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孝文化”享有极高的地位,所谓“孝为百行之本,百善之先”,“孝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甚至宣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于不孝”。在封建社会,“孝行”一度无限扩大,不仅包括子女对父母所做的一切,而且还涵盖了子女的全部行为,要求“光宗耀祖”,于是,“孝”成了子女们的沉重心理包袱,窒息了子女们的独立精神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种“‘无违’即孝”,“父为子纲”,“子不言父之过”,“子为父隐”,“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等“孝道”,无疑是与当代社会进步潮流相背离的。  相似文献   

2.
《青岛画报》2011,(6):72-75
1955年"六一儿童节"时,刘永好(前排右一)全家福。1951年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家里排行老四,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刘永好几个兄弟的名字是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小时候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被过继到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陈耀云家,改名为陈育新)、刘永好,合起来就是"言行美好",父母希望他们会说话,会做事,心灵美。从懂事那天起,刘永好就靠捡煤渣、拾柴火补贴家用,是一个老实、肯吃苦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12,(1):17-19
[专家视点] “老漂族”溯源 专家们普遍认为,“老漂族”的出现与中国传统的强烈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父母觉得有义务尽全力支持他们,因此有许多老人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汕头党校副教授杨玉民说。 与国外的父母放养式的教育方式不同,虽然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已成主流,老父母自可享受自己的人生,但是年迈的父母们依然觉得有义务“养育”孩子,至少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再加上和孩子甚至孙子生活在一起这样美好的愿望,很多老人甘愿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7,(6):137-142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二六七卷本《明史列传稿》,是迄今所知张廷玉《明史》现存数种篇幅长、价值高拟稿中的一种,但学界对之研究相对较少,至今只知其于乾隆后的流传状况。文章通过对该书所保存的一个校对题签中"迈注"二字之研究,从该书乾隆嘉庆时曾存海宁拜经楼、海宁人许汝霖之家于康雍年间曾存《明史》拟稿之明朝大臣传部分之抄本、海宁人朱尔迈与许汝霖是好朋友、朱许二人与康熙时《明史》总裁陈廷敬也是好朋友、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以上朱许陈三人曾同处《明史》纂修馆之所在地北京、康熙二十二年纂修各官撰写的《明史》列传拟稿已经基本完成、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明史》监修徐元文等改修为初稿的《明史》纪传部分已达十之六七、校对题签中的"迈"字、"万"字、"卷"字与现存朱尔迈一封信件中的"迈"字、"卷"字结构和笔画特点十分相似等,推断海宁人朱尔迈当即题签中的名"迈"之人。这一研究对于了解该书之早期形态以及进一步推动关于张廷玉《明史》拟稿状况这一史学史上重大课题的讨论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76岁的霍喜凤老人是沾化县富国街道花家村人,两儿一女都在外地打工。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老来难啥,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花,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这样有了幸福院,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无所谓。"话虽不多,却反映了一个朴实的道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草窝',幸福院让空巢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符合传统家庭养老习俗,又有社会养老的特征,更体现了居民间互助帮扶与慰藉,这是目前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比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2):149-153
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诗作《古舟子咏》中"老水手"与"婚礼客人"之关系恰如其分地影射了作家与欣赏者之关系:诗作开篇处"老水手拦住婚礼客人",诗中"婚礼客人对故事的反映"及结尾处"婚礼客人的感悟"等情节中均有相关影射。而中国文论经典《文心雕龙》,尤其是《知音》篇中的相关理论,正好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笔者可以从新的视角来挖掘该诗所揭示的柯勒律治的诗歌创作观点;同时品评以柯勒律治为典型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及其作品可能引起的欣赏者共鸣与反映。  相似文献   

7.
高旭 《唐都学刊》2015,(2):101-105
《淮南子》将"齐桓公"视为春秋时期的贤明之君,推崇其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历史功业。《淮南子》认为齐桓公知人善任、重民树德,这是其取得政治成功,促齐兴盛的根本原因。但是,对齐桓公晚年纵欲信佞的政治错行及消极后果,《淮南子》着眼于"治身"与"治国",给予深刻批评,并试图以之为鉴,警醒西汉统治者。《淮南子》论"齐桓公",具有思想内涵的多元性,既体现黄老本位立场,也反映儒家、法家的思想因素,这在西汉前期的思想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墙盘》中出现一“”字,诸家多释为“尢”①字。我看尚可研究。 “尢”,“盖亦由陵中的人形转来,足形已失,只作双腿一长一短之状。”② “陵”,甲骨文作或,金文作,象手持刀锯,断人一足。实际是古代的刖刑,也就是膑、、。段玉裁说: “凡古文字,今文作膑。考,司型注、大传注皆云周改膑为;而驳异义云陶改膑为,吕刑有,周改为刖者。,说文作;云,刖也。刖,说文作;云,断足也。然则膑与异制,与刖,制同而字异耳。”③《白虎通》: “者,脱其膑也。”《尚书》大传: “膑”,《吕刑》引作“”,可见膑、、、刖没有大的区别。 “尢”,是“失一足”,“双腿”…  相似文献   

9.
今日做父母     
对于中国人来说,为父母者总要为儿女辛劳一 世的,而与老一辈相比,如今做父母似乎要更辛苦、更劳累一些,包括费力也包括劳神。独生子女是一代独特的孩子,而独生子女的家长则是独特的一代父母。 从时间上看,我们这一代父母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当年我们的父母。他们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和全托幼儿园,孩子上学后又交给了学校。另外,由于家中的孩子较多,孩子们可以不需大人自己玩,小孩子则由大孩子带着。现在的孩子每家只有一个,由于社会治安不好,谁也不敢让小孩独自在外面玩,于是充当孩子的玩伴是当今父母的一大重任。这不…  相似文献   

