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
一种幸福
这个礼拜六,是我们班的第一个班会。由于期中考试成绩上升了12名,进入前三名,我自然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打了儿个电话催父亲来开会。天气很冷,但父亲很早就来了。我没有把第三名的事告诉他——想最后给他一个惊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夫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8-29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学生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生动活泼、自然有趣、情韵十足的。学生学识、生活积累、思想情感贫乏造成不会写作,认为写作是苦差事。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痛快、潇洒地施展。这样,我们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命题——写作——上交——批阅——发还的作文教学程序,代之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3.
何永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1-22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活泼自然、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血肉饱满、情韵十足的,写作不应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替学生想想: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累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我们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痛快、潇洒地施展。 相似文献
4.
在女生的穿戴中,再没有什么比鞋子更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人格内涵及性格特征了。鞋子也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品位的象征,连一个人的审美取向也明显地体现在她所选择的鞋子上。非常善于打扮自己和爱惜自己的女生往往是特别钟爱鞋子的,常常会成为各种鞋子的收藏者,穿着的舒适和用途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对鞋子和自身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作文与生活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申屠烈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6-17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如何使我们的孩子在习作中真正有话可说,有真正的东西可写,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思的问题。提倡感悟式的生活作文,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纯真的美,感悟现实的生活美,感悟人性的美与丑,我们的孩子就会觉得“作文,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7.
邹永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95-96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只在作文课上按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而轻视了作文课外的作文指导。这样进行作文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因生活素材不多,感触不深,写起作文来抓耳挠腮,最后只有胡编乱造,草草了事,每一次作文课都成为学生最头疼的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书声朗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苏轼《东坡志林》经典故事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字摩 相似文献
9.
徐敏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审视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在浓重的应试色彩中,为了紧扣话题,编造事实夸大其辞的有之,作文将他人的事例移花接木式的有之;内容干瘪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的有之;情感苍白,虚情矫情,比比皆 相似文献
10.
方建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9-40
作文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已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物及思想,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重心的情。 相似文献
11.
笔者多次参与中考改卷发现,浮华矫饰的作文日益增多,而质朴本真的文章减少,文章失去了清纯真朴之色。写议论文是“开头+名人名例+结尾”,写记叙文套用名人名例或概括若干事例在加上几段议论抒情。文章没有“我”的生活体验,没有厚实的内容,以致读来花里胡哨,不留印象。我们认为能感动人的还是质朴本真的作文,它应该成为作文的重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杨秀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59-61
目前,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作文内容空洞、文风不正,肤浅、庸俗,模式化,缺乏真情实感的严峻现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现代生活大系统脱节,学生被禁锢在狭窄的教室里和有限的教材中,缺乏观察与积累,写作素材匮乏,导致原本生动自然、丰富多彩、情趣十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农村,是块广袤的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因而被许多文学家称之为产生“文学的摇篮”,许多伟大的作品都取材酝酿于这块肥沃的土地。农村学校的教9币应充分利用这一天然教材,用活这一天然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尝试,认为在农村小学进行开放式作文训练,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当地有利资源,创设各种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庄尾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42-43
一提到作文,大多数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显然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对作文并未产生好感。想要解决这个"无米之炊",必须有一个"源"泉取"材"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一方净土,一片灿烂的天空,几许作文的"灵感"……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的“立意”,就是指根据“话题”这个引子进行思考联想,确立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观点认识、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等等。它需要借助材料和话题的联系,透过现象,深入思考它的本质,探究它的现实意义,提炼出反映现实、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心意思和倾向来。 相似文献
16.
徐艳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7-28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17.
特感受
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们要学会多向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切不可人云亦云。以童话《三袋麦子》为例,文章主要写了小猪、小牛、小猴各得到了一袋麦子,或吃了,或存放,或种下并有收获,通过比较,揭示寓意。写读后感时,可以从小猪、小牛的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考材料作文的命题思想和形式有三个特点:
一、材料文体多样。除以往较多出现的寓言、故事、散文外,还出现了诗歌,例如四川资阳市引入昏心里话》,广州花都区引入冰心的《成功的花》,吉林题引入丹妤的诗《我们期待所有响亮的日子》;山东题引入艾青的诗《盼望》;淄博题引入《心中的太阳》的歌词等; 相似文献
19.
王同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8-59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写好事就是“三子”——车上让位子、上坡帮推车子、街上捡皮夹子,这种境况让语文教师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0.
杨伏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6-69
作文,这个亘古的话题,不知曾经引发多少人为之吟咏。屈原、李白用之书写快意人生,杜甫、陆游用之直抒胸中之意,他们正是凭借着语言文字的魅力,写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