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入世后的中国与替代国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其主要原因是外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对我国出口产品采用替代国制度。本文以中国入世为背景 ,分析了替代国制度存在的法律依据、各国关于替代国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等。在此基础上 ,对入世后中国如何应对替代国制度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析替代国制度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成为世界各国对付不公平贸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在反倾销法案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提出替代国制度,借机利用这一工具构筑起贸易壁垒,推行单方贸易保护主义。由于替代国制度存在不可类比性、不可预测性、不公平性和不确定性,我国政府应深化改革,加强外交,尽快改变“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角色,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此外,我国企业应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或个案待遇,争取分别税率,选择并提供好替代国信息。  相似文献   

3.
根据欧盟反倾销立法上对替代国的模糊规定、对华反倾销中使用替代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替代国选择随意性和不公正性等问题 ,提出了优先选择“本国最具有可替代性的企业”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WTO与我国反倾销法中的司法审查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基本符合WTO协议的规定,但亦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尤其是与WTO《反倾销协议》相联系的司法审查制度十分薄弱。我国应该改革反倾销法的立法体例,由全国人大制定反倾销基本法并在基本法中专章规定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不仅要设立反倾销司法审查的专门管辖法院,明确司法审查的诉讼主体,拓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而且要将正当程序纳入司法审查标准之列,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反倾销法体系与独立公正的反倾销司法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5.
《1994年实施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即《反倾销协议》,是WTO重要的法律文件,对世界各国,尤其是WTO成员国的反倾销立法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协议》虽然经过几次修改,条款得到不断完善和细化。但仍有许多方面有漏洞或过于粗线条,因此很多国家在进行反倾销立法和实施过程中会有滥用的机会,以致于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文章认为应该对《反倾销协议》进行适当调整,细化规定过粗的条款,明确模糊规定,强调或加重需要重视的地方,使《反倾销协议》更加合理化,使之成为保护和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问题是近年来关于反倾销法讨论的热点问题。尽管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也有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但是其在立法上的缺陷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应该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协议》的公共利益条款,扩大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范围,强调倾销产品工业用户的利益,从而避免《反倾销协议》成为纯粹的国内产业的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倾销与反倾销的双重冲击与考验 ,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损失。在我国成为WTO成员之际 ,研究WTO反倾销规则 ,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切任务。WTO《反倾销协定》的内容基本上是恰当的 ,但仍存有不足。检讨我国反倾销立法 ,也存在立法层次低、效力差、有些规定过于笼统、缺少司法审查制度等缺陷 ,这就需要在即将出台的的《反倾销法》增加具体的反规避条款及完善司法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反倾销立法有关期限的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WTO《反倾销协议》的某些规定 ,但仍有不明确、不完备之处 ,因而迫切需要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反倾销是WTO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法律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反倾销法制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但在立法层次、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仍存在某些不足。借鉴WTO《反倾销协议》,从立法层次、指导思想、倾销的确定、损害的确定、公共利益条款、反规避措施、反倾销调查和司法审查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前,反倾销中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将一直困扰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成为阻碍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瓶颈。欧盟美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定规则的共同点是都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以价格是否由国家制定条款作为判断市场经济国家的基础标准。反倾销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衍生出替代国制度,市场经济地位认定与替代国信息关系出现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并履行我国入世承诺,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随后又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近期国务院又对《反倾销条例》做出重大修改。本文将在介绍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法律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反倾销行政诉讼主体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滥用反倾销手段 ,进行“攻击”的主要对象 ,特别是进入 90年代 ,反倾销案数量剧增 ,成为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而且这种现象还随我国入世而呈增长的趋势 .如此频繁众多的反倾销 ,主要是国外不合理、不公平、歧视性的做法所致 ,当然也有我国自身的一些原因 .面对这种现象 ,从企业到政府都应深究其原因 ,寻找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际农产品反倾销对出口国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必须深入系统地对农产品反倾销的原因进行研究。国际农产品反倾销既有与一般工矿业产品相同的产生原因,又有源于农业产业内部诸因素自身特点或涉农相关政策调整等原因,前者构成了农产品反倾销的一般性原因,后者则是农产品反倾销的特殊性原因,一般性原因在农产品反倾销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特殊性原因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催化或方便了反倾销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反倾销诉讼有增无减,呈上升势头.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体"国家,随意使用"替代国制度",频频发起对中国的反倾销,使中国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西方国家针对"非市场经济体"的出口商品计价实行的所谓替代国计价法,往往在替代国的选择上随意或恶意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场经济国家,甚至用发达国家来做所谓的"替代国",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真实低成本人为认定为虚拟的高成本,从而将反倾销设定到出口企业无法承担的程度,使中国企业失去正常的国际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十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滥用反倾销已成为某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手段,严重扭曲了自由竞争的贸易秩序。我国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对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却很少。与具有丰富反倾销经验国家的相关法律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在适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对于倾销的认定存在缺陷,对损害确定的规定比较粗糙,缺少"交叉累积"、反税收问题等的规定,对因果关系的程度缺乏认定,缺少"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为"的条款,"公共利益"条款尚不完善,对反倾销程序的规定存在缺陷,司法审查机制不具体。应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  相似文献   

16.
全面权衡利弊得失,统筹兼顾各利害关系方权益的公共利益原则,是反倾销避免片面保护国内产业而损害国家整体利益的安全阀。我国的反倾销立法虽已确立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但无论是在实体法还是在程序法中仍存有缺陷。因此,应借鉴国际反倾销立法的合理性规定,完整明确地界定公共利益利害关系方的范围;制订公共利益调查辩论式听证程序的规定;健全合理的时效制度;增补较少征税规则。  相似文献   

17.
《伯德修正案》是美国国会于2000年10月通过的一项正式法案,由于该法案规定将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用来为其国内生产商提供补偿性支付,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深究《伯德修正案》的实质可以发现,该法案直接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反补贴措施协议》和《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其实施不仅构成了对外国公司的双重惩罚,扭曲了外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的竞争关系,而且为美国公司不断提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诉讼、制造贸易摩擦提供了激励。《伯德修正案》充分体现了美国当局对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和其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反倾销规则与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 8年的努力 ,中国已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基本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为主要规则 ,包括若干部门规章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反倾销法律体系。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在基本原则上与WTO的要求上完全一致 ,具体规则方面也与WTO规则大致相符 ,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由于立法及执法时间较短 ,经验还不丰富 ,与国际反倾销规则相比 ,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仍存在某些不足。文章以比较的方法 ,从立法层次、实体规则、反规避措施、司法审查 4个层面对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案件调查情形较为严重的国家.不仅遭受的案件数排在世界首位,而且遭受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的比率也位居世界第一.这种现状给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带来困境与危害,最终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但是,究其原因,并非我国客观上实施了大规模倾销行为,而是由于在裁定过程中我国所遭遇的"倾销"之确定标准有失公允与客观,例如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被一些国家所否认.针对如此困境,宜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实施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国际方面的谈判与协调中力争获得相对公平的裁定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导向及国内相关机构的配合与服务促进作为应诉主体的企业切实强化其应诉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