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流行词,"杀手"使用频率高,且新义迭出。在语言运用中,与以"手"为后缀的其他词不同,"杀手"的字面意义常常受到特别关注:有时侧重"杀"的意义,有时侧重"手"的意义,有时又可能兼顾"杀+手"的双重意义。"杀手"一词的外部组合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与倾向性,这也为准确理解词语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根据名词性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名词+杀手"这一典型组合分成限定性定语与同位性定语两种。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丹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52-56,60
以流行语中的旧词新义为研究对象,从隐喻、转喻等角度对流行语语义演变的内在动因展开了深入挖掘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许艳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2):132-134
在古代汉语中,"眉"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美眉"一词是吸收了古语词"眉"构成的.本文分析了两者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并从两个方面对"美眉"产生的语境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荔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2):51-54
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一个重要语言现象,而隶属于新词范畴的流行词则是广受青年群体青睐的词语类型。选取流行词小XX结构为着眼点,以语义韵相关理论为依托,借助在CCL语料库和CLIP语料库实证性检索,对结构中形容词小的词义虚化机制分析。提出流行词小XX结构中小在发生形容词词义虚化表象下,其语义韵呈现层次化改变;而语义韵强度提升促成其在现代汉语中得以高频运用。此类探讨不仅有利于对类似流行词结构理解,而且对ESL近义词辨析和二语写作教学选词准确性的提高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长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5-97
本文以近一两年来流行热语"山寨"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分析与社会公众的诠释相互参证的方法,推衍出"山寨"一词在新义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并试图挖掘隐藏在新鲜语言事实背后的语言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李长银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5-97
本文以近一两年来流行热语“山寨”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分析与社会公众的诠释相互参证的方法,推衍出“山寨”一词在新义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并试图挖掘隐藏在新鲜语言事实背后的语言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旧词新义这一现象深刻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从认知语言学有关的隐喻理论来看,它的产生、表现及其社会原因既有系统的内因,也有社会的外因.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旧词新义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使得我们的语言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从而保持了社会和语言的同步.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活动中,当原文文本在创作完成时,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的认知语境,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让译入语读者最终产生的认知语境与此虚拟认知语境相契合,译者翻译过程中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因此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译者对此虚拟语境认知,不断完善自己认知语境的过程。本文从译者的认知机制过程入手,结合认知语境的格式塔补充机制,通过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的具体操作,具体讨论了译者如何在不断的认知完善中成功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王馨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80-86
本研究以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酸”的新义为例,从功能主义视角对于味觉词新义进行多维考察。“酸”现已在网络新媒体语境中演变出围绕“羡慕、嫉妒”相关的新义,出现了作为情感形容词、心理动词、言说动词以及类词缀多种新兴用法。本文旨在探讨总结“酸”新义的语用特征与语用价值,从功能主义角度探究其新义演变机制以及归纳其产生的动因。研究发现,“酸”从情感形容词演化出心理动词、言说动词以及类词缀用法,其语用价值在于突出情感产生的原因、表达羡慕心理、强调攻击性言说行为以及构成骂詈语以实现语言的工具功能以及情感功能。“酸”的新义演化以“酸”的古时旧义为基础,受到网络流行语“我酸了”的影响。其新义产生是转喻与隐喻机制、类推机制与经济原则共同协作的结果,其演化动因则为满足社会发展以及“求同从优”语用心理影响带来的语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陈荔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4):131-133
借助COCA语料库,通过对中文口语中“小”对应英译的若干可能方案的搭配词频和语域的分析,推论流行词“小XX”的最佳翻译.分析中通过引入语义韵概念,以流行词等的翻译过程为媒介,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高效化、亲切化,创新词汇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发现,有效利用语义韵探析近义词,有利于近义词系列概念整合化、系统化、生动化,从而为近义词习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蔡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以“微博”为原型词形成的新语言现象“微X”,依托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网络的发展得以流行。“微X”词族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手段,其流行性也使其成为近几年学者研究的语言热点之一。“微X”词族流行不仅与其自身的语用特征有关,而且也符合现代社会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同时,它的流行还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时代心理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汉英颜色词“黄”(yellow)之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英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85-88
汉语中"黄"和英语中"yellow"这对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在语义上有同有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拟对其国俗语义异同并存现象作一探讨、对比,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翻译与教学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的颜色词并不单纯表示某种颜色,而是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反映出两个民族各自不同的文化印迹。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汉颜色词语的用法,在对比中分析其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差异,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14.
刘立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
基于帕尔默和国内外学者对意象理论的研究,并对文化意象的产生和体现分析后发现,语言符号和非语言因素都可引发文化意象: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在音形义三个维度可引发意象,而图画等非语言因素也可直接引起意象。双语词典词目词的文化意象构建不仅要依赖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更要提供引发文化意象的文化语境,在与用户认知视野和需要关联的前提下给使用者创设体验空间,但要构建与本族语人同样的文化意象,使用者必须在更大的真实文化情景中进行浸入式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叶龙娣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5-67
汉语、英语、日语中的色彩词“红”“青(蓝)”“绿”都有丰富的感情隐喻。由于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生理现象,从而使得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相同的隐喻;同时又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颜色词在各语言中也有各自独特的隐喻,这里通过对比分析,以揭示它们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但与此同时,全球语言文化单一化态势也日渐明显。为了维护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弱势文化应加强对外宣传,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是一个有效手段,因为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生态环境和提升译者素质。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也有益于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世界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身份地位,还能增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语言文化的多元共存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17.
味觉词是描述人类味觉感知的基本词汇,对其语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 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的视角, 以“甜”/ “sweet”和“苦”/ “bitter”为例,对英汉基本味觉词的认知语义进行研究探讨,着重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语义衍生的共性和个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宋秋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Z1)
作为一种虽然古老,却始终余温不散的“活文学”,唐宋词至今仍供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养料。而对与其一脉相承的现代流行歌词,唐宋词除了给它提供语言和形式上的借鉴,还在词情、词境和词风等词体的本质特性方面为其确立了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任永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3-125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高、低(矮)”在空间域的具体含义及词义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