作品充分体现了酷儿理论消解静态的性别身份和性身份,打破异性恋霸权下男性/女性,异性恋/同性恋的二元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潘天寿作品的特色是坚硬.潘天寿的喜好、性格、品质皆与"硬”有关.潘天寿性格及作品特色的形成,与他故乡宁海的土地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类Bernstein-Durrneyer算子的线性组合在一致逼近意义下的局部逼近阶.  相似文献   

19.
<史记>叙事首创"互见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今人在嘉许<史记>"互见法"首创价值的时候,对部分互见文字的真伪要谨慎,还应看到<史记>"互见法"体系并不完备,<史记>"互见法"的运用还不很自觉,特别是"互见法"对于今人还原<史记>"一家之言"的哲学真相有很大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英雄麦克白堕落的原因,认为决定性原因在于麦克白自身,在于他未能抵制野心和权欲的诱惑,而其夫人的蛊惑和女巫的预言等仅仅是起催化作用的外因。文章指出麦克白最终的结局是他自己自觉选择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