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是产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观点以列宁 1921年秋的若干论断为依据。本文根据对列宁这些论断的研究和对列宁国内战争时期全部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提出,这一时期列宁无所谓“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列宁思想研究中的“左”的倾向,有利于理顺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思想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以“研究”列宁的名义,对列宁主义进行肆意的歪曲、诬蔑和攻击。这种所谓“学术研究”是资产阶级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严重的思想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列宁哲学思想进行歪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图否定列宁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为此,他们制造了种种谬论,本文在此略加批驳。 一 批判把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的谬论。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列宁的哲学观点“同马克思的观点是不相容的”;Z·A·约尔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认为,把欧洲联邦作为促使社会主义革命早日到来的“政治口号”,是可以接受并加以宣传的;但是从帝国主义的经济条件来看,欧洲联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是无法实现的,便是反动的.然而现时期欧盟的建立及其发展业绩,是不是说明列宁的观点错了呢?不是的.列宁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是客观而辩证的.欧盟在当今国际上除了发挥着一些积极有益的作用外,也不可避免地仍有着列宁所说的阻碍“民主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反动”倾向.列宁当年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欧洲联邦的评判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欧盟仍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列宁刑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刑法的“死缓”制度 ;二是坚持列宁“对罪犯实行强制劳动”的基本观点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第一 ,生产第二”的劳动改造罪犯的刑事政策和实践措施 ;三是在治党方面 ,坚持和完善了列宁“从重惩处党员干部犯罪”的刑事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5.
列宁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大师。在《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论文中,他结合前人和同时代人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俄国革命的丰富经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和“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发展是对立面统一”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20世纪问世的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持久的哲学著作,当首推列宁的《哲学笔记》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然而,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却常常把卢卡奇和他的思想、著作排除在研究和论述的范围之外,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某些基本观点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其次是只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看作列宁的哲学代表作,由于《历史与阶级意识》批评过反映论,便认为卢卡奇的思想与列宁的思想是冲突的。这是国际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来,报刊上有些文章对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概念不够“全面”;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已经带来了“危害”,需要提出“补充”,或给民主另下“定义”;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的观点,并不是给民主下的定义,也算不得列宁对民主的本质认识,而仅仅是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超阶级的民主观,为了强调民主的阶级性才那样讲的;还有的抱怨传统的民主观总是片面地  相似文献   

8.
把列宁所说“社会主义革命”区分为“政治革命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列宁有一个政治革命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李心华教授错误地认识列宁理论的出发点。李心华教授在文章中回避商榷对象的论述过程及使用的材料,不管商榷对象的论述过程正确与否,径直批评其结论,不合学术探讨和争鸣的规则,必然批评无力。其使用的材料即他援引的列宁论断,或者是商榷对象已经引用过的,或者是学术界人人熟知的,或者是同论题无直接联系的;他没有使用自己通过研究列宁文献发现的直接证明自己观点的新材料,必然论证无力,而且也不能显示他已经对列宁文献作过研究。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企图从列宁主义的发展源头来歪曲列宁的思想,为此,他们不但“研究”列宁在19世纪90年代及其以前的活动、著作,而且还对当时俄国的一般历史.社会思想史、工人运动史进行歪曲,资产阶级学者标榜自己所进行的这些“研究”的“客观性”,以便使人们相信他们.如L·费舍尔在他的专著《论列宁》的英文版前言中写道,他的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客观地、精细地研究了列宁的生平和他的历史地位”.实际上,他们所标榜的“客观性”,就是对各种机会主义、孟什维克、列宁思想的反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展开的论争虽由来已久,但仍有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或弄清楚,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形成阶段、其与马恩的“同时胜利”思想间的理论逻辑以及列宁是否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等是这些学术争论中比较重要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初步形成于1915年8月至1916年8月间;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恩“同时胜利”思想中所蕴含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因子,尤其是拓展了马恩思想中“一国首先胜利”的时间跨度;列宁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思想,但始终认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需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贡献 一、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宁又发展了,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  相似文献   

