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培养选拔人才、选拔官吏的一项根本制度,而在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作为目前一种选拔政治人才的考试制度被称为现代"科举制度"。本文通过将科举考试制度与学校的关系与公务员考试制度与学校的关系进行比较,以古鉴今,为公务员考试与高等教育发挥各自社会功能以及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实态,以发生在一个新型商品房小区中的系列故事为线索,通过追踪和辨析国家在其中的角色、行动轨迹和行动策略,以及在此影响下的社会生发与建构,探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自身的变化与国家干预方式的变化是怎样影响社会的生长并改变着国家与社会中各个团体之间的关系的,进而揭示出中国市民社会发育方式及国家—社会关系形态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最重要的差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西方各国的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殊却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法、美、新加坡三个典型国家为个案,从公务员培训制度产生、兴起、发展入手,探究各国公务员培训制度在法律保障、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适度分析,以期对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剐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这一特殊时期,我国的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我国民警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难以应付当今的社会形势,本文通过对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警察的培训实践进行扼要的分析.以便于我国取长补短,提高我国的公安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首先有赖于人民能够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而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这个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 德国特里尔大学中国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教授在十八大之前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是一个有梦想、有乌托邦的国家,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国家,他把这个叫做"目标优势",而这个优势,是今天的西方社会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中国出现了一个厚实的社会,那国家建设其实就完成了一大半。关于国家建设的具体设想,我跟于建嵘教授基本接近。我会更侧重干从历史维度为这方面的讨论提供一个参照系。也即,我想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目前的状态是怎么来的,然后谈一点对现实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成功的选官制度,也是封建社会后期由"士"转"仕"的唯一正途。科举与中国传统社会好比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生共存了一千三百年。作为一项制度的科举考试,必然存在着其优越之处与不足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科举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做的重大贡献之一,其影响同我们所熟知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一样远播海内外,被视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使高考达到最大限度的公平,俄罗斯政府不断进行高考改革,体现出与我国的高考改革截然不同的趋势。文章从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实施概况、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几个方面对俄罗斯统一考试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并对我国的高考改革与其进行比较及反思,希望通过借鉴俄罗斯高考制度改革的经验,促进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关合作主义特别是中国合作主义的研究日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围绕着“新旧合作主义”、“国家合作主义”、“社会合作主义”以及“地方国家合作主义”等几个研究主题展开,从这些主题所构成的线索入手进行文献梳理和总结,我们能够对纷乱的合作主义概念体系及其研究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影响进入后被迫发生的。中国从一个奉行儒法政治模式的帝国发展为现代国家,儒教及中华帝国的遗产在现代中国继续发挥作用。民族救亡是近代历史主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虽屡次被西方国家及日本打败,但在复制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时却拥有诸多优势。不能建立以发展为导向的强大民族国家,是许多后发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中国素有强势国家(strong state)的传统,广袤的核心领土,其广大人口共有同根同源的文化,而其精英群体则具有集体认同,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归功于千年之久的儒教国家传统。  相似文献   

11.
鲁礼敏 《老年人》2011,(3):24-25
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吕绪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获奖后,师昌绪平静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祖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活动,但社会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不同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社会工作模式和体系。具体到我国而言,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而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必须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尤其是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马骏  温明月 《社会学研究》2012,(2):86-108,243,244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普遍面临着如何提高治理水平的难题。本文从财政社会学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研究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汲取方式对治理水平的影响。作者首先梳理了财政社会学中存在的一个隐含的理论假设:只有税收国家才能实现好的国家治理。然后,运用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财政社会学的这一理论假设是成立的。一个国家税收国家的特征越强,其治理质量就越高;反之,税收国家的特征越弱,或者租金国家的特征越强,其治理质量就越低。这一发现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国家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国家其存在最主要和重要的条件就是这个国家的主权完整性!主权是国家固有的属性,具有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具有排他性。主权具有两重性:在国内有最高的对内主权,在国际上有独立的对外主权,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的形式将自己手中的一些权力转交给政府,那么政府就应该让人民受到应有的保护,主权的完整性是公民可以信任政府的第一个考验。如果连主权都不能很好的保护,人民每天都要担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怎么敢将自己的权利交到政府手里呢?所以主权是政府合法性的前提。主权的完整是国家完整的基础,而国家的强盛又很好的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5.
国家介入与邻里社会资本的生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论证了国家介入在社会资本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的城市社会,邻里间社会信任关系的演进和存量可以通过对嵌入于居民区的组织联系而得到解释。国家介入所提供的组织资源及其制度化方式,对居民区内部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信任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纵向行政动员的组织策略中,居民间的交往关系往往被吸纳或建制化;而国家的基层组织的网络化则提供了社会资本增生的空间和激励。本文通过1996年以来上海的社区组织重建政策讨论了这些命题。研究发现,特定形式的国家介入乃是社会资本得以发展和增进的必要动力;居民区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异,必须和国家介入的类型进一步联系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08,(4):13-16
本案例是上海市民政局为了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地在上海举行而策划和执行的一系列重大公关活动。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特奥会”)是2007年上海的一大盛事,它汇集了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4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2万多名运动员家长、专家和嘉宾,以及各个行业的志愿者的共同参与。同时,特奥会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约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媒体机构参与本届特奥会报道,8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对特奥会开幕式进行了转播,这在特奥会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次特奥盛会不仅是上海向世界展示自身特色和形象的舞台,更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口。 举办本届特奥会涉及公众多,持续时间长,媒体大量关注,社会影响巨大。从在中国推广特奥会,形成公众认知,引起社会关注,吸引市民参与;从如何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成功聚汇世界智慧与力量共襄盛举,到接待、开幕、比赛、闭幕……等各项活动精心策划与执行;从新闻发布活动策划、保证与运动员的有效沟通、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成功运用,到如何借助这一盛举向世界说明中国,提升上海城市形象,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等等,每一个环节所面临的挑战都是空前的,整个活动的策划、圆满执行更是具有开创性、示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张万花 《职业时空》2005,(16):32-33
公务员是代表国家和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由于公务员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或居于国家的领导岗位,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或行使国家行政的特定职能,拥有一定的权力。他们的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质量,直接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广大社会成员有着有形与无形的影响。少数公务员的道德失范行为不仅破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而且扰乱了社会道德秩序,削弱了人民大众对道德重建的信心。因此,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公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我国人事行政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据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老年人口已超过1.67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目前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中国社会需要适应这种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治理道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经历了全能国家治理、发展型国家治理,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治理又迈进新时代。目前中国国家治理尚有许多问题与难题,但其治理模式仍然能够为当下以及未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国家治理范式。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国家治理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部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在民族、法治、个性等文化传统方面是缺乏的,与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由后发行的现代化的特点决定的。本文从介绍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由社会失序引出社会秩序的定义,进一步讨论社会转型期社会秩序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