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青年是构建未来两岸关系的重要参与者,推动两岸青年深入交流,对于增进两岸共识,促进两岸心灵契合,构建“命运共同体”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文化认同内涵及外延的分析,结合目前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的现状,分析两岸交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文化认同视域下加强两岸青年交流的路径。未来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应以构建两岸青年“共同体验”为重点,注重交流后续跟踪反馈,着力开发推广两岸青年互联网新媒体交流平台,有效强化两岸青年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具有传统出版业所不拥有的多元化要素,已对民众的阅读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完善,数字出版将掌握出版市场更多的资源,也将带来出版界新的景象.现代经济竞争中,品质与产业大小是赢得市场的筹码,因此发挥内地内容资源和人口资源的优势,再发挥台湾在硬件及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合作开拓两岸数字出版市场,将是两岸出版业界一场共赢的盛举.两岸出版业交流已进行20多年,携手数字出版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在两岸相关单位赞助支持下,一部由台湾民间机构中华语文研习所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共同编纂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辞典》,目前已经完成终审,预计今年中可以出版。双方期盼这本辞典的出版能够弥合两岸对话的鸿沟、避免误会、促进交流。 “先生要口胶吗?”一名大陆姑娘当街冲着初到祖国大陆投资的一名台商问道,台商诧异得不知如何应对;“你要叫床吗?”当这名台商来到旅馆,女服务生的问话再度让他脸红心跳。其实,初到大陆的许多台湾人都听到过这类  相似文献   

4.
元代是中国出版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的书业广告,承前启后,有所创新和发展。元代出版在书籍封面设计、刊刻牌记、题跋乃至书名中,都体现出浓厚的市场营销意识,对明清的书业广告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两岸人员交流三十之际,面对两岸关系的暗潮汹涌,大陆对台工作始终不改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政策,通过持续赋予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共同的国家主人翁角色,推动两岸人员交流由量变到质变的进阶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点,"共同"、"共享"与"共创"的提法前瞻性地指明了面向新时代的两岸人员交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积极投身两岸的时代浪潮中去,在亲身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两岸观”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本文通过研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台湾青年“两岸观”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台湾青年“两岸观”形成与变化的复杂原因,及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产能过剩和生源不足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被进一步激发出来,成为推动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和合作的强大动力。金融危机和物质化动力的推动下,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加速,互相借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开发大陆庞大的教育市场。高等教育交流是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应逐步摆脱经济利益和物质化的羁绊,从民族利益和促进两岸文化认同的高度将交流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背景下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要实现ECFA的目标,推动两岸经贸和投资的发展,共同参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人才因素是重要的基础,其间接或直接的要素都与海峡两岸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关。因此,要推动ECFA及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海峡两岸高校应该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培养熟悉两岸各类事务的高层次人才,为两岸的经贸、投资与产业合作发展服务,才能实现双赢。并就加快海峡两岸高校的交流合作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辞章学属于语言应用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研究空间。在两岸文化交流中,两岸学者遏学术知音,从此拉开了两岸辞章学共同攻关的新篇章。两岸的学术交流表现在召开学术研讨会,共促学科发展;表现在学者热心讲学,传播学术思想,增进两岸学术了解;表现在两岸学者协力攻关,互刊论文与专著,研究成果丰硕;还表现在对两岸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对两岸学术交流历史进行总结回顾等诸多方面。两岸交流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8月29日至31日“,2006年两岸青年人文交流”在我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台湾慈济基金会和我校联合主办,来自台湾多所高校的慈济大专青年及慈济志工共120多人同我校的16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弘扬人文和感恩精神,交流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采风、感恩教育、人文交流、社区服务等。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江苏中华文化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在3天的活动的中,我校学生同台湾慈济大专青年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沟通,共同感悟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感恩教育深入人心。“2006年两岸青年人文交流”在我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管方方 《社区》2012,(11):45-46
100年前。中华书局的创始人在自己出版的教科书中写下了“自由”的字句。中华书局的办公楼隐藏在一片半旧的建筑群中。楼内的一面墙上用雅致的红字镌刻着一段话:“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  相似文献   

12.
台湾报纸在两岸新形势下的多重角色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报纸媒体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媒体先行、媒体纽带、媒体维稳和媒介平台等多重角色.在当前两岸新形势下,以<中国时报>为例,台湾报纸继续发挥总体积极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功能,充当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推动力.未来两岸新闻媒体可尝试开创"两岸共同媒体"等新型合作模式,以共享的媒介文化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从交流到交融──简评《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真漫亚这是一本很特别的文集。书名是《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两岸暨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黄维梁编,香港炉峰学会一九九四年六月出版),读起来似乎有些拗口,但这正是其特别之处,因为这既不是一次国际文学交流...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取得胜利,马英九连任成功。鉴于过去四年中,国共交流的良好态势,大陆政府期望未来四年中,两岸通过政治协商在政治关系上能够取得重要性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在两岸关系上再次提出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的政治主张。本文通过对两岸和台湾岛内政治形势的分析,对当前两岸进行政治协商谈判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演变中的中日出版与教育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出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中日两国早就共同形成的优秀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符合传播学中视觉接受与听觉接受结合互动、强化传播效果的规律.中日两国出版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中国的出版文化生发较早,历史上形成的顺序是编辑著作-出版印制-发行销售;日本的出版文化形成的历史顺序是市场交换-刻印出版-编辑著作.中日出版文化与教育,近20年来交流充分,发展很快.编辑、出版、发行,已开始形成交互循环型的现代多元化经营模式.两国出版教育的交流还应提高层次,扩大范围,完善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两岸开放交流20周年。“悠悠万事,统一为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纵观两岸分离的这58年历史,实力对比其实一直是两岸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不管是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还是从政治、社会环境、人心向背等方面来说,祖国大陆都较台湾居于优先地位,两岸实力对比开始并将继续朝向祖国大陆这边倾斜,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操之在我,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光明前景。只要我们顺势而为,牢牢把握机遇期,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增强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战胜统一之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木书业"即雕版印刷业.民国时期.由于成都有雕版印刷的传统,加之社会对雕版印刷书籍的需求,以及雕版印刷比机械印刷成本低廉、简便灵活等原因,使成都的"木书业"久盛不衰,在当地印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都"木书业"虽然数量遥遥领先,但多系资金薄弱的小型店,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成都"木书业"出版了内容包罗万象的各种书籍,为便利民众生活.保存古籍,传播四川的近代文化.支持私塾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两岸相同的传统文化与近20年来的社会和经济互动出发,比较两岸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方面的异同,阐述讨论两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问题与展望,探索内地高等教育改革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但因历史、政治等因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缺乏联系。这种状态,使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不少差异。而语言是社会活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差异势必会影响到语言。语言也是交流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两岸交流互动频繁,语言的差异给两岸交流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海峡两岸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要素中反映社会发展最敏感、最迅速的部分。两岸词汇差异从词义和词形的关系来看主要有同义异形、异义同形两大类,其中同义异形词比重较大。同义异形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内差异和外来差异两方面,其中同义异形外来词在语义视觉表象特征方面的差异较多。  相似文献   

20.
两岸高等教育论坛为两岸高等教育界沟通桥梁,促进两岸高校交流,值得肯定。两岸高等学校应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之合作办学思想,辅导高等学校学生积极参与两岸高校交流活动、从动态中学习实用之知识与经验,成为两岸高校合作办学之真正受益者。建议扩大两岸论坛之参与层级、辅导交流生举办学术活动、媒合企业捐助两岸高校交流、成立交流奖助金、架设两岸高等学校交流网等,承接两岸已有之交流模式,开创丰硕之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