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内在价值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近代工业文明以来流行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超越功利主义的自然价值观,重建人与自然的多维性关系,是缓解生态危机的又一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多层面论述绿色图腾折射出的朦胧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陈璐 《兰州学刊》2011,(3):215-217
生态文化是一种兼顾自然之本体基础地位以及人之价值中心地位的文化形态。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荣。生态文化是在经济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只有通过这种文化的创建,借由人们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资源和环境状况才有可能得以改善。要弘扬生态文化,就必须采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并培养公民的生态文明教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生命之被”,它不仅孕育了人类,而且也是世界万物的摇篮。进入 20世纪后,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绿色生命正在衰竭。拯救自然生态,阐扬绿色伦理刻不容缓。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通过对徐刚作品的介绍和解读,以期对正在觉醒的人类生态环境保护运动提供新的视觉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科幻影片《阿凡达》构造了一个由终极智慧(爱娃)维持和掌控的和谐发展的潘多拉星,地球人为了解决自身的能源危机,来到潘多拉企图掠夺那里的特殊矿石,从而对那里居住的纳美人展开了侵略战争。影片以科幻的形式给我们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启示我们对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同时也告诫我们,仅仅诉诸于道德层面的伦理思考其作用仍然是有限的。也许,人类要摆脱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困境,有必要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与管理体制、伦理与道德观念、法律与法规约束、生活与交往方式等诸多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是生态心理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伴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关注而兴起.它与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在理论上相互借鉴,注重本土化研究,支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哲学及心理学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性本善的主流人性观,如能应用到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研究中,将推动这一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卓华 《学术论坛》2005,(12):52-5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反映。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应适度增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若干正确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生态问题上、政治理论基础上、经济理论上、文化价值取向上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独特新颖的理论特征,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  相似文献   

11.
宋儒梅 《北方论丛》2011,(6):130-132
低碳经济不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价值观念的变化。低碳经济时代的生态伦理价值将进一步彰显人类对环境的友好与爱护。与以往人们认同的生态伦理价值相比,低碳文明的生态伦理价值既是超越,也表达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承载能力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化与21世纪的人类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的加剧,使得生态伦理问题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热点。建构生态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清理、总结中国文化中丰富的传统生态伦理理念、资源,有助于建构以至丰富和发展21世纪人类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生态伦理自觉,深刻地体现了其生态伦理价值.当今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中生态伦理价值的整理发掘,了解少数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析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视角看,生态文化是兼顾自然之本体基础地位与人之世界价值中心地位,且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从经济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状况的现实来看,创建生态文化有着急迫的现实必要性:只有借由生态文化的创建,才能转变人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得资源和环境状况得以根本改善.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现实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生态建设长效机制的建构、全民生态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为生态文化的创建提供了极大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具有丰富的蕴涵,“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和仁爱万物的伦理准则,和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非常契合,特别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实现自然道德和人伦道德的逻辑统一、重精神体验和具体经验的思维方式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具有丰富的蕴涵,"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和仁爱万物的伦理准则,和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非常契合,特别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实现自然道德和人伦道德的逻辑统一、重精神体验和具体经验的思维方式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的思想中包含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意蕴。其中,以敬畏天命为理论基石的生态伦理智慧教导人们要遵循自然、敬畏自然;以融入自然为理想境界的生态伦理思想向人们展示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情怀;以节用资源为伦理实践的生态伦理意识教导人们坚持取之有度、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可以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源泉。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秀波 《中州学刊》2003,25(4):173-176
只有以生态伦理为指导 ,通过人们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才能真正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推动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19.
闫缨 《学术探索》2012,(5):51-53
合理的消费理论和消费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效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提倡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发展的宗旨。在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建设中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极其重要。然而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需长时间的努力,要有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的贯彻,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对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  相似文献   

20.
生态福利是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内在文化秩序,其文化价值逻辑及公共性追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精神活力的源泉。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生境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生存情景。在澄明生态福利的公共性本质的基础上,对生态福利的内在认知结构和文化伦理价值逻辑的追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维度。以生态福利的文化价值为公共性追寻的"美丽中国"的实践,必能造就一个人与社会共享生态福利的优雅、健全、可持续生存的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