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在满族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祭祀风俗.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其家祭礼俗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满族古老风俗发展、演进的文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馆收藏着一本珍贵的清代满族萨满手抄本《祭祀全书巫人诵念全录》。手抄本分为上下两卷,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行文中间还插有69幅白描图。满文部分主要是祭祀仪式举行时萨满所诵念的神歌,汉文部分主要是对祭祀仪式过程的叙述和说明,插图则是对祭祀仪式场景的具体描绘,三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完整、形象地反映当时满族萨满举行祭祀仪式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解析手抄本,阐明其中信仰民俗与图像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在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信仰世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民俗生活中至今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改革开放后,各地萨满活动和祭祀仪式明显增多。萨满文化对当代人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表现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对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但在开发利用萨满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护萨满文化的本真性,注重真实,浓缩精华,强调知识性和观赏性,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正确区分萨满祭祀风俗和封建迷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汉军萨满祭祀是汉军旗人在汉族原有祭祖习俗的基础上,受满族萨满跳神影响,最终定型的既别于满族萨满祭祀形态,又异于东北汉族祭祀(民香)的特殊祭祀形式。汉军祭祀仪式是一个独特的象征系统,具有群体性、地域性、整合性和传承性等特征,并具有标志神圣、祛邪纳吉、凝聚合族、教化族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陈伯霖萨滴教是北方民族共同信奉的自然的多神的原始宗教。是北方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研究西方民族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萨满教的祭祀功能、社会功能和医病功能等多有论述。本文试图探讨萨满跳神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6.
萨满在祭祀中,神绳和神鼓、神镜一样,都是主要的神器.它既于祭祀中独立存在,又附依于神服的巫术作用.下面仅就绳条在祭祀中的作用、标志及对后世的影响,来谈一下北方萨满教的绳条崇拜. 一、神绳是萨满上天入地的梯子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这样说过:"巫术属于人类,不但是因为巫术为人类所有,而且因为巫术的题材,如渔猎、园艺、贸易、调情、疾病、死亡之类.巫术用于自然  相似文献   

7.
幽冥的清宫萨满祭祀神灵姜相顺清宫萨满祭祀神灵虽有乾隆年间的萨满祭祀法典的明确记载,但传至乾隆年间已发生很大变化;不但在朝祭神中包括了佛、菩萨、关帝等客神,而且夕祭、背灯祭中由于原来使用满语,日耳相传,年深代远,加之满族人关后汉化加深而致满语荒疏,有些...  相似文献   

8.
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萨满舞蹈展现了北方民族萨满教祭祀的面貌,体现了萨满教的多神崇拜观念。本文论述了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9月7日,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支持下,由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和贵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会具体筹办的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在贵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也是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第2次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0.
作为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安依兰岗满族关氏家族祭祀经数代传承,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传统的祭祀文化风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关氏家族祭祀仪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祭祀性质与功能上的转变,禁忌的松弛,程式的简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9月7日,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支持下,由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和贵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会具体筹办的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在贵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也是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第2次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2.
以宗教祭祀为主题的水龙祠大型壁画,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遗产。壁画中绘制有两组共12位女神,包括王母娘娘、本地英雄李仙娘等形象,表现了母性崇拜、英雄崇拜与巫仙崇拜的习俗,印证了瑶族存在多神信仰,反映了瑶族女神信仰的形成是多维崇拜观念情境下的现实性礼俗活动和礼俗之外的来自现实或特定需求情境的逻辑驱动。  相似文献   

13.
"椎牛合鼓"和"略比倮"都是苗族古老的民俗活动。"椎牛合鼓"是祭祀远古的祖先,"略比倮"则是普通人家的丧葬礼俗。两者虽然名称不同,目的不同,具体的过程也不同,但从"天人同易"的角度来看,其内在的易学原理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思想与达斡尔族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习俗文化背后都有很深的宗教思想影响根基。因为信仰观念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道德风尚中,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给后代民族的习俗文化以重要影响。古老的萨满教便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达斡尔民族的。无处不在的萨满文化萨满教因其巫师“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宗教。历史上,包括达斡尔在内的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都信仰萨满教,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民族的舞蹈被沿袭至今,已经发生了转变,但其本质没有变。原始的舞蹈风格是萨满祭祀的动作和曲调,掺杂了他们狩猎时的动作和生活生产行为习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车轮,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文化的提高,鄂伦春民族的舞蹈由原始风格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古伦木沓,一年一度的活动仍然被人们传承。鄂伦春民族舞蹈是具有独特性的,演变至今不仅含有传统的萨满文化风貌、歌颂优良道德,而且包含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有着历史性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其内涵值得我们深究,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并传承。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的母源地之一,吉林省具有世界上保留相对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有着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通过对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总结现阶段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萨满文化是人类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活的文化层,吉林省满族萨满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萨满文化对满族先民及后代影响深远,体现在饮食、居住、生产生活、信仰与崇拜等多个方面;突出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吸收国内外发展萨满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强化市场宣传,满族萨满文化在吉林旅游活动中必将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萨满神话是通古斯一满语族传统文化深层的历史沉积和文化痕迹,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它从古至今一直口头传承于该语族萨满之间,直到当代经一些学者采录、翻译、整理,才公诸于世。萨满神话的传承者和保存者是该语族的萨满。传承特点有二:第一是属于秘密传,上一代萨满传给下一代萨满。如满族萨满神话带有浓重的宗教气息,“只有德高望重的萨满或氏族。部落首领方可传讲,其在严感与神秘性一直保留到近世……以原始文化为基础的萨满教最忌泄漏萨满自身的秘密。”①因此,这些在氏族部落内单传、秘传的萨满神话,在过去一些史书文献中根…  相似文献   

19.
乌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都敬拜乌麦女神.乌麦是古老的萨满教神灵之一,时至今日,我国北方各民族中乌麦信仰还很普遍,但对这样一个遍布萨满教文化区域内各民族普遍信奉的乌麦神,我们国内至今没有专门研究,本文在参阅以往调查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赫哲族、蒙古族等萨满文化中所得,指出乌麦信仰在女性生殖崇拜、灵魂信仰、萨满祭祀、光明神崇拜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并指出乌麦神的具体功能和她的萨满教巫祖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道教与河湟多元文化的互动为轴心,对道教正一派在青海的传入、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通过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以河湟地区受道教影响最大的乐都县与民和县为典型个案,解析河湟多元民族文化模式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特殊现象。提出如下观点:一,道教与藏传佛教结合;二,道教与北方萨满文化的结合;三,道教对河湟各民族丧葬礼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