12.
时代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革命导师列宁曾多次指出,革命党人只有认识了所处的时代及其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战略策略。当前,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战略策略,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看待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 研究列宁的时代观,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知道,列宁时代观具有丰富的内容。比如,关于大时代的观点,认识时代基本特征重要性的观点,阶级中心论的观点,路标论的观点,蒸汽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的观点,多角度看时代的观点,等等。在此所讨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仅仅是列宁时代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列宁的时代观过时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即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曾多次提到“不争论”观点。我们学习邓小平这一思想,重温列宁的论述,就会发现,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正是列宁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发展。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对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在南巡重要谈话中,邓小平在谈到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说,“对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不仅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14.
尼尔.哈丁是西方“列宁学”著名的理论家,他在列宁主义的历史起点和思想来源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其他西方“列宁学”家的理论解释和观点。他认为列宁主义产生于1914-1917年间,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论反应,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产物。哈丁虽然在总体上因受其政治意识形态的偏见的影响而不能给予列宁主义以真正科学的理解和客观的评价,但他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列宁和列宁主义具有参考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勇于认识错误,同时又有着独立思考精神的经济学家,布哈林在列宁逝世前,就已经摒弃“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左”倾观点,成为新经济政策的拥护者。在列宁逝世后的党内分歧中,布哈林实质上成为列宁晚期思想的解释者、捍卫者,甚至还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近来看到有人提出研究哲学上的“圆圈”问题。哲学上的“圆圈”之说,是由黑格尔最先提出的,后来列宁对黑格尔的有关思想给予很高的评语。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更明确地表述了这个思想。虽然列宁当时未能对这一说法作出详细论证,但它堪称是一个带有闪光的哲学思想。现在提出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很得其时。列宁关于哲学上的“圆圈”的思想,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是怎样按照螺旋形的方向发展的。我们今天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确立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摒弃那种形而上学的直线性和片面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行进步伐,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本文想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我国报刊发表了一批有关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的学术论文,并且展开了一定程度的讨论。这对于澄清多年的混乱,推进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研究,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有些论文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论述,作为某一种观点的论据,例如作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或者作为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的论据,却没有具体分析这些论述的背景和内容,没有具体分析这些论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某一观点的论据,或者能否成  相似文献   

18.
列宁逝世前夕口授留下的一系列文章和信件,被史学界一些人称为列宁的“政治遗言”。邓小平在离职前夕,反复强调应对党有一个“政治交代”。列宁的“政治遗言”和邓小平的“政治交代”,基本思想都是对党的高层领导班子建设以及有关重大政治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当前研读他们的有关论述,并且对其作一比较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列宁的“政治遗言”,有下述重要的思想内容:其一,加强党中央委员会的团结和稳定,防止分裂。列宁逝世时,俄共(布)作为执政党虽然已有7年的时间,但是由于这一段时间苏…  相似文献   

19.
凯文·安德森是一位美国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是其研究列宁哲学的代表作。该书着重发掘了列宁在1914—1915年的哲学转向,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发现”,并考察了这种哲学转向对列宁后期著作以及对卢卡奇、阿尔都塞、杜娜叶夫斯卡娅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列宁对黑格尔的重读的确构成了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就此而言,安德森的研究颇有意义。但安德森夸大了列宁思想的转变以及黑格尔辩证法对列宁后期著作的影响。安德森继承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以黑格尔主义解读马克思—列宁哲学的理路,这对纠正机械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或许有一定意义,但如果想据此重新“发现”一个新的列宁,则显然是矫枉过正。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安德森作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固有的思维局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感兴趣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的指导作用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对于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观点,人们的看法就不同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历史哲学》这部著作的研究,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相比,究竟谁的观点更深刻呢? 诚然,如果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问题,列宁的摘要的确不如普列汉诺夫的《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一文那样首尾一贯、斐然可观。但是,如果把列宁的摘要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分析,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列宁分析精微、见解卓越,在一些基本观点上远远超过了他。列宁从两个方面对《历史哲学》作了总的评价,我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看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完整思想,即:就历史哲学关于历史问题的具体观点来说,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实的“萌芽”,但是,与科学的历史观相比,却成了过时的东西。因此,我们对历史哲学的研究不能象在海滩上拾贝壳那样去拾取什么“经济事实”,而要按照恩格斯的指示,去揭示它所留下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列宁这一重要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深入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