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去年国庆前夕,读了戴伟华先生的博士论文《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颇觉欣喜。这部20多万字的著作,选题既富于开拓性,为唐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论证又十分详密,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新鲜论点。它既显示了作者宏观的眼光、深入的思考,又反映出踏踏实实的、非常...  相似文献   

2.
自从文学产生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文学本体问题的追寻,总是想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的本质何在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便产生了中国古代的“诗言志”、“诗缘情”,西方的“模仿说”、“镜子说”、“再现说”、“情感表现说”、“形式说”等文学观念。但这些理论观点常常着眼于文学的某一环节或某一侧面而不是整体,因而始终未能对文学本体问题做出圆满的解答。随着西方现代对话哲学和交流思想的产生,一些学者开始从对话和交流的角度探寻文学的本体,把文学作为一种对话和交流活动来看待,认为文学的本体就存在于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过程之中。刘月新教授的新著《文学与对话》(武汉出版社2002年6月版)就是这一学术语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心学,自孟子发其端,象山倡其学,阳明集其成,现代新儒家纠其偏,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若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或主流,那么,心学便是儒家之正宗。牟宗三先生在《心体与性体》(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把朱明理...  相似文献   

4.
戴南海同志长期在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历史系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不但具有古籍文献方面的丰富知识与实际经验,而且对于版本、目录、校勘之学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做出显著的成绩。 文献学的研究大体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对具体的文献典籍进行整理(或曰古籍整理),例如对某一部书的标点、校勘、训释、今译等;另一方面是对文献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例如关于文献的价值与功能的研究,关于历史文献学的结构与体系的研究,关于版本、目录、校勘的方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等。古代的文献学,亦称“校雠学”,其广义的内容包括有关版本、目录、校勘等研究在内。迄于清代乾嘉年间汉学学术的长足发展,广义的文献学逐渐趋向分化为狭义的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独立的学科。由此,也就提出了把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建设成为广义文献学的分支学科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金元文学研究在学界一直处于比较冷落的境地,至于金元时期的道教文学研究因其涉及宗教,问津者就越发寥寥。事实上金元道教文学却自有它特殊的存在价值和文学史意义。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致许寿裳》)而在《全金元词》中,道教词人所写的词竞也占了总数的将近一半。由此看来,对于金元道教文学(尤其是词)的研究,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是词史)“绕不过去”的难题,需要有志者敢于前去探求和开掘。  相似文献   

6.
侯志义先生在西北大学悉心从事古文字教学与研究40余年,成果累累,先后出版了《采邑考》、《西周金文选编》、《金文选注》等,这些著作在学术界都有较大影响。最近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文古音考》则是一部用古音考释金文的新作,开创了金文研究中的又一新举。释了金文字义,使其义顺理通,又与《周书洛诰》中的“敉功”和《立政》:“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来说实是一大贡献金文研究的新突破——简评侯志义先生新著《金文古音考》@陈全方$陕西省文物局!陕西西安710004  相似文献   

7.
2008年,既是中国饱受灾难的一年,也是中国收获梦想的一年,更是中国硕果累累的一年.正当世人重新解读2008的中国这部巨著时,我欣喜的收到刘济生教授惠赠的又一部力作<突破与变革--邓小平创新理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8.
9.
文学史学理论研究的新收获─—评杨洪承新著《文学史的沉思》龙水青年学者杨洪承最近推出了他的新著《文学史的沉思》(南海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这本著作收集了关于文学史学理论、比较文学与文学思潮以及作家作品评论三个方面的16篇论文,成为...  相似文献   

10.
宋明理学研究 ,自 80年代以来 ,已获得很大发展 ,通论性的著作更是层出不究。朱汉民先生的近作《宋明理学通论一种文化学的诠释》(湖南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版 )正是这一研究背景下从文化视界这一角度诠释宋明理学的力作。朱先生把整个宋明理学纳入文化范畴 ,对他进行了整体性的把握 ,用“道”、“学”、“术”这三个概念对宋明理学进行独到的诠释 ,开创了宋明理学研究的新思路。朱先生首先把文化界定为人的生命活动方式 ,再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经验性层面、理性知识层面、信仰层面。接着 ,朱先生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了文化审视 ,认为“道”、…  相似文献   

