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内蒙古乌审旗境内首次发现中古时期赫连勃勃大夏国墓群及一方刻有53个汉字的纪年墓志铭。这批古墓分布于乌审旗南端的毛乌素沙漠之中,西距赫连夏国的都城统万城遗址16公里。此次发掘清理的墓葬共为5座,均为大型洞室墓。一号墓中出土的刻有大夏二年(420年)建威将军、散骑将军、凉州都督、护光烈将军、北地君、将作大匠、凉州刺史、武威人  相似文献   

2.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贸易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墓主之仕宦,由正兵马使迁转至于节度押衙,说明在唐五代时期的定难军政权中,节度押衙之职级略高于正兵马使。同时,墓主还以押衙身份兼知他职,乃至管理藩镇经济事务,说明定难军节度押衙一职出现了阶官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张问仁墓志铭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青海地方史志有关文献记载,对西宁新发现的明朝万历年间张问仁墓志铭进行考释,判别正误,为青海地方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公布西宁出土的明代残段墓碑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志书的记载,对残碑文逐行进行了考释,指出此碑乃明时在四川邻水县任过主簿的西宁人张芝为其母杨氏所立的懿德碑,碑文印证了西宁张氏名人辈出、清正仁爱家风绵延如缕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冯晖墓于1992年初因被盗而为世人所知,其壁画、彩绘浮雕、砖、墓志铭等件文物,皆稀世珍宝,既填补了五代考古空白,又补正了史缺。这是继前蜀王建墓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冯晖墓中的彩绘砖雕乐舞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1985年年会,于10月14日至17日在曾侯乙基编钟出土所在地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80余人,收到论文50篇。河南、湖南、安徽、贵州等兄弟省市的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曾、随、楚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1978年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及其大型编钟发掘出土后,名震中外,这一座大型战国墓究竟是楚墓还是其他诸侯墓,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称“曾国之谜”。这次会议对地处古代楚国腹地的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的同志从曾侯乙基出土的文物数量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集安禹山JYM 331 9号墓因其形制特殊 ,墓侧有人面刻石 ,出土过东晋瓷器等而成为一座重要古墓。 1 96 2年、 1 983年、 2 0 0 3年 ,先后在该墓出土 3枚卷云纹铭文瓦当 ,深受人们关注。经本文作者认真考辨 ,第一次使瓦当铭文得以完整识读。以此为基础 ,对与墓主人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考证与初步研究 ,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最早记载厦门历史的文物——《唐许氏故陈夫人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于1973年,泉州东郊徐公岭东南面石井乡村民取土挖到一座唐墓,灰砖单室拱顶,长约4米,宽1.5米,两壁各五个方形浅龛,后壁有一从底到半腰的壁龛,墓底埔砖,有三个浅坑.墓内残存一块墓志铭,几个罐、碗、瓶等瓷器,一些铜钱、残碎铜镜,妇女头饰、头钗等.这块墓志铭长54厘米,宽41.5厘米,厚4.5厘米;顶角稍圆,底角方;顶部有云气火球  相似文献   

9.
杨勇 《殷都学刊》2011,32(1):24-28
2008年12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高穴村的两座大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两座墓南北并列,坐西朝东,彼此相距约30米左右,现已清理完其中的二号墓,并发表简报。根据二号大墓的形制和结构、出土遗物、地望以及相关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0.
在亳县城南郊东汉时期曹操宗族墓群的部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带文字的砖。这些墓是属于曹操伯叔辈的。出土的字砖共有274块,上面有文字1423个。这批字砖不仅年代较早,文字数量也最多,对研究中国古代汉字书体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极为重要的宝贵资料。 出土字砖的曹墓有两座,一是元宝坑一号汉墓(简称元),位于城南护城河外,墓主人是会稽郡的曹太守。字砖上书刻的年号是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该墓出土阴文书刻字  相似文献   

11.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韩诗》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与昌邑国《韩诗》学者王吉有关。通过海昏侯出土诸多简牍文献可知,刘贺其人虽缺少政治谋略,但也非冥顽不灵之徒。相较于汉代其他诸侯王,刘贺亦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相似文献   

