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V+了+T+的+N”岳辉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些例子,如“骂了几个钟头的人”,“戒了五年的酒”,认为“所有这些表数量的宾语修饰语实际上都是修饰整个动宾结构”(《汉语口语语法》第164页)。然而仔细观察、分析,却不难发现这种...  相似文献   

2.
0.V)N结构(“)”表示修饰,V)N以下简称为VN)是指动词性成分修饰名词性成分。这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常用结构,在军语里尤为活跃。本文根据《新英汉军语辞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1983)对军语中的VN结构进行考察,看看这一结构在意义,层次,音节,功能等方面有哪些特点,最后对这一结构的修饰语所存在的歧见谈点看法。1.VN结构在意义方面的特点。印欧语动词(以及介词)是向右赋格,分析此种结构关系限定为向右,汉语没有印欧语那种意义上的格标志,因此分析此种结构关系不必拘泥于向右,也可以向左。正是这种向左分析,说明动词性修饰语自有不同于其他修饰语之处,也就是说,其他修饰语不宜采取此种逆向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移就(Hypallage)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文学词语字典》犤A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J.A.Cuddon)犦对Hypallage是这样定义的:“Alsoknownastransferredepi-thet,afigureofspeechinwhichtheepithetistransferredfromtheappropriatenountomodifyanothertowhichitdoesnotreallybelong.”(也叫做转类形容词,是一种修辞格,指某修饰语从它所适于修饰的名词前移开去修饰另一个与它本不相涉的名词。)汉语也有同类辞格。根据《辞海》,因甲乙两项相关联,把原用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这就叫移就,也有人称为“转借”。英语…  相似文献   

4.
把词根与词根复合起来构成合成词,在汉语中是最能产的、运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构词方法,同时也是西夏语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构调方法,西夏语中的绝大多数词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构成的。偏正式合成词是汉语和西夏语中都有的一种合成词,但是,比较一下汉语和西夏语的偏正式合成词,我们会发现两种语言中偏正式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汉语的偏正式合成词总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部分在前,被修饰限制的部分在后,而在西夏语中,有时起修饰限制作用的部分在前,如“[皆。勒](金·风)金风”,有时起修饰限制作用的部分在后,如“[…  相似文献   

5.
以在中国留学4个月的250名韩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追踪,采用口语语篇补全的测试方法考察目的语环境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在人际权势变量下对三种言语行为(请求、建议、提供)实施拒绝时的拒绝策略,并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发现:韩国学生“不拒绝”的数量减少,增加了拒绝策略的使用;韩国学生外部修饰语的使用频率有显著提高,内部修饰语的使用频率有显著提高;拒绝不同人际权势的人和不同言语行为时,修饰语的发展趋势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英汉"矛盾修饰"手法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矛盾修饰指的是在同一个语言成分中,语义相互矛盾的语言单位存在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语言现象。用于这类修饰的词叫做矛盾修饰词。在英语中,矛盾修饰历来被看成是修辞手段的一种,这种修辞格叫Oxymoron(矛盾修饰法)。在汉语修辞研究中,通常没有矛盾修饰这种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中没有类似的语言现象。陈望道和宗延虎等人所说的“反缀”、“奇语”和“反映”实际上就是指这种语言现象。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汉语中的这种类似现象也叫做矛盾修饰。本文以英语Oxymoron和汉语“反缀”的定义、解释作为切入点,从结构形…  相似文献   

7.
再谈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怀宇 《阴山学刊》2003,16(2):56-58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是一种修饰性的从句 ,其主要功能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后置定语。然而 ,它有时又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在翻译定语从句时 ,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发现其与主句的逻辑关系 ,译成汉语的相应结构作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 ,或译成汉语的偏正复句的一个分句或状语 ,或译成汉语的一个独立单句、并列复句的分句等  相似文献   

8.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10,31(2):147-149
从线性结构看,汉语是十足的左分支结构语言,其名词修饰语具有“显性的前置优势”。由于后置定语的存在,英语向右扩展明显.但从作为语法单位的名词修饰语出现的频率和语法理论来分析,前置也占优势。这种前置因为零冠词的使用和修饰语的后置及其对前置修饰语的包孕常常被忽略了,是为“隐性的前置优势”。名词修饰语的前置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优势语序。  相似文献   

