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画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绘画的种类已日渐模糊。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绘画应运而生。现在,数字绘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艺术现象,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下,数字绘画正在以全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所有艺术形式的出现,都要依赖于当时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数字绘画这一技术就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区分出彼此,艺术创作过程中对比是最常用的法则。数字绘画创作中对对比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艺术创作的感染力和创造力。方法:文章通过总结对绘画中的对比理论加以梳理分析,帮助教师在数字绘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结论:通过探究对比形式的过程更好地帮助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各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汇聚一堂,写实、具象、抽象等方式被艺术家们融入到艺术作品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和行为艺术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抽象的构成语言和平面性的色彩表现,成为平面性绘画中最主要的特点。极简的造型与丰富的色彩变化让波普艺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线条中寻觅简单质朴的美感,每一根独立的线条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绘画中最直接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各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汇聚一堂,写实、具象、抽象等方式被艺术家们融入到艺术作品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和行为艺术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抽象的构成语言和平面性的色彩表现,成为平面性绘画中最主要的特点。极简的造型与丰富的色彩变化让波普艺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线条中寻觅简单质朴的美感,每一根独立的线条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绘画中最直接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藏族学者、启蒙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在藏族传统绘画和非传统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早年安多时期、拉萨时期和南亚时期,并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他作为上世纪最早受西方绘画和艺术思想影响的藏族画家,在西藏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文章根据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更敦群培的绘画作品、有关其艺术活动的文字资料以及收集的口头采访资料,系统论述了更敦群培短暂一生的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各个层面.总之,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它的发展借助于数字科技的全面支持.对于艺术而言,它的出现是新艺术的一个跳跃性的起点,它冲破传统艺术,对各门艺术兼容并蓄.它的出现于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敏感的艺术家们借助它对各门艺术元素的兼容并举和数值科技支持的特点,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全新的媒体来进行艺术创作,造就了新的艺术风格样式.本文我们将阐述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并进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介绍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一门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美的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感。如今,中西文化相碰、相融,绘画艺术开始走向多元化,当代写意花鸟画题材也变得丰富多样,尽显时代特色。于是,绘画艺术家也开始注重现实生活的表达,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写意花鸟画,然后分析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方式,最后探究了新形势下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一门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美的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感。如今,中西文化相碰、相融,绘画艺术开始走向多元化,当代写意花鸟画题材也变得丰富多样,尽显时代特色。于是,绘画艺术家也开始注重现实生活的表达,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写意花鸟画,然后分析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方式,最后探究了新形势下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油画中童年主题的绘画作品,并对代表这一主题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系统﹑全面﹑多角度的分析。中国艺术家大概从三个风格方向上发展了童年主题绘画。第一类作品是对儿童形象的现实反映。第二类是对儿童形象的象征性解释。第三类是儿童形象的卡通人物作品。在现代油画中,随着中国艺术家对绘画的个人语言和形式的探索,艺术家表达儿童形象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并以不同的艺术风格为主导。此时,绘画中儿童形象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从以前历史作品中的次要角色到绘画中的主要形象,甚至逐渐成为艺术家的个性化象征,成为了新时代的“宠儿”。  相似文献   

10.
17至19世纪是藏传佛教绘画的大发展时期,随着格鲁派在全藏区取得政教领袖地位,格鲁派寺院建设热潮空前高涨,大规模的寺院兴建和扩建给藏传佛教绘塑艺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由此进入一个全面繁兴的发展阶段.一时大师辈出,画风迥异,他们在前代画派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藏传佛教绘画演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对当时流行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艺术家进行了分析,从而大致梳理出17至19世纪藏传佛教绘画风格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民族绘画是必须提到的重要内容.其因丰富的文化底蕴、多样的画法技巧等深受大家的喜爱.民族绘画在传承中涌现出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同时为绘画界开展民族绘画的研究搭建了珍贵的艺术宝库.可以说民族绘画构筑了我国美术史的基石,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民族绘画的研究价值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论述,首先分...  相似文献   

