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要求作家在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种热烈的感情,“燃烧似的精神状态”,具有一种感情上的“冲动力”,要用自己的血肉去“拥抱生活”。他反对对生活的那种“公平无私”的“冷淡态度”,反对“不明不暗的立场”,反对在创作中“贫血的想象”,反对那种“去了势的文学”,反对创作中的“一般性”的原则。他对作家感受作用的重视和感情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这些思考是从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惠民”为基点,力图重新阐释韩愈的思想体系,认为反省儒学、建立“道统”、反对佛老、重提“治心”、推进古文运动、反对藩镇割据都是在“惠民”思想的指引下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丘浚──市场经济的早期憧憬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经济维护者和封建专制政权是排斥、压制商品经济的。明代思想家丘浚,对此则极力反对,并提出了具有时代前沿性的商品经济的主张:1.扩大商品流通,反对贸易禁制;2.反对官府垄断商品、市场,废罢各“榷”、“场”、“务”,提倡“民自为市”;3.改革货币制度,确定“三币”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时代性、创新性及人类性价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性是这一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因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反对个人第一;坚持“劳动优先”,反对私有产权崇拜;坚持“共同富裕”,反对市场崇拜;坚持“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反对形式平等崇拜;坚持“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抽象个性崇拜。  相似文献   

5.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已经六十周年了。“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化革命运动。当时文化革命的“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大旗帜是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直接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五·四”运动的一个伟大功绩,就在于打倒了文言文的正统地位,确  相似文献   

6.
“反对阐释”在桑塔格的批评思想中地位极为重要。中国学界从概念的界定、肯定和质疑等角度对“反对阐释”展开了研究。然而,揭示“反对阐释”的真相需要从无原则批判的角度出发,对它做出哲学批判。此批判从语言、思想和存在三个维度展开。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唱响了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它虽然有局限性,但尚能对现实起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衡派反对废除文言, 但不排斥白话; 反对文学革命, 但不反对改良文学; 反对新文化派所输入的西方文化, 但并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 反对废除礼教, 但并不反对改良风俗。学衡派与新文化派之间的思想论争, 本质上不是进步与反动、激进与保守之争, 而是一种文化观念之争, 也即是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争。这种论争反映出不同派别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出路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8.
1.民主社会主义鼓吹超阶级的、绝对的民主,“反对一切专政”,实质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2.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标榜世界观多元论,主张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兼收并蓄,鼓吹“非马克思主义化”,歪曲和阉割马克思主义。3.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是搞多党制,在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内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反对消灭现存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其“经济民主”是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混合经济”,通过“广泛的经济手段”达到“经济民主化”的目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张吉明 《中华魂》2013,(9):37-38
“同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代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反对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既然“反对腐败”的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兴亡,那么,反对腐败,匹夫有责,当属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修辞思想,可以概括为:重视形式锤炼,反对卖弄技巧,主张简练畅达,反对繁冗晦涩;倡导平实朴质,厌恶装腔作势;主张平实朴质,反对朦胧做作;主张通俗幽默,反对简古庸俗;主张先“信”后“达”,反对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11.
“四人邦”把我国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一个学派——法家和代表设落奴隶主阶级政治思想的另一个学派——儒家之间的斗争,作为贯穿古今中外历史的所谓的“一根红线”,用以篡改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地主、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为此,他们捏造出:“在反对奴隶主的斗争中,法家、奴隶和农民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之类的谎言,编造“荀况称颂过奴隶起义的领袖‘盗跖’是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之类的骗局。  相似文献   

12.
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现象引起了国际政治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美国部分学者依据所谓的“软”制衡理论,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阐释、分析这一现象,并得出这种反对具有“制衡”性质的结论。本文针对这一结论,仍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考察欧洲有关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现象,但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反对不是制衡,而是传统的外交摩擦。  相似文献   

