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性的光辉     
我是在春节的时候认识她的。二零零七年的最后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乡下老家。刚进大门,我就被一个鲜红的垃圾桶吸引住了。垃圾桶上用白色的油漆写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八个大字。"奶奶,这儿怎么会有这么标准的垃圾桶?"我对正忙着炖肉的奶奶问道。她把锅里的肉翻了翻,笑眯眯地说道:"这几年政府不是在搞新农村建设吗?这是乡里发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开始,韩少功扮演了一位"寻根"者的角色,其独具特色的文本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寻根"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理念,是韩少功文本创作的内驱力,在不同时段形成不同的创作景观,而文化、人性和乡村(自然)命题是其"寻根"永恒的追求,它们在"寻根"过程中呈现共时性,共同构建了韩少功及其文本创作的经久魅力。  相似文献   

3.
王晓玉在其丰厚生活积累的基础之上, 构成了她创作的独特追求, 也形成了她创作的主题意蕴。她以其对生活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 强调创作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她十分关注女性的命运, 努力写出她们对悲剧命运的不屈抗争, 在创作中力图将笔深入社会的深层和人性的本质中, 从而表达她对历史、社会、人生的道、情、理的思考, 这使她的小说在写真事、描真人、抒真情中, 现出其思想的深度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在创作理念上专注于写作本身,这使颜歌能够避免外界名利的干扰而专注于写作的探索,不断地开拓出新的创作路数。在她日益成熟的技巧中,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用"空灵飘逸"的语句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来满足读者和自己情绪宣泄的需要,而更多的是在小说的形式探索中开始着手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作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范小青小说呈现的特定地域书写使她独放异彩,同时也使她在方寸之地的深入书写中举步维艰。这位苏州女作家同样面临着地域小说家们的共同宿命——呈献与转变。范小青的创作实绩正是在不断调试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与时代同步的价值意义,这也是作家身处时代"无名"状态下进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话语"占主导地位的"十七年"文学中,乡土意识与乡土情感在赵树理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对日常口语及民间文学形式的妙用、对反封建主题的坚决、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农村生活现实的理性把握构成了赵树理乡土情怀的内核,也是赵树理自觉坚持"文学即人学",坚持人性自由思想的具体表现,对当下乡土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9月15日,朱哲琴"声觉"声音艺术展开幕,作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音乐艺术家,朱哲琴无论对自己的音乐还是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有着极高的标准。"声觉"是朱哲琴的第一个声音艺术展,这既是她一直以来艺术体验累积后的展示,又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在这次与今日美术馆的合作中,朱哲琴也是再三思量最终决定为观众呈现一个"声音的建筑"。这一次,她做的不是音乐,而是声音和视觉艺术。作为一位跨音乐、设计、声音及视觉艺术领域的艺术家,朱哲琴创作并演绎的"新音乐"、曾为中国音乐在国际乐坛缔造了里程碑,此次她将声音为媒介在美术馆现场进行的艺术创作与互动也将对当代艺术与文化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杜拉斯善于用诗意的文字将虚构与真实融为一体,她虽然是在创作,但许多故事都源自她童年的回忆。无论是她对待自传的态度,还是精心塑造的"母亲"和"情人"这两个人物形象,都体现出强烈的非虚构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萨拉.蒂斯代尔的创作多少保留了19世纪"风雅派"的痕迹,创作主题以表现女性情感为主。通过分析她的几首有关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可以看出,她并非完全对传统亦步亦趋。她的诗巧妙地颠覆19世纪的女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中别具一格的一部"小书"。以往关于《奥兰多》的评论或关注其间的"雌雄同体"思想,或探究"奥兰多"这一形象在不同文学文本中的演变,或从伍尔夫与奥兰多的生活原型维塔之间的关系出发,以同性恋研究等角度讨论该文本。从修辞性叙事理论的角度重读这一文本,可以看出伍尔夫在创作形式上孜孜以求的革新,她对于"如何叙"的深度思考成就了《奥兰多》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就树立了"善待每一天"的生活理念,她从不为自己身处逆境而气馁、烦恼、颓唐。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润"。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阳光;她每天都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灿烂的朝霞,悠然的远山,茫然的星空;她每天充满自信力,与命运挑战;她每天求知不渝,从而"唤醒了我的心灵,给了它光明、希望和快乐,使它重获新,  相似文献   