10.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加上众多不方便的原因,许多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中已经上学的称为农村“留守学生”。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王龙 《东西南北》2008,(7):74-74
一部《红楼梦》里,是有一个宁国府的。"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可见宁国府在小说中的显赫。然而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罢,均为曹雪芹笔下之虚构,如果谁要去对号入座,是要令人瞠目的。但是瞠目之事,终于隋了。有那么一个地方,因为地名也叫"宁国",于是圈地一公里、斥资八千万,拿着一本《红楼梦》依样画葫芦、打造起偌大一座"宁国府"来!  相似文献   

12.
正以长沙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老九门》,带着剧中频繁出现的长沙因素(长沙站、长沙话、糖油粑粑、花鼓戏等等)让湖南人倍感亲切。随着该剧的热播,路人们开始好奇"老九门"到底指的是什么?长沙真有"老九门"吗?长沙真的有"老九门"吗?在《老九门》中,长沙,自古便流传着倒斗九大家族的传奇,这九个盗墓家族被称为"老九门",又称九门提督,分为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  相似文献   

13.
正"孝、悌、慈",一个人能一直对父母、兄妹、子女做到这些已然不易,况且能时刻想着对周围的人予以大爱,给社会带来正能量。青岛丰利餐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吕明杰,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到冬至这天,他就会召集周边街道的环卫工人,来到位于市南区青铜峡路的青岛丰利家常菜馆,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这种做法已持续六年之久。寒冬已至,但人心是暖的。云南路街道、中山路街道和  相似文献   

14.
热议·声音     
正热议"精神啃老"也是啃老前段时间,南京老龄委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啃老已经不只是表现在经济上,有的老人子女本身经济条件很好,但是这些子女整天将"我好忙呀!我的压力好大啊!"挂在嘴边,带着孩子来父母家吃现成饭,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享清闲。我们往往觉得只有在经济上啃老才是啃老。但还有一种是被我们忽视了的"精神啃老",子女把自己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统统转嫁到父母身上。  相似文献   

15.
力之 《学术交流》2013,(1):184-189
"凡是文体的标示,一定是从第二格开始"与"凡是文类的标示,一定是从第三格开始"说,不符实际;"李善注本的目录",不可能原"还有一行,在第二格的位置本有‘文’字";"骚"非"诗"之一"类"。《文选》分三十九体(类)说是可信的,"骚"至"祭文"均为文体而非"体之下"的文类;"《昭明文选》分三体七十三类说"断不能成立。从文献可信度的角度看,"六臣注本"目录排列如何,只能是一种参考。从方法论的层面说,考察《文选》的分体情况,其序文最为关键,尤其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两句务必"吃透"。  相似文献   

16.
小说《楢山节考》中所描写的将上了年纪的老人遗弃至深山中的故事,从人类伦常道德角度看,确实匪夷所思。但在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等书籍中确有相似的记载。可见日本在孝养观出现以前有过一段孝的真空期,在此期间人们心中并无孝的观念。在中国儒教孝道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忠孝观念由于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原因,以中国儒教的孝道为基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经过几个时代的演进,形成了以恩为核心,忠大于孝,忠、孝为绝对义务的不平等的日本孝养观。  相似文献   

17.
正从当年的帅气"小鲜肉"到如今的"狼叔",休·杰克曼饰演的"金刚狼"横跨了17年漫长岁月,陪无数影迷从青葱步向成熟。告别之作:《金刚狼3:殊死一战》《金刚狼3:殊死一战》是休·杰克曼版"金刚狼"的谢幕之作,同时也是帕特里克·斯图尔特最后一次饰演老年版的X教授。两位超级英雄演员谢幕,同时小狼女X-23惊艳首秀。X-23是本集中非常亮眼的角色,能伸出狼爪,战斗爆  相似文献   

18.
正积攒了一辈子生活阅历的老人,要在互联网时代安度晚年,是一场艰难的突围。因为热播剧《远大前程》而被观众"宠爱"的倪大红,今年1月1日发出了人生第一条微博。网友调侃,又一位老艺术家沦为"网瘾大爷"。倪大红今年58岁,那些和他同龄、把互联网产品玩得666的老艺术家,不约而同获得了年轻人的欣赏,晋升为"老年网红"。欣赏,因为稀有。互联网时代把老年人推到了信息的悬崖边。手机里越来越多的功能,使老年人产生了被时代抛弃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正相对于其他没有"名人爹"的年轻导演来说,能够从一开始就被更多人关注,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但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先要用作品说话的。作家的孩子若要让别人记住他的名字,前提是他能够把这部电影导出一流的水准来。一位观剧达人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公元2016年1月,美国最热的剧是《毒枭》《冰血暴》,英国最热的剧是《无人生还》《神探夏洛克》,日本最热的剧是《下町火箭》,韩国最热的剧是《请回答1988》,而中国曾最热的剧是《太子妃升职记》。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22,(1):153-160
历来学者们都将《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诠释为一个人的为学次序或是君子道德人格的养成,这样的诠释看似合理,实际上却与孔子之思想相悖,并存在着"偷换主语"的嫌疑。在"性-道-教"视域下,可以看到,"情"是儒家教化立论的出发点,现实世界存在的恶是因为人与外界事物相"感"而产生了"情",而"情"是否"发而皆中节",就成了善恶的关键。由发生学观之,我们也不难发现,实际上,《诗》、礼、乐皆因人之情感而产生,但又作用于人之情感。但是,三者并不是分离的状态,在教化实施的过程中,《诗》、礼、乐三者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因此",兴于《诗》"侧重于人之情感教化";立于礼"侧重于人之理性教化";成于乐"强调的是人之情理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