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莲”活动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这一古老活动的影响下,以“采莲”活动为主要对象的“采莲”诗词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大主题.纵观“采莲”诗词发展的过程,从屈原作品中类似“采莲”的作品到近代“新月派”诗人朱湘的《采莲曲》,各个时期的“采莲”诗词在遵循文学传统惯例的基础上又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中国诗词艺术成就斐然的唐、宋,更是表现的明显,两个时期的采莲诗词在场景描写、抒情特色等方面均表现出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2.
杨晋峰,1959年生。大专学历,山西省榆社县人。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会员、晋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晋中市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县美术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县诗词协会副会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入选《艺术丰碑·中国书法史籍》《中国当代名家》。获第六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赛金奖,并入选《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家大典》等多种书籍、、获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入选奖。被授予“中国书法、美术百杰”、“盛世中华·第二届全国时代文艺家”。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艺术品巡展,荣获“达芬奇国际艺术大赛银奖”,被多家权威部门认证为“共和国百位书画名家”称号。  相似文献   

3.
《水浒》是一部以精雕细琢为特色的现实主义巨著,其诗词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书中那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体现在诗词中的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人物刻画的现实性,一是自然景物的社会化。这些诗词,对把握“官逼民反”这一主题,领会“梁山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是中国诗词史上第一次以“昆仑”为题并将其作为吟咏对象的作品。该诗气势磅礴、立意高远,可谓是中国诗词中豪放之典范,表达了毛泽东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宏伟抱负和“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追求,具有高超的艺术魅力、超凡的思想高度和卓越的政治价值。国内外多名译者翻译过《念奴娇·昆仑》,但由于身份不同、专业素养和翻译思想以及读者意识方面的差异,译者行为存在差别。本文以三个译本为例对《念奴娇·昆仑》进行译者行为研究,通过分析五位译者的翻译外社会行为和翻译内语言行为,探索翻译内外联系和不同译本特点。研究发现,五位译者的翻译内行为与翻译外因素息息相关,其译本各有千秋,不同程度地传达了毛泽东诗词的意旨、风格和诗人形象,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1年第3期上,刊登了我的《诗词鉴赏中的审美意象再创造》一文,在该文中,我首次提出了“化象”这个新概念。不久后,1991年11日12的《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第12期的《新华文摘》等国内主要报刊相继摘要刊载,产生了较大影响,“化象”成为接受美学上的一个新课题,提了出来。化象的提出,是以承认本文自身包含一定意蕴为前提的。我把由创作到接受,看成是一个互相关联的三步曲。为阐述方便,这里提到的本文,一律以诗词为例。诗人感触到的是现实中的具象,具象经过诗人的深刻感受与心灵的加工,成了诗词中的意象世界;接受主体深入到这意象世界中,经过深刻感受与心灵的加工,便创造出了化象。由现实生活中的具象变成诗人诗词中的意象世界,再由意象世界变成读者头脑中的化象,这便是我所构想的艺术创造的三步曲,这才是艺术创造的完整过程。只有形成了化象,对诗词来说,其创作才算最后完  相似文献   

6.
脂评在《红楼梦》第一回就指出:“余谓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是的,《红楼梦》里有那么多诗词歌赋,可谓美不胜收;但如果把“传诗之意”仅仅作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只看到了现象。在二十五回,脂评又指出:“余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这句话就更为深刻了:着眼于全书的传诗之意,则全书之妙皆从诗中“泛”出。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以脂评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曹雪芹继承并创新古典诗词的艺术传统的巨大成就,是我们深入研究《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课题。发扬古典诗词表现艺术的传统,是《红楼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五年前后,一向高喊对古代文化遗产要“砸烂一切”、“彻底决裂”的“四人帮”,突然对古典诗词发生了“兴趣”,江青多次吟咏唐宋诗词,张春桥在暗室里写下《有感》;“四人帮”的御用工具“梁效”几乎同时在七五年二月抛出了三篇评论古典诗词的文章,即《论刘禹锡的政治诗》(载《红旗》1975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刘诗》),《论李商隐的无题诗》(载《历史研究》1975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李诗》),  相似文献   

