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的框架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数理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将长株潭城市群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一般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将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模式对于正在谋求中原崛起的河南无疑是一大机遇.河南省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具有典型价值,因此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战略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以兵团13个师为基本空间单元,用综合指数法对兵团主体功能区进行了试划,根据划分结果,结合兵团"十二五"规划和各师"十二五"发展纲要确定出兵团师域的发展方向及功能,以此作为各师统筹生态环境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依据,明确各师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定位。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大创新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能够助推民族地区实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亦会受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影响,而教育发展也影响着规划实施的质量.主体功能区规划下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必须强调政府责任,在发展中全方位体现主体功能类型,并实现教育政策与其他配套政策的协调.具体而言,就是要在这些区域的教育结构调整、补偿制度建设和教育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推进改革,回应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边疆地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创新。由于受经济、社会、区位、生态环境和国防安全等特定因素的制约,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边疆地区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主体功能区区域规划中的利益冲突,创建政绩考核与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协同。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但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如人的富裕与地区富裕之间的矛盾,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局部管理与全局管理之间的矛盾,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有待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进行沿海滩涂功能区划,是推进海洋及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基础,也是有效保护沿海滩涂的重要举措。沿海滩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之间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实现沿海滩涂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需要根据滩涂种类的差异,进行功能区划。沿海滩涂功能区划应该建立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的。沿海滩涂功能区划成功实施的关键,是确立合理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划分体系及指标的设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四川限制开发区域划分为农业区和生态地区.农业地区的功能定位是:以提供农产品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四川农业地区成为保障全省农产品供应与农业安全的主体区域,而四川生态地区的功能定位则应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需要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应对气侯变化政策等7个方面的政策配套.  相似文献   

9.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创新.主体功能区划分之后,设计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就成为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当前,学术界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研究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均衡分析引入区域政策研究.认为政策均衡是一种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的折衷均衡.本文还探讨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研究的技术路线,并从提高区域政策效率、增强区域政策的有效供给能力的角度,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区域政策所针对的区域问题,以及区域政策供给重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广东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在空间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式,对构建广东省未来发展新格局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进行主体功能区划规划,以优化广东省发展空间为目标,提出“一圈、三群、四带”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纲领,其中指出:“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形成‘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本文通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和国土空间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土地利用模式,可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业空间布局既要立足于城市功能定位,又要为实现城市功能服务。文章基于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在分析合肥市当前产业空间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合肥市省会功能总体定位和五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分别从战略功能定位、发展功能定位、基础功能定位三个层次提出合肥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设计,并结合圈层理论提出合肥市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路径,对合肥市省会功能的发挥及各主体功能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构想,高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分布广泛,它们的主体功能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提供生态功能区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所以.该地区的保护和重建应采取包括广泛宣传青藏高原保护与重建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适度进行生态移民以及创设土地发展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的合理划分是基础和关键。而合理划分的前提是对各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划分会产生不同的对策,它涉及并影响到区域收入差异、增长率差异、区际经济联系等方方面面的研究和测定。辽宁十四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分,更进一步说明区域划分与功能定位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对辽宁十四个城市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辽宁新的经济区划的设想、原则、目标、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出台,完善了中国国土规划体系,并从制度上落实了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规划》的落实因为缺乏全国可比的标准,无法建立可行的利益补偿机制而遇到了受限地方不配合的内在阻力以及来自制度环境的外在阻力。为了化解这两重阻力,在《规划》框架内,提出了省级分区及其开发强度确定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明确划分出补偿区域和受偿区域及其补偿标准,为构建合理科学的区域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区域利益均衡,推进《规划》的执行与落实。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和内涵,认为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是区域国土资源主体功能互补与开发秩序重组、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有力举措。提出了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将在介绍日本农业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与分析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农地政策的相关思考,针对我国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推动农地改革、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监管、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实施农地主体功能区划分,建立农地信息数据库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财政政策是主要的制度保障,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难点在于完善省级主体功能区财政体制。本文以四川省为例,设计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财政政策的框架,并且提出了均衡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制度进行公式化、标准化运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县域创新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文章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区域经济四个方面构建县域创新能力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江西省2017至2019年100个县域的创新能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总体得分呈“非均衡性”现象突出。为深入分析其原因,进一步从地理空间视角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县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县域创新能力未体现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特征。基于研究结果分析,提高县域创新能力应明确县域主体功能区定位,注重功能区创新差异化发展,以合理分配创新资源为重点,持续优化功能区县域特色产业,制定精准帮扶规划,打造江西省县域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0.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末《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正式得到国务院批复,大小兴安岭建设生态功能区的意义也从一省的区域经济规划升级成国家战略。在建设功能区的过程中减少居民对环境直接破坏是保护的主要思路,而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对城镇化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