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慎之在《马衔山和崆峒山》一文(见甘肃日报》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五日第四版)中写道:“吴镇所谓‘崆峒有五’:一在河南临汝县(《庄子、注》)。一在江西赣县(《江西省志》)。一在甘肃高台县(《隋书、地理志》)。一在岷州溢乐县(《唐书,地理志》)。一在岷州高平县(《雍州志》)。一在临洮(《隋书、地理志)。上述岷州崆峒即临洮崆峒。隋朝设临洮郡,唐代改为岷州,溢乐为临洮旧名(《地名大辞典》)  相似文献   

2.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一首著名的唐代诗歌。诗中的“临洮”该作怎样的解释呢。有关的注释,有下列三种:一是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中的解释:“临洮,今甘肃岷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二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的解释:临洮,“今甘肃临潭县。”三是今甘肃临洮县某些人的看法,认为这个“临洮”,就是今甘肃临洮县。对这些解释笔者不敢苟同,试浅析于下: 说此“临洮”,是今甘肃岷县,似来源于清代建德章燮的注释。章氏说:“汉书·地理志,陇西郡,临洮县。以为哥舒征吐蕃之后,至令伺其牧马,且不敢过临洮,能再兴兵犯境乎。”(1)今甘肃岷县,秦汉称临洮,但唐代均称岷州。人们是从唐之历史  相似文献   

3.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的《辞海》“非子”和“秦”等条,说非子所居之犬丘在“今甘肃礼县东北”。但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犬丘并非在今甘肃礼县,而是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 非子是周代秦的始祖,赢秦部落的首领,相传是伯益的后代。《史记·秦本纪》载“非子居犬丘”。《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槐里,亦废丘,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地理志》云:“扶风槐里  相似文献   

4.
洧水考     
《汉书·地理志》载:“高奴,有洧水,肥可燃”。高奴县治即今安塞县坪桥公社所在地。辖境约相当于今延安市、延长县和安塞县东部地区。洧水是指什么而言呢?说法有三。其一,洧水是石油的古名称之一(《“梦溪笔谈”选注》第97页)。这是简单地将“肥可燃”理解为“洧水”。此说不确。其二,洧水是延河支流杜  相似文献   

5.
唐庭州置有西海县。仅见于《新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新志》),谓该县为“下,宝应元年置”。其他文献诸如《通典》、《元和郡县图志》(以下省称《元和志》)、《旧唐书·地理志》 (以下略称《旧志》)等并未志及。因此对其建置由来及地望,以往学界难以作深入研讨。日本学者松田寿男氏于《论唐朝庭州之领县》一文中,论及此西海县时,审慎地比拟于清海军,即旧名“镇城镇”之地,并疑西海县也许  相似文献   

6.
王通生平著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通生平著述考陈启智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由于《隋书》无传,《唐书》未补,传世著述《中说》涉及之史迹,复乏佐证,加之传写夺误,遂启后人无限之疑。自宋迄清,学者多认其书为伪,甚而疑及其人之存在。虽历有学者指出两《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并《经籍志》载及通...  相似文献   

7.
战国赵都中牟琐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牟地望四说《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称赵“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关于赵都中牟地望,《水经注》称其“解说纷歧”,而目前所知有四种.(一)《汉书·地理志》河南郡中牟县条称:“赵献侯自耿徙此.”汉代的河南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省,位于郑州和开封之间.此说认为赵中牟即今河南中牟,《晋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太平寰宇记》和《与地广记》等均沿袭此说.  相似文献   

8.
漆园考     
<正>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尝为蒙漆园吏”。而漆园在今什么地方,众说不一。新版《辞海》云:“一说在今河南商邱市北,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北,一说在今安徽定远东。”新版《辞源》云:“《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在曹州冤句县北。冤句,今山东曹县地。”又云:“今安徽定远县,河南商邱县都有漆园,也有庄周为吏的传说。”我们认为漆园故地“在曹州冤句县北”一说较为可靠,具体言之,即今菏泽市城西稍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赤水的地望,据达崴(崔永红)在《关于吐谷浑部分地名考释观点简介》一文中列举有五种观点:1、兴海县境内说。吴景敖曾主此说,任乃强、曾文琼二人进一步确指“赤水应即是青根河(大河坝河)。赤水城疑即是青根河与水塔拉河汇合处(今西宁玉树公路十七道班处)。”2、共和境内说。日本学者佐藤长认为赤水即在今曲沟注入黄河的乌兰布拉克河,赤水城,亦即西魏改名的树敦城,是乌兰布拉克河畔的恰卜恰。周伟洲在《吐谷浑史》书中亦主此说,“赤水,应即《隋书·地理志)河源郡所治之赤水,在今青海东南的曲沟(或云在共和)。”3、先恰卜恰后兴海说。李文实先生认为赤水为共和县的曲沟水,前凉、前秦、南凉及北魏均名曲沟水入黄河处为赤水。而魏改称树敦城,北周因之,隋移赤水镇于今兴海县,于其地置河源郡。他认为赤水地望隋以前在恰卜恰东南,隋以后在兴海县境内。此外,还有两种说法。日本松田寿男认为赤水有两个地方,一是隋时所置河源郡辖下的赤水县,其地在今柴达木流域与青海之间,也  相似文献   