12.
"别是一家"与"自成一家"──谈李清照词的创作理论与实践徐祝林"词别是一家"是介于婉约与豪放之间的词宗李清照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自成一家"则是她潜心创作的具体而深刻的实践。这一重要的文学理论与杰出的创作实践的完美统一,无疑对当时词的发展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13.
吕碧城的散文创作,虽未在语言与体式上作根本性变革,却显示出独特"新质"。其丰富的内涵,开阔的视野,出色的心理描写与对女性叙事权威的建构,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无论是纪事写人、描景绘物,还是议论时局、剖析事理,吕碧城均显示出非同流俗的见识,并以此支撑起散文内涵的丰富与深刻。吕碧城擅长写梦。在她笔下,梦境描写常被纳入心理描写之中。梦幻的心理化,使其记梦散文具有类乎现代精神分析的崭新文学效果。吕碧城还在散文创作中抛开女性前辈们的"他性"叙事选择,着意建构女性叙事的权威。深入探讨吕碧城散文创作,使其"浮出历史地表",对于吕碧城研究及民国时期文言写作研究,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5.
跨越20年的两场展览,却使用了《触觉·凹凸》同样一个名称,无疑隐含了一种时间性,同时,也是艺术家工作持续性的显现。李秀勤的雕塑是在"寻找(盲童)命运",以提问与建构的样式,建立自我与"当代"的关联,孕育并释放其作品力量的则是一些勘探本质,秉承的却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底色。她的创作或可称得上是对"当代"的一种异质介入。她的艺术之路,也给"当代"本身的多元化存留了一个特殊样本。  相似文献   

16.
王华 《可乐》2011,(2):66-67
不打不相识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一天晚上,轮到我开末班车。很晚了,坐车的人不多,还没走到一半路程,车上的人就下空了。我正准备加大油门,早点将车开到终点交差,上来了一位美女。她站在投币箱前一摸口袋,说:"糟糕,忘带钱了。"她已经上车,赶下去不合适,让她白坐也不行,于是,我掏出两元钱递给她。她接过钱,说:"谢谢,我一定会还给你。"  相似文献   

17.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在小说里,作家有时相信基督教,坚信那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前行的力量;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与困惑,有时她又会觉得昔日万能的"上帝"早已离场,成了一个扁平、失义的符号。作家对基督教信仰的徘徊,更多地表现在她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上。  相似文献   

18.
一只白玉镯     
禾刀 《可乐》2011,(6):68-69
她在玉器行里看中一副镯子,伸手指着向老板问价格,没想到老板反倒看上了她戴在手腕上的一只白玉镯,眼睛里放出奇异的光彩,问:"你这镯子从哪儿买的?"她察觉出老板的异样,马上意识到这只白玉镯可能非同凡响,故作平静地说:"随便在地摊上买的,50元一只。"老板"哦"了一声,表情带着失望,又仿佛不相信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俄罗斯当代作家和剧作家,同时也是多才多艺的歌唱家兼诗人。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反主流意识形态主题、新自然主义和叛逆性的写作策略,这使她成为"别样小说"的领军人物,俄罗斯当代文坛的"怪葩",同时也成就了"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现象。本文从作家刚刚获得世界奇幻奖这一当代俄罗斯文坛上的重大事件入手,从其小说、戏剧、童话、诗及歌唱等四个创作领域剖析了上述现象的成因,以期读者对作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韩静慧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儿童文学作家,已创作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她的创作从内容上包括草原精神的真情抒写、城市现状的热切关注、"从草原走向城市"的哲理性反思三个部分,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在这种多元文化气质的表现中,"呼吁爱的回归"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