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大量朝鲜族人口流向山东省的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等地,逐渐成为当地城市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朝鲜族流动人口能否真正融入到流入地的城市社会中去,对当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朝鲜族自身来说就都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朝鲜族流动人口对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呈现出选择性的融入。这个融入的过程中,既有来自社会的排斥,也有来自自身的自我限制,从而使其社会融入面临困扰。对此,政府部门不应过分强调少数民族的身份意义,对其"盲目"保护、"过度"照顾。也不能漠视对朝鲜族群体的正当权益的保护,应强化其公民意识,增强国家认同,稳步推进城市融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中国朝鲜族人口的增长数量和速度一直处于全国的“后进”状况。1990年7月1日零点中国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久前国家公布了最新得出的全国人口数据,在全国56个民族中,朝鲜族的增长率为8.73%,排名全国倒数第一,同时也是增长率唯一只有一位数字的民族。这其中有诸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朝鲜族人口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劳动力的频繁流动,东北地区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人数剧增,他们的生活质量与非连续性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运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韩国首尔的173名中国籍朝鲜族青少年和98名韩国籍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及教育现状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生活质量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生活质量长期影响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健康发展,且无时间变化的显著性差异;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出国动机多为缺失性动机,缺乏社会支持;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的语言与文化领域学习压力较大,校外专门机构是跨境流动青少年教育空白期的主要教育途径;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是发挥社会适应功能的关键;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跨境流动朝鲜族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问题探索,为跨境流动群体的国家认同教育及相应对策的实施提供重要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总投资额达18.7亿元的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项目在延边州开工建设。作为吉林省825重点工程和延边州成立60周年1号献礼工程,该项目将被打造成为最具中国朝鲜族特色民俗风情园、东北亚·朝鲜族文化博览总汇、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学是民族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也是民族社会生活的理论升华。社会历史和时代精神,赋予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时代特点。民族文学随着时代发展、民族社会发展而发展,又在正确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无情地揭露和鞭挞现实社会存在的不协调、不公正现象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自身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功能。作为中国民族文学一部分的朝鲜族文学亦如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大变化和大发展,朝鲜族文坛也出现了繁荣和活跃的局面,呈现了自身的诸多特点。本文仅就迈入90年代后朝鲜族文坛小说创作的实态、特点等进行扼要的分析和归  相似文献   

6.
半个多世纪来 ,朝鲜族在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现代化方面走在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前面。从多种人口指标中可以看出 ,这一成绩不仅是中国56个民族之冠 ,而且有些重要指标还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 ,朝鲜族已走上了“人口—教育—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轨道。朝鲜族人口现代化效益极为显著。这主要表现在 :人口增幅是所有少数民族中最低的 ;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不仅高于汉族 ,而且在百万人口以上民族中也是最高的 ;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急速下降 ;人口死亡率下降 ,平均寿命延长 ;文化素质为各民族之冠 ;高等级的生活质量指数 ;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朝鲜族女性文学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文学蓬勃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女作家们以女性意识、心理为特质的作品,反映了时代变迁过程中朝鲜族女性的各种社会形象,呼唤女性自尊自立和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8.
我国朝鲜族以文化发达、文明程度高而闻名于世。然而,朝鲜族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是不屈不挠的朝鲜族人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历尽险阻,付出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朝鲜族人民从朝鲜迁入我国东北后,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创办民族教育,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特别是日帝插手干涉我国东北地区事务后,他们在汉、满等族  相似文献   

9.
西塔商业街是集餐饮业、文化娱乐和朝鲜族特色商业为主的民族风情区,成为沈阳市真正的"不夜城",被海内外宾客誉为"北方小汉城".西塔的繁荣,是朝鲜族民间社会的网络资源与国家政策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国家与民间社会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方式,便是治理模式的具体体现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美德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宏观角度来看,朝鲜族美德具有主体继承性(固有性)、包容性(复合性)和二重性等特征;从微观上分析,朝鲜族美德又有利他性、团结性、重视教育和重视礼节等特征.朝鲜族美德具有中华民族美德的共性因素,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朝鲜族双语教育中汉语教学成效显著的原因,除了教育模式对口、教学环节衔接得当、双语教材完善、双语师资力量完备、教学方法得当、教育资金充足等教育学相关因素外,还与朝鲜族在历史上和文化上,长期受汉文化影响这一潜在的因素有关。汉文化对其的良性影响主要与朝鲜语言文字的形成过程、朝鲜族的移民身份认知、朝鲜族的移民性质、朝鲜族的主流文化认同、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五个方面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韩雪 《民族论坛》2013,(5X):100-103
朝鲜族双语教育中汉语教学成效显著的原因,除了教育模式对口、教学环节衔接得当、双语教材完善、双语师资力量完备、教学方法得当、教育资金充足等教育学相关因素外,还与朝鲜族在历史上和文化上,长期受汉文化影响这一潜在的因素有关。汉文化对其的良性影响主要与朝鲜语言文字的形成过程、朝鲜族的移民身份认知、朝鲜族的移民性质、朝鲜族的主流文化认同、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五个方面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朝鲜族“离乡创业”现象及其影响──兼论我国少数民族未来发展的某些趋势都永浩从90年代开始,在朝鲜族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由于流动的人口不限于农村,包括乡村、城镇和城市的朝鲜族人口,并且流动的目的带有改善生存环境的性质,因此将其概括为“...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白衣民族"的朝鲜族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其中延边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朝鲜族不仅在历史上对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与延边地区汉族一道开发、建设延边。本文特选取延边地区朝鲜族作为研究对象,追溯其历史渊源,找出朝鲜族社会现存的问题,为我国完善民族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从回顾朝鲜族教育的形成出发,阐述了我国朝鲜族教育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农村发生巨变。急速而大量的朝鲜族农村人口流动,给朝鲜族农村社会带来诸多影响,诸如农村人口剧减、老龄化现象严重、土地转租中的问题凸显、民族教育萎缩等,朝鲜族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均衡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朝鲜族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源锐减、教育经费不足、单亲和留守学生增多、流失生现象严重、大量朝鲜族学生上汉族学校等。朝鲜族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黑龙江省朝鲜族民族文化事业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速.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朝鲜族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黑龙江省朝鲜族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焕发了活力,实现了大发展.目前,全省朝鲜族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蓬勃兴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美国的"黑人文化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自从来到美国后一直备受歧视,被视为低人一等的种族,并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生活之外.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中韩建交助推了朝鲜族人口流动,推动了朝鲜族分布格局变化和朝鲜族社会城镇化的进程,也给朝鲜族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认真分析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将会推动朝鲜族社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