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险法》实施后,业内对查处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行为的职责分工问题存在争议,实践中,由此引发了一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纠纷,甚至是刑事案件。本文试从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涵义、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社保费并加收滞纳金的法定主体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的主要方式,同时,对劳动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有关侵害社会保险权益行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论述对查处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行为的职责分工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案情简介赵先生是某市某公司员工,2006年7月入职,月平均工资4500元。从入职以来,公司均仅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从2006年的810元逐步调整到2012年的1500元,尽管赵先生多次向公司提出,要求按照其全额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但公司一直不予理会。2012年3月中旬,赵先生以公司未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为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随后,赵先生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依法为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并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司则抗辩称,社会保险费由公司和个人缴费两部分组成,由公司向该市社会保险中心缴纳。多年来,公司全部按照社平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该市社会保险中心从未要求其整改过。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王某原系甲公司员工,2008年1月1日,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同年12月,王某以家里有事为由书面提出辞职,经办理相关手续后离开。之后,王某以甲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申请仲裁,要求裁决甲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补缴工作期间未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其申请称,甲公司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导致其辞职的主要原因,只是因害怕写明原因后,公司不同意其辞职也不为其办理相关手续,才将辞职原因写成家里有事,但甲公司侵犯其权益是事实,且劳动关系已解除,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补缴工作期间未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相似文献   

4.
花磊 《中国劳动》2012,(8):51-52
案情简介陈某系上海市城镇户籍人员。2009年起,陈某开始为某传媒文化公司从事报刊运送工作,公司未与陈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每周一、三、五,陈某根据公司的安排将报刊送至各个销售点。2011年11月,陈某偶然发现,公司从未为其缴纳过社会保险费,遂向公司提出,要求缴纳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公司却拿出一份承包协议,称根据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书,双方建立的是承包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公司无义务为陈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双方就此发生争议,陈某只得诉诸仲裁。仲裁委经审理后查明,陈某在为公司从事报刊运输的过程中,公司对陈某运送报刊的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5.
陈默 《中国劳动》2004,(1):44-45
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不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大量存在,由此造成劳动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或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很多。实践中,劳动仲裁机构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处理这类案件时,许多案件是通过调解促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让一步”来解决的:要么是用人单位同意缴纳而劳动者同意降低缴费基数或缩短缴费年限;要么是用人单位仍然不缴社会保险费,但向劳动者支付一些现金作为补偿。表面看,这些矛盾与纠纷得到了化解,但实质上,这种调解行为曲解了法律,调解的结果侵害了劳动者与国家的利益,因而调解解决社会保险费缴纳纠纷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是邻水县环保公司的职工,由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我缴纳社会保险费,也不履行代扣代缴我个人缴费部分义务引发劳动争议。经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一方仍不履行缴费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我向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县法院受理后以“社会保险费应由劳动保障部门通过行政程序征收,而不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按民事争议进行裁决为由,裁定不予执行,致使我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我认为,县法院的裁决不合法。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正案由温某于2012年9月1日到某公司上班,公司未与温某签订劳动合同,未购买社会保险。2013年10月7日,温某以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以邮件形式向公司送达了辞职申请书,并于10月14日领取了当月工资后离开公司,此后未再上班。后温某将该公司诉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公司向其支付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和一个半月的经济补偿金。裁决结果温某提出的双倍工资的请求得到了支持,但温某提出的由于该公司未为其  相似文献   

8.
问:刘某于2011年3月到某用人单位工作,双方签订了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合同第九条约定:"乙方的月工资为880元,社会保险费补贴300元(含甲方应承担部分),社会保险费补贴由乙方领取,自行向当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刘某领取社会保险费补贴后,并未向当地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请问,该合同条款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刘某以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辞职,企业是否应支付其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某化纤公司因处理职工不当被职工诉至仲裁委败诉后,又因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裁决,并拒发申诉人的工资和拒缴社会保险费被二度送上被告席.日前这起发生在山东省惠民县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仲裁机构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相似文献   

10.
江油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近日对该市人民法院一缴纳社会保险诉讼案的审理判决很不服气。起因是,该市一企业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引发争议,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并作出裁决后,用人单位不服起诉到法院,市法院受理后做出了“不予处理”的判决。法院做出此判决的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行为,因此法院认为,由此引发的争议不属于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故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于社会保险的诉讼请求不予处理。据了解,该案并非个别,近一年中江油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有几起关于社会保险费缴纳争议案件仲裁后,单位不服裁决起诉到法院,都得到了法院同样的判决。对于这样的判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难以理解,他们认为,按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引起的争议理应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法院如果对这类诉讼请求不予处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合法权益就不能通过劳动争议诉讼途径得到维护。鉴于在是否受理社会保险争议案的问题上与法院存在分歧,江油市通过绵阳市劳动保障局向省劳动保障厅提交了一份《关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  相似文献   