9.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10.
汉语“被”字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被”字式以前的被动式被动式是指表达波动意义并具有特定形式标志的句式。在上古汉语里,被动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采用主动句的形式。例如:吾不试,教艺。(《论语·子罕》)宗周既灭。(《左传·昭公十六年》)从句式上看,这些例子与表达主动意义的“先生授”(《论语·为政》)“郑伯拜”(《左传·文公十三年》)等是一致的。同一种句式表示主动和被动两种完全对立的意义范畴,有时难免引起彼解。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明确性需要,汉语中也就出现了专一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于”字式是汉语最早的被动式。它产生于西周时期,西周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副体结构李润桃副词能否修饰、限制体词性结构(此处的体词性结构包括名词、代词、数量短语、数量名短语和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历来争论颇多。绝大部分现代汉语语法著作都认为,副词可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而不能修饰、...  相似文献   

12.
受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委托,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选取了五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全国大学生母语能力调查问卷”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认证考试”的调查测试活动。通过调查测试,使我们认识到在校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现状,旨在唤起人们要逐步重视汉语,改变过去的“外语热,母语冷”和“汉语危机,能力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风诗新解(十一)晏方羔裘(唐风)《园有桃》的“谓我士也骄”、“谓我土也罔极”,“骄”与“罔极”皆用以修饰“我士”。此诗“自我人居居”及“自我人究究”中的“居居”、“究究”亦然。“羔裘豹祛,自我人”,意思是:那个穿带豹皮袖口的羔裘的人,是我的人。我的什...  相似文献   

14.
论“著(着)”语法化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同音是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同音现象说明了六朝以后共同语中“V+在+N(L)”逐渐取代了“V+著(着)+N(L)”,汉语方言却保留了“V+著(着)+N(L)”格式。“著(着)”从动词到介词再到体貌标记语法化的过程存在着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北方话完成貌标记“了”的大量出现,阻止了动态动词后面的“著”字虚化为完成貌标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针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双音节"形名"区别词(共计71个)的专项研究,从是否接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和在句中的语法位置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这类复合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共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进而对该类复合词的语法和构词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王中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公”、“私”及其关系的辩论,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因为此一辩论渊源流长,经久不衰,构成了中国哲学的“话语中心”之一,而且因为它在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上,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  相似文献   

17.
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似乎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现代汉语词典》说“表示限于某个范围①.《现代汉语八百词》说“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②.表述不同而已.这二种著作.其一是普及性的.规范性的词典.另一种是学术专著.都是权威的.应当有代表性。在这个意义上.“只”的作用(语义)和“仅仅”相当。如:(1)我去晚了.只看了最后的两幕。(2)屋子里只老王一个人。(3)他只会讲汉语.不会讲英语。(4)他只到过广州。(5)我只喜欢听语文课。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不止于斯.它还可以表示程度深,相当…  相似文献   

18.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2006,(9):145-152,160
一、秦有七都 《辞海》“秦雍城遗址”条曰:“从秦德公元年(西元前677年。下略“西元”二字——引者注)至献公二:年(前383年)在此立都达二百九十四年。”不惟遗漏泾阳、栎阳二都,而误多雍城为秦都之时达40年之久,且德公元年至献公二年实为295年,盖撰者不知计年数之法,为两数之差加一。  相似文献   

19.
副词“够”的语法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词“够”的语法特点分析罗青松在现代汉语中,“够”的副词作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现代汉语词典,越来越明确地指出了“够”作为副词的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列出“够”的副词词条有二:一是“修饰形容词,表示达到一定标准。形容只能是积极意义的,不能是相...  相似文献   

20.
越南语中“(d)(u')(o)c”和现代汉语中“得”在读音和用法上都极为相似,通过对比汉语“得”字句和越南语“(d)(u')(o)c”字句,揭示出母语为越南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得”字句时出现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