8.
鞭辟入里富有新意──读徐涛《毛泽东诗词全编》曾祖荫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进程,充满着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和毛泽东本人以改造旧中国为己任的共产主义壮丽理想.闪烁着革命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四毛泽东诗词用的是旧体,所谓“旧体”是相对于“五四”以来的新诗说的。旧体是我国诗歌的传统形式,主要是诗和词,所以我们把包括毛泽东诗词在内的旧体诗统称为诗词,以示与一般新诗的区别。我国诗歌有着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这个传统一般认为是从《诗经》开始的,后来经过汉乐府、唐诗、宋词的发展变化,而到唐宋时代基本定型。毛泽东诗词所用的旧体,从体裁形式到表现手法,基本上是对自《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歌传统艺术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中运用诗词刻划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运用诗词、集句、对联、铭文、偈语等韵语来刻划人物,正是在继承中国古典小说这一传统民族艺术手法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为当代文学创作丰富了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下面从《李自成》小说中的诗词与小说情节结构的关系;诗词与小说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以及这种艺术手法本身的特点,这三个方面试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梅花具有迎寒傲雪的气节,芬馨高洁的品格,古往今来多少诗人词人吟咏梅花,赞颂梅花,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然而,文学史上卓然杰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咏梅词,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李清照的作品多所散佚,在仅存的各家公认为易安词的四、五十首中,咏梅词就有五首.即《渔家傲》(雪里已知)、《玉楼春》(红酥肯放)、《诉衷情》(夜来沉醉)、《满庭芳》(小阎藏春)、《清平乐》(年年雪里),各以其独有的特色闪现着思想与艺术光彩.本文仅从李清照咏梅词“煞拍”的艺术构思入手,对其咏梅词作一点初步的探讨.我国的古典诗词一向十分讲究结句.历代的诗话词话中所谓“以景结情”、“以情作结”,“本位收住”,放开一步”等等,都是就诗词结尾的手法而言:白居易在《新  相似文献   

12.
“文革”中,周振甫为文学青年讲古文历时两年,却分文未取大约1971年底光景,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段,我20岁出头,觉得烦闷,便看各种闲书。因为爱好的关系,多是看古书,盲人摸象,杂乱得很。忽然一天,朋友李君来告,说可以拜访一位老师,请他讲讲古文。我问是谁,答日周振甫先生。听了很是惊喜。因为我对周先生仰慕已久。60年代初,周先生以首出《毛主席诗词浅释》和《鲁迅诗歌注》两书知名。周先生1962年出版的名著《诗词例话》,我曾读过。这本书从古代诗话、词话和诗词评论中择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加以分析和发挥,对中国古代诗…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时代人们欣赏情趣的变异,很少有人对《三国演义》诗词问津。本文以解放后整理出版的普及本《三国演义》保留的206首诗词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这些诗词在全书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像章回中的“文眼”一样,涵盖了近百个历史人物性格和数十次历史事件的史论史评,包容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表现了小说家的艺术构思,构建了小说叙事视角。总之,其基本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艺术功能、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革命家在经纶之外以诗词为余事,抒情述怀,这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不乏其人。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陈毅同志就是突出的一个。他虽戎马生涯,却不废吟咏。正如臧克家所说:他“上马杀敌,下马吟诗”(《学诗断想·陈毅同志的诗词》),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指挥员,同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从一九二○年发表《伊》开始了新诗的创作;从一九二五年对郭沫若的新诗作出“气宇宏大,是有希望的”(《我们的生  相似文献   

15.
“三美”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首先要考虑“意美”,同时要兼顾“音美”和“形美”。《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名作,笔调细腻,自然婉约,许渊冲应用“三美”原则,对《声声慢》进行了英译,其英译作品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6.
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套洋洋五百万言,厚厚十大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反映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成就,“不失是一部空前巨著,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自有新文学以来最有系统、最巨大的整理工作”,“在中国文化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大系》的编辑思想及其成就,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是古代妇女婚姻生活情感的艺术表现,以“深情”、“忧愁”、“悲苦”、“怨恨”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构成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线,给中国文学史宝库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精神是一种阴阴开阖、俯仰自得的精神,中国艺术的灵魂常常蕴藉在空间境界里。这,在中国诗史和中国画史上,都得到充分证明。所以传统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讲究“空”的艺术,或者说讲究“虚”的艺术。以魏晋为界限向上推,中国诗画艺术中的“虚空”意识应该是由《楚辞》而生发起来的,《楚辞》是这种艺术精神屹立在先秦的源头的标志。其中《九歌》尤为昭著。  相似文献   

19.
茅盾一生的诗词创作,从1927年8月所写新诗《我们在月光底下缓步》、《留别云妹》,到1980年11月逝世前不久为友人题诗《赠丁景唐》、《怀老舍——为絜青夫人作》,在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岁月里,共留下了150余首诗词。这些诗词作为茅盾整个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就其创作数量,还是思想艺术成就,均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在茅盾一生的诗词创作中,尤以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两个时期的作品更为值得研究。本文限于题意要求,集中论述对于茅盾抗战诗词的学习体会。茅盾在晚年写作的《回忆录》中曾经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犹如一幅笔墨淋漓、声色俱佳的音画,它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艺术的演绎和诠释它,对于开拓和创新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