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银发浪潮汹涌而至,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可以长寿,但长寿不一定健康.如何改善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社会压力变为社会动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社会问题.笔者对长春市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访谈,考察老年人健康状况;从社会支持利用度、负性生活体验度、主观生活满意度三种维度分析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以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视角剖析解决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极具典型意义的苏州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虽然较好,但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是,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给老年人提供就业的机会,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满足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需求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在对广西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进行调查后可知,应把城市老人养老意愿与需求状况,作为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政府应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发展城市老人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适合老人就诊的医疗机构和养老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作用,做好老人的照顾和看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晚年生活质量影响着老人的幸福感,通过对城市老人晚年生活满意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城市老人总体生活情况与生活质量。通过对于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城市老人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对于目前晚年生活状况比较满意。在物质生活方面,多数城市老人享有退休金,目前的退休收入可以满足物质方面基本需求,总体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精神生活方面,城市老人对于精神生活满意程度低于对于物质生活满意程度,部分老人认为社区在物质建设、娱乐活动种类与数目以及社区服务等亟须需改善。调查数据表明,对城市老人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个人因素、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等。因此,提升城市老人生活质量应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与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等途径来实现,具体为改善小区设施建设、增加小区娱乐活动数量与种类、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等,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经济收入、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等是影响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上海市某街道的调查资料显示,城市居家老年人社会支持脆弱,心理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女性老人和高龄老人的生活堪忧。为此,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收入,在社区层面建立专业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接近两亿人。这些老年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年人,如何保障他们的赡养权益,已成为政府、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民生课题。本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城市生活的空巢老人的赡养权问题从物质赡养、生活赡养、精神赡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府、社会及家庭应从强化物质保障、提高生活赡养能力及关注精神赡养,来切实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享晚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有所养"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因此,加强老龄工作成为时代急需的要求.如何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过程中的经济需求、社会生活照料需求及精神慰藉需求,目前政府和学界关于老年养老已经达成共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和机构照料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模式.本文旨在探索实现这种三位一体模式的社会支持体系及建立相应专业化、职业化的为老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8.
调查小组对梅州市丰顺县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空巢老人问题在梅州市丰顺县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由于生活的需要,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一些老人独守空巢。而这些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比如生活难以自理,老人感到孤独等。政府针对老人切身问题的解决力度还有待提高。对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关爱空巢老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老年人抑郁(GDS)、孤独(UCL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等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北碚区50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空巢老人孤独、抑郁与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抑郁显著大于城市;女性空巢老人比男性更抑郁孤独和抑郁;随着年龄增大,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减弱、孤独和抑郁显著增强;无子女空巢老人相对于有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差、孤独和抑郁更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孤独与抑郁水平越低,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丁志宏  张岭泉 《兰州学刊》2012,(1):119-122,118
社会发展适应是城市退休老人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退休老人总体社会发展适应并不好,并存在受教育程度、健康、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城市退休老人能否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他们的自然特征(年龄,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他们所具有的"资源"关系密切,如受教育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情况、社会网络等。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让城市退休老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社会在他们的资源上"增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上升,失能老人规模不断扩大。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面临支持网络体系不健全、长期照料保险体系欠缺以及照顾规范化、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严重缺位的状况。建立、健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法律保险保障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的介入可以为长期照料服务发展提供专业化保证,这是解决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丁志宏 《兰州学刊》2012,(11):150-155
积极老龄化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在退休老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城市退休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并不高,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政治面貌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老年人是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受其人口特征、资本因素、时间因素、组织因素和奉献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及解决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精神以及养老服务的缺失。本文从宏观背景、客观因素和独特因素等三方面对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城市"空巢"老人需求缺失问题,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它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来保障,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城市空巢老人自身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5.
1980年底,我们在徐汇区新乐街道复南里委,对退休龄以上的老人(包括相应年龄的无业老人)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设计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法”,抽样的比例为10%。调查的方法为个别访谈法,通过被调查者自填和调查者代填问答法取得资料。 兹根据调查样本中110名非在职老人的资料,对老人的家庭地位与处境的现状、原因、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出现了"留守老人"这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方式对韶关市风湾镇的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中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卫生医疗和精神慰藉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韶关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缓解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 旅大市从一九四八年开始由劳动群众入股集资办消费合作社,联合手工业者建立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又对手工业和小商小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一九五八年街道居民和职工家属又办起一批街道工厂;这些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多年来这些合作社和小工厂,已有不少发展成为具有定向产品和一定生产规模的大集体企业。粉碎“四人帮”后,这种城市集体所有制经济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旅大市的差距还很大。这里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行政策和工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目的 1995年9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尺度。”妇女参政既是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的重要战略目标,又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首要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妇女观认为,人类的彻底解放,只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低龄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低龄老人失落感与孤独感较低,心理状况较好;低龄空巢老人与低龄非空巢老人在失落感和孤独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次序分析,发现与配偶居住情况、与子女关系等因素对低龄老人心理状况影响显著,而是否空巢、其子女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均未对低龄老人心理状况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低龄老人对于子女的精神养老需求较低。而对于精神养老而言,更应该强调对无配偶同住的老人进行必要的关心;强调子女与老人的关系,而不是强调老人与子女居住状况。  相似文献   

20.
对苏北农村老人的生存状态的调查发现,该村老人经济拮据,从政府和子女中得到的补助非常有限;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慢性病的较多,不少老人存在“有病不治”的现象;老年人与子女互动少,子女的情感支持缺位。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不具备建立社会养老制度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倡导孝道复兴,挖掘和发挥传统孝道文化的价值,强化子女对父母的养老责任,将有助于改善农村老人生存状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