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平与战争是历史上哲学家一直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康德、尼采和老子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思想分别在东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康德从理性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法制的公民社会,认为人类将随着理性的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永久和平。尼采从权力意志出发,肯定战争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和平只是由于力量均衡导致的暂时状态。康德与尼采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思想之间存在张力,这种张力因双方出发点迥异而很难得到化解。与康德和尼采不同,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提供了解决和平与战争问题的另一条路径。探索这条路径一方面有助于平衡康德与尼采之间的张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东西方哲学在关于是否通过肯定人的主体性来解决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存在着另一种张力。在当今人类依然面临战争的毁灭性威胁的背景下,东西方哲学亟需展开一场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深层对话,从而确保人类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战争是国际社会一个无法根除的要素 在一切时代,各种各样的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把和平看作是天大的好事。一些人渴望臣服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另一些人热衷于战争的荣耀,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3.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和平与发展关系角度看 ,所谓生态经济就是有和平保障的经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战争是对生态经济的巨大破坏 :战争是对世界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战争浪费了人类本已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财富 ,战争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系统 ,战争对经济全球化起巨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核威慑通常被认为是确保国家之间恐怖和平的手段 ,但它或许不仅仅具有维持暂时和平的功能 ,还可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到一个更为完善的阶段。康德在他的国际关系思想中 ,认为毁灭性战争危险的存在 ,对于永久和平的实现和人类社会的改善 ,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因为这能够促使人们产生推动国际社会进步的共同责任感。但在他的时代 ,这个前提实际并不存在 ,而将核威慑“代入”康德的逻辑 ,我们可以认为 ,它对人类进入一个更为和平和理性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样的逻辑还有不完善之处 ,但是相关的研究却不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国际社会的进步观念不应该———事实上也很难———从国际关系理论中排除出去  相似文献   

6.
对日本军国主义幽灵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文化中有和平文化,也有战争文化。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始终伴随着进步的和平文化与反动的战争文化之间的斗争。纳粹德国把尼采这个声称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好处而和平“违反生物原则”的人奉为思想之父,希特勒把“人类在永久的战争中长大成人,而在永久的和平中必将灭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宣扬“战争是建设之父。文化之母”,鼓吹所谓“唯有充实军备,方可发展实业。贸易随着国旗而进展。”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战争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日本,军国主义幽灵不散,成为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维持和平与防制战争全世界各国人民谁不希望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之中呢?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将其人力物力财力用之于建设,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促进人类的发展,那该是多么美好呢?!令人叹息的是:国际社会中往往有一些争端得不到和平的解决而动用干戈;而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又经常用战争进行掠夺和侵略。当代人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八千万人丧生沙场;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又陆续爆发局部性的战争约三百场,牺牲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为了实现和平,暴力反而成为了手段。实现和平的方式和内容是和平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平可以分为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消极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它可以容忍结构性暴力;积极和平是用非暴力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和平不仅是战争的不在场,而且包括一个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创建。历史证明,"唯有和平本身",此外"没有路可以通向和平"。  相似文献   

9.
和平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主题,可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战争的阴霾一直笼罩世间;到了当代,战争之火没有熄灭,反而时有点燃。为了让和平永驻世界,政治家用流血的双脚行进在通向和平之路的荆棘中;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世界和平的大计,丰富了人类思想的太空。汉斯·摩根索(1904—1980年)是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事实上说明世界已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如同战争与革命时代并不排斥局部的和平与发展一样 ,和平与发展时代也不排除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时代只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个大时代中的一个阶段 ,随着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它将为新的发展阶段所代替。这一时代观为 1978年以来我们党制定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奠定了基础 ,同时 ,也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与途径 ,制定出切合当代实际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依据现实主义理论,在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国际社会的安全困境中,新兴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扩张与战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以现实主义为理论依托的“中国威胁论”一时喧嚣尘上,其实质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其现存的霸权地位。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以及国际合作的盛行。现实主义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大多数国家的崛起也都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也是当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欧斌 《东方论坛》2014,(2):126-126
正由于人性或者社会经验的原因,人们向往和平、希望和平,研究冲突的原因与和平的条件,关注冲突向和平的转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冲突史,极端的说法是"世界史是由战争写就的"。正是源于这一视点,《国际关系退化机制与国际秩序重构》(以下简称《退化》),向读者阐释了国际关系较少为人探讨的另一面——和平向冲突的退化以及退化机制分析。历史为什么总会惊人地相似?人们从无数个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摆脱“安全困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堆护和平的手段是均势和威慑。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世界政府理论、集体安全理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民主和平论等,他们强调影响和平的因素包括田内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现;发展经贸关系可以使得困家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从而减少战争;健全国际安全机制以防止国际冲突和维持和平;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对于解决大国间的国际安全问题不无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和平与战争的反复交替构成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好战分子,对广大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恐怖死亡、瘟疫流行……它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灾难。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次地区性的大小战争,还有恐怖主义者制造的数不尽的暴行,和平成了人类绝大多数儿女最朴实的追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中国著名诗人绿原写过一首诗《小时候》: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主体组成了一个大的国际社会群体,国际法是规范这个文化群体行为的制度构架,能否公平,体现了国际法的文化价值。在“个体”利益与公平之间,公平的文化价值是公正。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结论是:国际法只有在公正的视野下才能充分获得完善,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军事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邓小平运用不少篇幅,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国际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战争与和平这个关系到国际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战争以及各种形式的暴力是女权主义者长期以来致力改变的情况之一。女权主义和平研究从社会性别角度看待战争问题,强调女性在和平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女权主义和平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了《达洛维夫人》中体现的伍尔夫和平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战争是最高的暴力交往形式,也是人类交往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人类社会空前规模的交往,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力量组成了世界性的战时同盟,不同类型、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的国家为打败法西斯紧密合作;战时的科技发展和人才争夺是人类文化交往的一种现象,战争催生的第 三次科技革命在短时间内使世界面貌和人类社会发生革命性变革;二战的客观后果之一是,世界越来越成为 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类交往迈入全球化时代。战争的残酷性也警示后人,避免战争、走和平与发展之路才 是人类交往的正途。  相似文献   

19.
国际体系的和平变迁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理解何种条件下和平变迁能够得以推进,依然是世界政治研究者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和平变迁的国际政治秩序有三个动力,可以看作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秩序构建过程,分别是规范的动力、理性的动力与制度的动力。战争是过去几百年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但是将来国际社会中和平变迁的有效机制是值得期待的。如何在国家实现崛起的过程中,推动国际体系的和平变迁和权力转移的和平实现,是值得中国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世界和平、违反人道主义、践踏基本人权的战争罪犯是全人类的公敌。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依法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合法、公正的审判,确立了策划、发动侵略战争及参与战争的犯罪者必须承担个人战争责任的国际法原则。日本部分人从狭隘的民族史观出发,企图为战犯翻案。这股否认历史的暗潮对日本政局的走向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日本要想得到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信任,作出更大的国际贡献,就必须正确认识侵略历史,对战争罪行和战争遗留问题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