12.
杨国翰与林则徐相知相交14年。两人谈励经常、书信往来,触及了吸食鸦片这一当时严重的 社会问题。杨国翰去世后,林则徐撰写了墓联和墓志铭,对他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墓中出土的大量黄金尤其引人瞩目。刘瑞先生在《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黄金探析》中认为这是原昌邑王府的大量黄金随葬的结果,并进而得出不能因刘贺墓出土大量黄金而认定西汉黄金多被埋入地下的结论。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首先,刘贺墓中的黄金只是其所有黄金的一小部分;其次,西汉确实存在大量黄金,消失的主要原因应是窖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于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邀请国内部分《水浒传》研究工作者,对兴化县和大丰县新发现的《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让地照》、《施氏长门谱》等有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文物资料,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认真考察。现将考察初步意见扼述如下:一、关于《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一九七九年八月在江苏省兴化县新垛公社施家桥发现。墓志砖质,长二十九点五厘米,上宽二十八点五厘米,下宽三十厘米,厚五点五厘米,制作粗糙,字体亦欠工整。正面为墓志,背面为墓铭。正文十九行,行二十一字至二十三字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史学界对我国炼铁的开始年代问题,众说纷纭,迄无定论。近年来,出土铁器的不断增加,为推定我国冶铁的开始年代,提供了新的证据。今就这个问题略述浅见,以求匡正。至今为止,地下出土的古代铁器中属于早期的虽然屈指可数,但却很能说明问题。这些铁器是: (1)在秦都雍城的秦公一号墓中,出土铁工具四件。此墓由碳十四测定年代是公元前870  相似文献   

16.
料器与先秦的楚滇关系和中印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料器都是饰物,虽则有莹润的光泽和鲜丽的色彩,毕竟比不上宝石和美玉,因而在文献上几乎不见踪迹.但从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些多彩料器,却给我们带来了楚滇关系和中印交通的宝贵信息,是中国境内已知年代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物证.战国时代的多彩料器,在湖南的楚墓中出土最多,在湖北的曾墓和楚墓中出土次多,在此外各地就寥若晨星了.总之,它集中在南楚.湖南出有多彩料器的墓,大半在长沙一带.湖北出有多彩料器的墓,主要是随州的曾侯乙墓,由此可知,长沙和随州可能是战国时代多彩料器的两个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西高穴墓可能会是夏侯惇的墓吗?虽然这种说法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肯定,但我以为西高穴墓不会是夏侯惇墓,理由有几下几点:第一,据推断,夏侯惇的年龄与墓中出土的男性遗骨年龄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望山一号墓位于江陵县楚国故都纪南城西北七公里处,该墓曾出土著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除此以外,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其中有关于为墓主人占卜及进行祭祀活动的记载.这批资料,至今尚未全部发表,我们仅从有关文章中见到一些引文,其中简四十八全文如下:□之,(无曰)佗,占之□吉.病以黄?习之,尚税.圣王、王既赛祷.乙末之日,赛祷王孙巢."无它",古代占卜术语,曾屡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如:"庚子卜,王贞:  相似文献   

19.
从楚人尚钟看钟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每每将钟鼎并称对举。在周朝,钟是音乐的表率,鼎是王权的象征。在楚国,钟既是音乐的表率,又同鼎一样是王权的象征,尚钟之风,于楚为烈。其证甚多,择举如次。(一)从出土文物看。楚之王公贵族,以随葬钟乐来显示自己的显赫声势和文化素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传世和零星出土之楚钟主要有楚公钟(吴大徵《(?)斋集古录》卷二),楚王媵邛仲(?)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65页),楚公逆钟(同上),楚王领钟(同上),楚惠王钟(《七国考》卷七引赵明诚《金石录》)等。出土成套编钟的墓,主要有楚令尹子庚墓、信阳长台关大墓、临澧一号墓、楚幽王墓等。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相似文献   

20.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