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利益矛盾是影响社会凝聚力的最大因素。实现利益认同需要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的双维度支撑。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利益认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利益认同作为社会凝聚力的根基,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凝聚力提供了心理基础、道德支撑、价值共识和动力源泉。新时期,实现利益认同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不仅要进一步优化利益格局,缩小利益差距,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正义,还要让广大民众共享改革成果,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满足更多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社会生产力总体落后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深刻物质根源;改革开放引起利益关系格局的重大调整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社会根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体制根源;思想政治工作弱化,一些干部和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利益关系,尤其是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严重,是引发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主观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与利益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发展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要建设和谐社会,须在公平公正原则的指导下,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利益整合机制,依法进行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4.
周怡  张江 《学术月刊》2012,(4):19-27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益格局调整"成为现阶段能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积极稳妥地进行利益格局调整,需要沿着利益的双重性格、制度与文化的双路径协同展开:一是制度路径的调整策略。"调整"的路径依赖于它的"形成"过程,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是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影响物质利益分配,导致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形成或变动,因而,制度变革是利益格局调整的首要渠道。二是文化路径的调整策略。利益格局一旦形成,利益群体会作为行动主体处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群体参与调整时所具有的能动性来自文化,即制度预期、文化接触和文化同化三方面的差异将唤醒各利益群体的理念利益,驱动他们通过利益表达影响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应当减少三方面文化差异,构成利益格局调整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群众利益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合理实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内容。群众利益是任何社会的执政者都不容回避的问题。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强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识、善于取得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和处理群众的不同利益。在政策上消除贫富差距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公的机制原因,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要特别关爱弱势群体,让社会共享利益成果,消除不和谐现象;健全利益诉求机制,疏通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6.
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要求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就是要在全社会实行利益协调、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让我国目前客观上已经存在的多元利益群体依法实现充分有效的利益表达,从而制订合乎公平正义要求的社会公共政策,使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利益格局分化和多元利益群体形成的基础上,指出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紧密相关性,提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利益表达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益表达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利益表达渠道不够通畅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出现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党的利益体现在党的政治利益上,党的政治利益的价值取向是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涛 《齐鲁学刊》2007,(2):131-133
实现利益和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是要构建一个利益和谐的社会。具体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入手,以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利益矛盾,如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孙肖远 《天府新论》2007,(2):100-104
社会和谐要求在社会上形成大致均衡的利益格局,不仅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大致均衡,也包括文化利益的大致均衡,因而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利益的协调。由于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体对文化都存在需求,因而文化利益协调应是全方位的,其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利益协调、地区文化利益协调、民族文化利益协调和社会文化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1.
周珣 《天府新论》2012,(6):151-155
社会转型期舆论引导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要有效地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通过法定渠道而非不良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执政党、政府和各级社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表明要求,并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而非非法的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参与过程;另一方面,要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正当、有序、有效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引领理性的表达,使不同的利益群体、人民与政府之间保持顺畅的沟通,缓解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其目标必须契合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通过实现社会的利益均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这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利益均衡,这需要明确政府在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二是实现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三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环境利益的均衡,这既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虚妄,又要正确确立人类的生态位,同时还应将生态建设与管理并举;四是实现区域之间发展利益的均衡,这就要求在反哺机制的架构、区域发展制度的供给以及制度的"厚度"与"薄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不能将“既得利益群体”泛化和妖魔化.只有那些靠公共权力寻租和公共权力垄断形成的“共同利益”群体是“既得利益集团”.现阶段的调整利益格局和冲破利益固化藩篱,仍然要以“增量改革”为主,绝不能对“存量改革”寄予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利益格局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利益主体构成、利益诉求内容、利益意识趋向和利益差别矛盾等方面呈现明显变化,而利益各方面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均会有所反映。因此,在利益变迁视域下,要特别关注利益格局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路。这就要求既要关注经济建设,强调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巩固群众根基,又要加强对利益意识的引导和利益公平的保障,强化社会认同,以强大的思想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关于利益的内容看,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主观需求到社会实践再到社会关系的总体性客观过程;利益本质是基于特定社会生产之上体现特定社会内容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关于利益本质、利益特性、利益共同体异化与克服等基本利益观点,为中国新时代社会利益关系的科学处理与破除利益固化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利益三维特性要求我们保护主体合法权益,协调利益矛盾与维护共同利益;第二,利益共同体的异化、克服要求我们在正视利益差距的基础上破除利益固化。  相似文献   

16.
宋爽 《理论界》2010,(6):36-37
新旧体制加速转型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的冲突和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同样面临着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的困扰。利益是推动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内在动因,利益对促进和发动社会变革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它包括利益的手段导向、利益的道德导向、利益的行为导向、利益的内容导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正确利益观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社会利益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当前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主要特征1、利益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人队伍有了新变化。改革前,我国工人队伍成分单一,主要是国营、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的职工。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新兴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乡镇企…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是改革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这一科学内涵,遵循个人主体与社会总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与改革客体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导向意义、凝聚作用和评价功能。只有将人民主体思想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之出现的利益分化带来各种冲突和矛盾,为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转轨时期,在利益格局分化条件下,多元利益集团的缺位是不同利益群体利益表述失衡和利益格局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构建多元利益集团,尤其是构建弱势群体的利益集团是实现利益表达均衡和利益格局均衡的有效社会和政治机制之一.在当代中国,利益集团作为和谐社会的内生变量之一,有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