11.
案情简介 1998年8月22日,申诉人张某到被诉人处(东方机械厂)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6年4月18日,被诉人口头通知与申诉人解除劳动关系.因被诉人未为其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申诉人张某于2006年4月26日遂以东芳机械厂为被诉人申请劳动仲裁,并向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提供了被诉人的地址、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12.
<正>案情简介顾某原系C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股东,后由于股东之间的纠纷,2013年1月8日起,顾某不再担任C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4年5月16日,顾某不再担任C公司法定代表人。自2013年1月1日起,C公司未向顾某支付工资,但为顾某缴纳社会保险费至2014年11月。2014年11月26日,C公司为顾某开具退工证明。期间,自2013年8月起C公司的办公场所搬迁至新址后,顾某未再至新址上班。顾某提起劳动仲裁,要求C公司支付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  相似文献   

13.
<正>案情简介案例1:甲于劳动合同期内向A公司提出辞职,公司表示同意,但要求甲按规定继续工作30天。一星期后,甲表示不辞职了,A公司拒绝接受甲撤销辞职。双方为甲能否撤销辞职而发生争议并申请仲裁。①案例2:B公司安排乙出差,乙以家庭困难拒绝。2011年9月28日公司再次安排出差,否则辞退,乙仍然拒绝。10月11日,劳动合同期内乙以公司拖欠工资为由书面辞职,注明离职日期为11月10日。10月18日公司以乙违纪予以开除。乙以公司违法解除为由申请仲裁,仲裁裁决B公司支付赔偿金18000元。②案例3:2011年8月4日,丙于劳动合同期内因个人原因书面辞职,注明离职周期为一个月。之后丙继续工作。9  相似文献   

14.
<正>案情简介李某于2016年1月13日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称某保险公司违法解除其劳动合同,现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公司则称:2015年9月10日,招用李某为营销经理,并与李某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4个月。试用期期间李某没有完成公司的季度营销指标,故公司于3个月考核后,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15.
基本案情 2014年5月28日,被告张某某受聘于原告伊春某旅游酒店有限公司,从事工程员工作.至2015年9月10日,被告以原告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及未给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离开原告公司.后于2015年9月14向带岭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与原告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并要求原告公司支付其各项损失费用66136元.  相似文献   

16.
刘女士1989年4月与某服装厂签订了8年的劳动合同,1997年又续签了3年的劳动合同.1999年末刘女士要求辞职从事个体经营,企业未准.为防止刘女士不辞而别,企业于2000年1月开始扣发了刘某的工资报酬(计3个月2550元),2000年3月合同到期,刘女士不理会厂方是否同意,口头打个招呼后就离开了工厂.刘女士离厂后,企业扣押了刘某的个人档案,考虑个人档案的问题,刘某未对劳动报酬问题进行追究.2001年4月,企业将刘某的档案移交给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同年7月刘某获知后随即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申请,要求该服装厂补发其在企业工作期间的3个月劳动所得2550元.劳动争议仲裁委以刘某"超过申诉期限"为由未予受理.同年10月,刘某又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受理了此案,责令企业支付刘某的劳动所得2550元,并加发25%的经济补偿金637.50元,共计3187.50元.鉴于企业的积极态度,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建议免除了对该企业的行政处罚.此事得到处理后,刘某对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大加感激之词,而又多次在公众场合抱怨劳动仲裁部门不立案、不调查,没有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聂辉 《中国劳动》2013,(6):55-55
案情简介■徐某于2011年10月21日到某城市广场工地从事木工工作,该城市广场项目系某建筑公司承建。2012年6月13日,徐某在工作中受伤。8月10日,徐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与某建筑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某建筑公司为徐某缴纳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的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8.
案情简介 湖南某公司职工汪某和李某两人因违反公司的有关规定受到处罚后,两人不服气而主动辞职.辞职后,汪、李两人向公司提出要求补发在公司工作两年时间内的加班工资,遭到拒绝.2001年8月初,汪某等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办递交了申诉书,并提供了有关证据.8月14日仲裁委正式受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仲裁作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一个主要救济途径,其地位日益突显。但由于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并未对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与劳动仲裁部门、社保机构与仲裁机构职能交叉甚至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样的劳动争议问题,如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可能对劳动者的维权成本、维权结果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目前缺乏制度界定的前提下,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承担的行政职能出现了一种仲裁化的倾向,这就引发了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劳动保障监察行为仲裁化倾向劳动保…  相似文献   

20.
<正>案情简介■徐某于2011年10月21日到某城市广场工地从事木工工作,该城市广场项目系某建筑公司承建。2012年6月13日,徐某在工作中受伤。8月10日,徐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与某建筑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某建筑公司为徐某缴纳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的社会保险;某建筑公司支付徐某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