10.
“胡城”考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这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写的题为《再经胡城县》的一首诗,诗句通俗,其意并不难解,但诗题中之“胡城”是否就在今安徽阜阳附近,是值得探索一下的。一胡城其地,近年出版的《唐诗选注》、《历代诗歌选》、《唐宋诗选讲》、《唐诗一百首》等等都注为:故城(或旧址、旧城)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之胡城旧址,为西周胡国所在地,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的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地图上,其地均作胡。秦在其地置汝阴县。《汉书·地理志》:“女(即:汝)阴,故胡国。都尉治。莽曰汝坟。”《后汉书·郡国志》:“汝阴本胡国。”梁刘昭注补《后汉书》,注作“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这大概是注家注胡城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的根据吧!  相似文献   

11.
张友鹤先生在《唐宗传奇选·王知左》一文作者介绍中写道:“皇甫枚,字遵美,唐安定三水(今山西邠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67页)。我认为邠县属陕西,所谓“今山西邠县”,显系误注。唐三水(今陕西旬邑县)属邠州(州治在今陕西邠县)。安定郡并未管辖三水。为什么皇甫枚著籍三水.并将其所作传奇集,题为《三水小牍》?宋陈振孙说:“三水者,安定属邑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著录《三水小牍》,又言之凿凿,其语当属可信。查《后汉书·郡国志》:“安定郡,武帝置,八城”,其中有  相似文献   

12.
古代榆中考     
秦以前的榆中 榆中之名,史籍早见,地在今何处,其说不一。《辞海·榆中》条说: 榆中 古地区名。战国时赵武灵王西略地至榆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故地所在自来说法不一,三国魏苏林说在上郡,指今陕西省的东北角。唐张守节说在胜州北河北岸,即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二说都认为榆中即榆溪塞所在。晋徐广、北魏郦道元说在金城,即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一带,与榆溪塞不在一处。  相似文献   

13.
邢润川、杨文衡《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利用史略》一文说:“到了汉代,《汉书·地理志》则说:‘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见《学术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99页)但查遍《汉书·地理志》也找不到这句话。作者可能是误信了前人旧说而未加考辨.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余观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清汪价《中州杂俎》卷二十物类十四沿袭朱弁之误说:“按《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生石可燃,为薪”。张萱《疑耀》卷二则全同《中州杂俎》。  相似文献   

14.
《汉书》和《后汉书》中都说到内黄县有一水泊,方数十里,名为黄泽。后世的一些书籍,如《晋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也对黄泽作了数笔记载,指出了它的大体方位。清代的一些学者对黄泽的记述又进了一步。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内黄县条中说:“黄泽在县西北五里,旧时广数里,有堤环之,曰黄泽堤……今湮废。城西北二十里又有孟家潭,志云其水无源……或以为即故黄泽也。”胡渭在《禹贡锥指》中也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庭都护府的设置,新旧《唐书》均载于《地理志·陇右道》条下,“长安二年,为北庭都护府”。  相似文献   

16.
<正> 战国中期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向存两说。《史记·魏世家》集解:“徐广曰:‘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虞喜《志林》云:‘马陵在濮州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陵,涧谷深峻,可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徐(广)说马陵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庞涓败非此地也。”笔者认为以上两说皆非。本人初步考证,马陵战址应在今山东临郯之间的马陵山。据臧励和《古今地名大词典》:“马陵山,亦作马岭山,在山东省临沂县东南九十里,南抵江苏省之宿迁。绵恒数百里,山口崭然中直,宛如斧劈,相传为夏禹所凿”。此说根据有二:一是《史记·孙吴列传》载:齐军救韩入魏,“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在编昌乐县志中遇到一个问题,即营丘在哪里?是临淄,还是昌乐?自东汉以来,两说争论不休。《汉书·地理志·齐郡》临淄条注引:“应劭曰;‘齐献公自营丘徙此’。臣瓒曰:‘临淄即营丘也’。”这是两说的开始。以后,郦道元《水经注》主临淄说,并加论证;而《太平寰宇记》、赵一清《释水经注》、阎愉《营丘辨》等则主营陵(今昌乐县马宋乡古营丘遗址)说。直到当代,史学家仍沿此两说。如郭沫若主临淄说,而范文澜主昌乐说。最近,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掘,不仅不能使争论渐趋统一,反而说法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一祺州,是辽代东京道所属的一个州。《辽史·地理志》记载:“祺州,祐顺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于此建州,后更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女真兵马司。统县一。”又“庆云县。太祖俘密云民,于此建密云县,后更名。”州县同治一城,为辽州支郡。《金史·地理志》记载:“咸平府统八县”庆云为其一,“庆云,辽祺州祐圣军,本以所俘檀州密云民建檀州,密云,后更名。有辽河。”金王寂《辽东行部志》云:“戊午早,解鞅于庆云县。县本辽之祺州,皇统间始更今名。”《辽东志》卷一《地理古迹门》载:“庆云县开原城西八十里,有塔存焉。”  相似文献   

19.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今读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李密传》,心有所疑,兹录于下:1.《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李密)以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第2211页)按:“杨得方”当作“杨德方”。《李密传  相似文献   

20.
始建于晋太康年间的温麻县的存在,以及其县治在今霞浦县南的古县村的看法,经史学界长期考证,均无庸置疑.但有关史书,对于温麻县在历史上废置的情况,却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元和郡县图志》(下称《元和志》)、《旧唐书》以及现存的明《福宁州志》、清《福宁府志》、民国《霞浦县志》以及明弘治《八闽通志》、崇祯《闽书》、民国陈芳绩《历代地理沿革表》等地方史志,都一致认定在唐代压根儿没有以“温麻”命名的县城,或即以“唐改置温麻县于今连江县境”、“寻省入连江为宁远镇”、“嗣圣十九年(实为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