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8):55-6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可分为"规模扩张"的传统城镇化阶段和"质量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十八大之前的传统城镇化,在推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土地财政快速扩张、资源低效利用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高效、包容、绿色的城镇化,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拉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召开的福建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领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五位一体、四化同步、三群联动、城乡统筹、山海协作,走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特色文化资源为支点,在规划和建设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镇化建设与其地域特色、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的关联度,用特色文化资源促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借助都市经济文化圈的网络经济效应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区域内部要素市场,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成本,促使区域内企业聚集提升到产业集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以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避免"千镇一面"、"千城一景"局面;注重并发挥都市经济文化圈的引领带动作用;注重挖掘城镇特色文化资源,合理规划新型城镇未来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具体问题,给出了具有导向性的操作指南和发展路径。正如会议所指出的,"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1]。这也就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基于此,会议提出了六大议题,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  相似文献   

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指出:完善城镇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型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一论断说明,中央已把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与难题,视为超越一般性的具体问  相似文献   

6.
花建 《东岳论丛》2013,(1):124-1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内容之一,也将给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文化产业要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做出贡献,必须突出四个重点:发挥文化引领和提升作用,推动产业和城镇双转型;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培育新型企业家群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推动产业要素的流通和各种财富的涌流;再造城镇空间形态,从产业园区走向文化城区。全国诸多城镇在这些重要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创造活力,也将为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导向对"记住乡愁"的重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记住乡愁"的创作实践应注重主体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三方面的要素,即:关怀主体的情感和真实生活,遵循环境变迁的时间规律,重视应答人与社会的空间关联语境。构筑文化共同体,留住文化"在场的有效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落实"记住乡愁"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凸显。"三农"问题与城镇化议题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与热点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其实就是农业人口的最终出路与转移问题。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到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口"的问题,即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  相似文献   

9.
正一、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宏观背景(一)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导向2013年,若干重大会议均围绕着新型城镇化展开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如此密集地讨论市民化议题是绝无仅有的。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指出"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放在突出位置","要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同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 发展与 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城镇发展与建设中有不少现实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包括 :城镇的载体规模与支撑能力 ,城镇化与农业人口非农化 ,城镇的特色性与城市的国际性 ,城镇的发展规模与等级以及城镇的建设发展与经营管理。加快城镇建设与发展步伐 ,提高城镇化水平 ,必须将各方面结合起来 ,放在同等地位 ,给予同等对待 ,实行统一规划 ,采取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的就是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而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这必然需要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其内部的承载力,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融合,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辅相成。街镇工业走廊作为长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其"依城建园、以园聚产、以产促城、以城优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街镇工业走廊内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该区域内的园区建设业已基本成形,产业支撑作用也日渐凸现,城镇开发有序推进,统筹城乡效应也逐步显现,并基本实现了区域的产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谋划。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人如何市民化"、"地怎样使用"、"钱从哪里来"、"空间怎样布局"、"城镇如何建设和管理"、"房如何有效调节"。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以人为核心,正确选择改革路径,统筹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房地产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54-256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让人耳目一新的此番表述,既是对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纠偏,也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一新型城镇化要求背景下,以建筑遗存、街巷布局、地景地貌、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为特征的涵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等在内的"乡愁符号"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求人们对其内涵要有清晰的认识,更应在认识理念、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做法、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其中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表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推动新型城镇化这一系统工程,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处理好"快与慢"、"新与旧"、"大与小"等范畴的辩证关系,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弊端与困境既是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的重要前提,也是新型城镇化道路致力于解决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则为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与保障。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应是将生态文明贯穿于城镇化的全过程,建设生态化城镇。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的融合发展对革命老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城镇建设、环境优化、安置人口和产业发展等促进作用。根据革命老区的资源特点提出的旅游业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大模式:红色旅游新村模式、红色风情小镇模式和红色旅游综合体模式,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在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中国三江源区为例,提出了三江源区应充分发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正耦舍"效应,通过人口迁移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培育发展生态产业,以绿色化和生态保护为主线,走迁移一聚集型城乡一体新型生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道路是以低碳创新为动力实现城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当前,缺乏低碳创新意识,低碳规划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高碳排放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模式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低碳创新为重要理念加强新型城镇规划,以低碳产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为关键加强低碳能源利用,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以低碳生活方式创新为保障构建低碳消费型城镇。  相似文献   

19.
正"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句,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明确要求。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新型城镇化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如何协调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走集约、环保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与生态  相似文献   

20.
解安  林进龙 《河北学刊》2023,(1):115-126
自2013年党中央将“人”确立为城镇化的核心以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这十年,人的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四化同步”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绿色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文化建设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开创了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进入了城镇中国时代。2035年能否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质量。充分借鉴过去十年的成功经验,由此可提出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共同富裕效应;二是推进“四化同步”,着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因时因地制宜,抓住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窗口期;四是加快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五是在推进文化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