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河山壮丽。勤劳而智慧的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建筑起一座座著名的城市。这些古城是我们文明古国的见证。苏州,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就苏州历史沿革的情况,作一些粗略的考证。一、得名的由来与变化苏州,这个特定的地名,在历史上,与其他古城一样,有着一个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它先后有吴、阖闾城、姑苏、吴城、  相似文献   

2.
苏州,“吴故都,控带楚越,形势风物,自为一都会”。自隋开皇元年废吴郡建称苏州以后,称谓又有几度变更。宋、元代曾易称平江。初名始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18年)建平江节度军,故升为平江府宋平江城即是平江军、平江府及吴县、长洲县等军政机关驻地。元代沿称平江路,属江浙行省。稽核今尚珍存之宋《平江图》碑刻,可知平江府址与现苏城地理位置大致相当。究“平江”称谓之原委未见载述于宋、元史地理志。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元都水监任仁发水利议答称曰:“苏州地势低下,与江水平,故曰平江,故曰泽国。”《苏州府志·水利》(卷九)、《吴县志·水利一》(卷四十二)摭引见同。据此,“平江”一称因水得名(苏州一名则取自城西南之姑苏山)。然而此处的“江”显然不是指古籍中常以“江”为专称的长江,因为苏州自古上承下泄之水道均源出于西南之太湖,素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六月中旬,湖北省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四队社员在汪家咀大市河南岸掘出一个殷代打击乐器铜鼓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铜鼓由鼓身、身上饰架和身下圈足形鼓座三部分组成:鼓身纵剖面呈倒梯形,上宽下窄,上宽49、下宽39厘米,鼓面路近椭圆,径39.5×38厘米;鼓身上部饰架呈马鞍状屋脊形,高16.5、上宽21,下宽15.2、厚约7厘米,架中部靠近鼓身处有一个门穹形对穿透孔,圈足鼓座高17,长×宽,28×19.5厘米,足下四处缺口高约6.5,宽约7厘米。鼓面通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八年四月在苏州市瑞光塔发现了一张北宋咸平四年(公元一○○一年)刻本的《大随求陋罗尼》经。许鸣岐同志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期《文物》上发表了《瑞光寺塔古经纸的研究》一文,认定此经为北宋咸平四年杭州刻本。许文说:“刻印《陀罗尼》经咒(汉文)皮纸的产地:经咒是北宋初在杭州刻印的。当时杭州盛产皮料纸,故经咒所用皮纸,应是当地所产。”笔者对此经初步研究,认为可能是苏州所刻。为了论证此经是苏州刻本,先把此经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1980年5月25日上午,扬州东风砖瓦厂在萧山工地取土时,发现古代铜钱十数枚,其中还有一枚“得一元宝”。“得一元宝”铜钱为唐代史思明叛唐时于洛阳所铸造,时间为公元759—761年。由于这种铜钱铸造时间短,数量少,当时就不易求,现保存于世的更少,因此十分珍贵。故民间流传“顺天易得,得一难求”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