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社区网格化的联动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特色。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厦门市在试点的基础上,面向全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鼓浪屿社区为例,分析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厦门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安 《江海学刊》2015,(2):99-107,238,239
近年来兴起的网格化管理完善和优化了我国以社区制为核心的城市社会治理体制,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基层的政治社会结构,形塑了秩序整合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和市场间的关系及其制度与组织表现形式。它通过划分网格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下沉党政资源的同时激发了社会和市场资源。网格化管理构建起了一种刚性与弹性并济的目标责任制,并通过考核评定来保障其有效实施。此外,网格化管理还创新了基层党政组织的运作方式,增强了党政系统对社会利益诉求的回应与满足,从而有利于秩序稳定。但网格化管理也表现出了"科层化"倾向和"压力型体制"的特征,导致了国家的"内部分化"以及国家与基层社会联结的"非均衡性"与"不稳定性"。这使基层政府无限承担了社会治理责任,却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同时制造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内在的结构性紧张。  相似文献   

3.
李学 《东南学术》2006,(2):43-49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官员利用现有市制制度与相关政策的缺陷,采取各种策略规避国家制定的管制标准,盲目追求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级别的提升与城市管理范围的扩大,虚假提高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并获取其间的非法收益,国家城市化政策异化为行政权力扩张的工具;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制,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城市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政府主导下 ,自上而下发动的。在当前城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网络管理框架中 ,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 ,既承担着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 ,又承担着服务社区的社区职能 ,其相对滞后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开展。从体制上进行创新 ,理顺街、居和社会团体三者的关系 ,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 ,这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20-227
网格化管理是目前我国创新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模式。社区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主体性激发了我国网格化管理的热潮,但科层化、强制化、短期化问题所导致的运行困境也迫使其必须升级转型。实证案例分析发现,应该采用厘清政府和社区组织权责边界、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健全政策法规、贯彻"服务导向"治理理念、推进电子政务流程再造、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等方式,来推进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6.
据我国《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委会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事实上社区居委会成为了政府的附属机构,其行政色彩浓厚而自治性不足,这实质是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缺位与错位。这种缺位与错位,不仅不能实现城市社区的良好管理,也难以实现城市社区的自治。要改变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缺位与错位的现状,就应该转变城市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并加强社区居委会的能力建设,从而理顺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增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回归社区居委会的应然角色。  相似文献   

7.
党组织是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主体与核心力量。以江苏省Z社区为考察样本,从“政党整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行动逻辑。“政治整合、组织整合、资源整合、技术整合”是网格化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整合上,通过方向引领与规则制定营造网格治理运行的政治生态;在组织整合上,通过柔性嵌入、服务吸纳与党群协同的方式统合多元化的组织力量;在资源整合上,通过赋权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建引领的方式促进部门协同与属地资源共享;在技术整合上,通过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与归类处理重塑行政治理手段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本质上,“政党整合”的治理逻辑是对基层社会秩序重建的一种创新实践探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回应基层治理危机强大的调适能力,有助于推动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并建构中国本土化的基层治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城市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城市行政管理性社区治理体系已不再适应形势发展,崭新的公民自治性社区正在兴起,从而改变传统的社区制度的供给与创新模式,形成政府管理与公民自治互动的新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体系.当前,中国正在着力构建崭新的公民自治性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徐铜柱 《理论界》2007,(7):32-33
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政府在社区理念、职能转变、组织建设、制度供给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当前应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责,把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与社区的自治功能有效整合,才能推进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向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年来城市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网格化管理受到来自各个领域的追捧.由部分城市试点到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在其所经历的启动、运行、维持、推广四个阶段分别存在一定的问题.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模式本身却暂时还不能与当前社会体制兼容.各级政府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社区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当前的社区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在微观领域的延续,而流程再造的三个目标与四个原则是社区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机遇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音  任莲香 《兰州学刊》2004,(6):346-346,353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直观预测、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多视角分析了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与随之而来的城镇社区的快速完善等给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还从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的价值取向、城市社区体育的参与者仍以老年人群为主的人口结构、城市社区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等方面分析了新世纪我国城市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桂红  张肖虎 《学术探索》2007,20(6):115-119
借助对云南省城市社区调研的资料和数据,通过解剖社区各类工作,昭显社区组织的两大功能:行政控制和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满足,后者包括政府提供的针对所有社区的公共服务,以及只针对本社区居民的由社区自身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分析,文章提出下列四个命题:(1)行政控制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是当前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两类主要功能;(2)存在两个层次主体提供公共服务:一是由政府提供,基层社区组织具体执行的公共服务,二是基层社区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3)政府投入水平决定行政控制功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提供功能的发挥;(4)社区经济、政府投入决定社区公共服务提供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筑业绿色创新及推广过程中在主体能力、交互、制度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绿色创新采纳与扩散的瓶颈。以上述系统问题为指向,从绿色能力培育、交互合作优化、制度环境改善与基础设施配套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功能的针对性、适用性设计。引入UTAUT模型,提炼建筑企业绿色创新采纳可能的响应要素,剖析政策功能与企业绿色创新采纳响应要素间的因果关联,明晰政策的作用路径及其间的传导机制,为建筑业绿色创新采纳与扩散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用的、系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网格化社会管理: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全国多地基层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在梳理网格化社会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网格化社会管理的运作逻辑,认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无缝隙管理",也是一种新型的目标责任制,有积极的社会创新意义,但目前网格化管理过多强调的管控功能应该逐步让渡至服务功能,这样才不会悖离网格化管理的最初旨意。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组织结构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发展模式关系到社区发展的方向。如何用社区管理体制取代行政管理体制关系到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社会体制变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社区组织运行机制、社区组织结构关系、社区组织制度及社区管理方式与方法的构建 ,探索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新模式 ,有益于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介绍了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不同特点,分析了国内城市社区管理改革实验的两种趋向,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培育发展主体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在过渡时期寻求单位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区建设是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在有限授权和外生性自治的逻辑下,中国的社区建设始终维系着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缺乏内生发展动力。作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变化的逻辑结果,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就是要改革政府管理的体制,通过公共管理的主体多元化和公共管理手段绩效化,在政府机构内部分散权威,重新划定政府、市场及社会三者的权限和角色,从而达到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有效性和社会团结的根本目标。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中国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应超越行政本位主义的运作方式,通过行政权威体系自上而下的授权和社区自下而上的增权形成参与式的管理模式,变有限的授权为普遍的授权,变外生性自治为内生性自治,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合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政社分工与合作:社区建设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社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以及"单位制社会"的解体,社区建设开始逐步展开.现行的社区建设体制,是政府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果,但它仅是政府内部行政权力与职能的重新分配,只有行政性没有社会性,并未改变"政社不分"这一传统社会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该体制已难以承担社区的社会发展、社会民主、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的制度角色,必须通过社区建设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积极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性的、政府与社会的分工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20.
网格化社会管理及其非预期后果——以N市Q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我国基层政府自上而下主导推动的城市社会治理变革。它延长了治理链条、下沉并整合了治理资源,加强了基层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构建了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治理体系。一些地方还引入数字信息技术,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但网格化管理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非预期后果。"技术化"治理强调治理形式可能偏离目标实质;"科层化"的组织结构增加了治理的复杂程度;治理的"行政化"制约了社区社会资本生成;"选择性执行"行为导致了治理目标的不完全实现;"目标导向"下存有治理手段运用不当的风险;"网格泛化"则模糊了多元治理主体间的边界、致其权责不清。避免网格化管理非预期后果负面效应的关键是要改变社会治理由政府主导并无限承担责任的体制特征,在基层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相互制衡、彼此增能的制度性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