12.
王波 《民族论坛》2008,(1):22-22
中国人物画宋代以前就已经发展成熟,技法运用主要在于线描、晕染、敷粉等,造型追求的是形神兼备。梁楷创造的写意人物画打破了人物画的历史陈规,艺术家的主体精神灌注到绘画之中。它的出现是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家主体精神和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梦、强军梦成为时代主题,新时代迫切需要艺术家创作出更多反映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作为主题性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题材绘画因其围绕重大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特性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实现了新的飞跃。从古至今,军事题材绘画都是绘画艺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绘画作品中不仅体现着当时的战争场面,还能够反映社会风貌、政治文化、历史背景、美学价值等。对于当前军事题材的绘画形式进行研究,也是艺术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现代艺术的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陶瓷艺术在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日渐成熟。许多艺术家洞悉到陶瓷作为媒介的艺术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和饱满的艺术思想。所以艺术家们携当代艺术理论和观念,带着满腔热血,借助景德镇陶瓷方面的成熟制作工艺,来体现艺术家对生活态度、内心情感和精神延续的思考。在陶瓷装饰手法中,不断地追寻新的运用方式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装饰手法的创新运用直接作用于小到一幅画的装饰效果、大到陶瓷装饰技术领域运用。我希望把青花及釉下材料的喷绘、刻绘手法运用到新型的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5.
现代陶瓷艺术在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日渐成熟.许多艺术家洞悉到陶瓷作为媒介的艺术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和饱满的艺术思想.所以艺术家们携当代艺术理论和观念,带着满腔热血,借助景德镇陶瓷方面的成熟制作工艺,来体现艺术家对生活态度、内心情感和精神延续的思考.在陶瓷装饰手法中,不断地追寻新的运用方式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装饰手法的创新运用直接作用于小到一幅画的装饰效果、大到陶瓷装饰技术领域运用.我希望把青花及釉下材料的喷绘、刻绘手法运用到新型的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6.
纸质材料在装饰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为装饰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装饰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推动了装饰绘画艺术美感的升华。本文分析了装饰绘画艺术的装饰性、实用性,概括性和寓意性,并介绍了纸质材料的多种形态,如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软性与硬性、彩色与原质、表面光滑与粗糙的纸质等,分析了纸质材料在装饰绘画艺术中应用的形式,如剪纸、衍纸、拼贴画等。  相似文献   

17.
纸质材料在装饰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为装饰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装饰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推动了装饰绘画艺术美感的升华。本文分析了装饰绘画艺术的装饰性、实用性,概括性和寓意性,并介绍了纸质材料的多种形态,如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软性与硬性、彩色与原质、表面光滑与粗糙的纸质等,分析了纸质材料在装饰绘画艺术中应用的形式,如剪纸、衍纸、拼贴画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绘画陶瓷在当下艺术陶瓷市场在不断被热捧,陶瓷绘画作品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艺术产品,而造型类陶艺以绘画为主要装饰形式的作品是很多艺术家们所创作的形式.同样,高校陶瓷教师教学也是把国画技法成为一种课堂中陶瓷绘画示范,在坯体上彩绘装饰再烧制,作品艺术美感强.  相似文献   

19.
普通的美学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大量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美术思潮和绘画方法都被我国艺术家所接受与传播。受到国际思潮影响,当前的艺术家更进一步研究了中国艺术审美,从而使现代艺术不再受限于对外来艺术的模仿与照抄,从真正意义上显示中国传统文化,获得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0.
汉代画像砖历史悠久,存世量丰富。不但反映了我国古代汉朝时期的总体国力水平,并且体现出了很长一段中国古时期的艺术特色风格,有着巨大的艺术与考古研究价值,是国内外相关学者竞相研究与收藏的宝贵历史艺术文物。现如今,我们可以打破博物馆、展览馆的观赏局限性,通过计算机数字化还原技术,将其从砖石画刻上的呈现,还原至屏幕里或荧幕上,观众可从更多形式的新媒体平台上使用新式鉴赏方式获得有关汉画砖的相关信息,足不出户体验中国古文化风情。并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利用电脑二、三维技术使其原本静态平面的汉画砖美术绘画及雕刻作品实现立体化、动态化,用运动代替想象,用视频补充文字,将古代艺术真正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科技深度赋能艺术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