11.
美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读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徐宗文一、新的贡献——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吴功正的《中国文学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在学术研究上的最大贡献是初步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一方面为大美学研究体系填补了空白,另一方面又为文...  相似文献   

12.
,张先亮教授继《教学语法特点与应用》(该书被选入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继续教育丛书,并获省级优秀成果奖)之后,花了七年心血,又推出了一部语法著作《理论语法研究与比较》(胡裕树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这部著作对理论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各级各类语法实...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研究一直是文学界令人关注的一个课题。“文学流派”不仅是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且还常常是研究问题的一个角度。这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研究的领域,也深化了新文学研究的层次。最近,由王才路教授编著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又把这一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应用伦理学虽然是当前哲学领域的热点 ,但没有理论伦理学 ,就谈不到把伦理学的一般原理原则应用于各个具体领域之中 ,就谈不上应用伦理学。相对于应用伦理学而言 ,理论伦理学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元伦理学 ,它探讨伦理学理论和判断的性质 ;二是规范伦理学 ,它力求为人们的行为制定规范和标准。在我国 ,规范伦理很发达 ,元伦理学则相对比较薄弱。规范伦理学是很重要的 ,没有规范伦理学 ,只有元伦理学 ,伦理学就只限于抽象的理论的研究 ,就不能发挥伦理学的作用。但如果只有规范伦理学 ,缺乏元伦理学 ,那么这样的伦理学的理论层次就不高。江畅教…  相似文献   

15.
龙文玲的新著《汉武帝与西汉文学》从特殊读者和特殊作者影响文学的角度,把汉武帝一生分为几个阶段,探讨了汉武帝不同人生阶段对西汉文学的影响,由此揭示了帝王影响文学的一般规律及原因,为学术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邓新华同志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的课题研究已经有好些年了.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跟随华中师大王先霈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品味"论>为题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并且论文很快就在<文艺研究>、<江汉论坛>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17.
应当承认 ,我国对东方文学研究的热情和投入远不如西方文学的研究 ,且从事东方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甚少。西方文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 ,但东方文学的研究还在摸索阶段。近 2 0年 ,有关东方文学的综合性著作和教材 ,虽已出了 10余种之多 ,但重思想的陈述 ,轻艺术的分析 ;重古代 ,轻现代 ;重社会历史背景 ,轻民族文化精神的剖析等问题仍很严重。因此 ,更扎实、更系统地研究东方文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在这样的氛围和背景下问世的《东方文学史论》(以下简称《史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5月出版 ) ,犹如吹来的一股…  相似文献   

18.
陆士清是普及世界华文文学的先行者,是提高华文文学研究水平的带头人。他搞华文文学的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他搞华文文学研究的提高,则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他的《探索文学星空——寻美的旅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华文文学作家作专门性的研究,把作家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为华文文学大家写评传;三是注重问题意识,揭露和揭示了华文文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这十多年来,我们在《研究与发展管理》、《科技管理研究》、《求索》、《教育与现代化》等国内较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不时看到杨力撰写的关于高校科研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章,显然,她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2005年4月,杨力推出了专著《高校科研管理研究》(2005年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细读这本新著,我们认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问题意识明显,理论建构突出。在我们的印象中,研究高校科研管理的文章一般侧重于应用性、操作性、经验性等层面的探讨,关于高校科研管理的若干“体会”、某些“感想”、几点“总结”等是其最常见的模式,也正是因…  相似文献   

20.
董蔡时教授、王国平副教授合著的《胡林翼评传》最近问世(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是史坛上第一部研究胡林翼的学术专著。胡林翼(1812—1861)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道光年间进士,后由林则徐专折奏办,捐升知府,发贵州补用。1854年奉调离黔镇压太平天国,旋即加入湘军。1855年至1861年任湖北巡抚。胡林翼与曾国藩通力合作,指挥和组织了湘楚军攻复武昌、九江、安庆的重大战役,为清政府最后镇压太平天国和所谓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被捧为“中兴名臣”,与曾国藩齐名,并称“曾胡”。《评传》共23万字,以胡林翼一生重要活动为主要线索,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太平天国时期和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问题,尤其在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军事史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