13.
春秋末期,奴隶主贵族的卫道士孔丘,为了挽救奴隶制的崩溃,扑灭风起云涌的奴隶起义的革命烈火,反对新兴地主阶级变革奴隶制,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德治”思想,作为其毕身奔走呼号的最高政治理想。孔丘嚎叫:“克己复礼为仁”,妄图开历史的倒车,使“天下归仁”。战国时期,孔老二的徒孙孟轲,进一步发展了孔丘的“仁”学,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反动说教,其反革命目的是反对革命暴力,全面复辟奴隶制。孔孟的“仁学”由于披上了“仁者爱人”、“反对霸道”的外衣,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所以,它历来被一切反动阶级当作传家宝、护身符,并不断根据他们的斗争需  相似文献   

14.
从《文选》看艾略特早期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艾略特全力反对浪漫主义诗歌对个性的张扬,反对情感的直接再现,主张扩大诗歌内容的范围,用“客观对应物”来唤起感情、表达感情。这一思路与特别强调“比兴”作用的中国古典诗学相视而笑,与刘勰的“拟容取心”说尤为契合。本文沟通中西进行比较研究。艾略特强调思想进入诗歌必须与感觉相结合,因此推崇英国玄学派诗人,讲究理趣。他反对传统的批评方法,强调对文本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其批评实践为此后新批评派的“文本阐释”树立了榜样;但他又不同于新批评派,因为他仍以“传统”作为判断的客观标准,而“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不断得到修改和调整。艾略特反对抛弃传统,也反对墨守成规,主张转益多师,推陈出新。凡此种种都是很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理论思维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式。就基本趋势而论,魏晋南北朝时,物质概念是在新形式下,即在“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神灭论”反对“神不灭”的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孟轲(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05年)是战国中期人,生于孔老二死后约九十年。他继承孔老二的反动衣钵,在很多方面进一步发挥了孔老二的反动思想,特别是在政治思想方面,孟轲发挥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所谓“仁政”或“王道”的政治纲领,用一套冠冕堂皇的伪善词句,顽固地反对法家的政治改革,反对新兴的封建制度,妄图把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拉向后退。孟轲的“仁政”,不仅在当时起着反动的作用,而且成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麻痹劳动人民,反对革命的精神武器。特别是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为了反对革命,复辟资本主义,颠复无产阶级专政,也极力吹捧“仁政”。“三家村”黑店的老板们,就曾打着“仁政”、“王道”的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并不反对早期西昆体诗文风格,尤其肯定其善“用事”的创作特点。后世评论者之所以有欧阳修反对西昆体的误解,主要是与后期西昆作家创作风格蜕变有关,即由善“用事”、求雅正到艰涩怪异的转变。论者未能洞晓前、后西昆作家诗文风格的变化,将西昆体看作是一个风格不变的整体笼统论述,这是造成欧阳修反对“西昆体”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蔡特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的尖兵。她最先呼吁德国无产阶级,特别是劳动妇女起来反对扩军备战,不为帝国海军“造一艘船,出一文钱”,勇敢地同吃人的“摩洛”(指战争一笔者注)斗争。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早把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同社会主义革命联系在一起,提出无产阶级要用革命的战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铲除军国主义的奥吉安王牛厩。1891年,她在柏林组织了三次具有开创性的反对扩军备战的群众大会。大战爆发前夕,她又在柏林主持了一次在欧洲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劳动妇女与世界和平”的反战大会。然而,在战前蔡特金所有反对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在其证伪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倡导与逻辑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理论主张。波普尔反对“证实”思想的实质是他要坚决反对归纳主义的方法论。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主要是早期归纳主义的不完全归纳方法,他提出的“逼真性”概念与逻辑经验主义的确证性概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使其证伪主义的理论基础增添了“证实”色彩。他提出的另一概念“可否证度”同样也揭示了证伪主义对于“趋近于真理”的追求,这些关键性概念的内涵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契合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包含着一定的证实倾向。  相似文献   

20.
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统一、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恶劣行径;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和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一切阴谋。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