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对文艺工作历来十分关注。胡启立同志《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我们的党同文艺界有着血肉联系,我们党的许多工作人员同文艺工作者有很深的友谊,在这方面周恩来同志是我们的楷模。”他的关于文艺工作的论著近年已发表过一部分,最近,《周恩来选集》下卷的出版发行,使我们又读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更多论著,对他在建国后文艺事业方面的一系列活动和思想,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建国后,他在文艺事业上的各种活动,都贯穿着一个总的倾向——反“左”。这是因为,建国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虽取得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中,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有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饮誉当代诗坛,赢得了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激赏;周恩来总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不仅使同志“为之神往”(毛泽东语),更令蒋顽惊慌失措;朱总司令的诗作凝  相似文献   

3.
冯宪光同志的文章《论马克思对“人”的类概念的使用》(见《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1期),是很彻底的。它认为,无论是在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的著作中,还是其晚期成熟的著作中,关于“人”、“人类”、“人性”、“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等提法,或者表现为对费尔巴哈术语的借用,或者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逻辑起点,而在现实生活里和马克思的思想中,都不是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决了社会主义时代文艺发展中许多带根本性的问题,它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文件。  周恩来同志这篇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民主与科学。发展艺术民主,就是废止“长官意志”,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发展文艺科学,就是要按照艺术的客观规律办事。周恩来同志的这篇批判文艺界“左”倾错误的讲话,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贯彻,致使这种错误未能得到纠正,在文化革命期间终于被“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发展为…  相似文献   

5.
胡国枢同志在《龙华会及其首领张恭》一文(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小说:“刘琨、盛俊与张恭以《民报》为榜样,在金华办《萃新报旬刊》,热烈宣传新思想,流传金华全府。……当时革命思想在浙中各地的传播,龙华会实起了积极作用。”但考诸实际,《萃新报》并非旬刊。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藏有《萃新报》第一至四期,封面标明:“每月两册,朔望发行”,是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于1904年6月27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第二期出版于同年7月11日(五月廿八日),第三期出版于7月26日(六月十四日),第四期,也是最末一期未载出版日期,据金冲及同志订考,“可能出版于8月9日(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前后”,该报之遭封禁一事,“大约在阴历七月左右”。(金  相似文献   

6.
宣中华(1898—1927),是“五四”时期杭州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筹建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当选为常务委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被蒋介石反动派逮捕,英勇就义。宣中华同志是我党早期优秀的党员,也是杰出的国民革命运动领导人之一。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对此,周恩来同志曾予以高度评价。对于这样一位青年共产主义战士,人们自然很想了解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然而,以往由于史料的缺乏,少年宣中华的思想面貌也就罕为人知了。前两年,根据宣中华亲属的提供,我们得以看到宣中华少年时代在“同文公学”读书期间(1909—1913年)的两本作文簿(自题为《春秋鼎盛》、《阅者生厌》)和一篇《筹防满洲策》的作文。这对于研究宣中华的早期思想,是很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拟对这批作文中体现的少年宣中华的民主和爱国思想,作一简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读贵刊所载张仲浦同志的《鲁迅杂文与魏晋文章》(一九八○年二期),觉得有启发。但其中提到潘岳等几个文人,与嵇康等人一起称为“有骨气的文学家”,说鲁迅也继承发扬他们的什么“战斗精神”,却是很不恰当的。据《晋书》本传称,潘岳很有才气,“善为哀诔之文”,他的几首悼亡诗是很有名的,却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战斗传统”。他的《闲居赋》,是仕宦不达而假作清高的虚伪文字。潘岳其实是一个品行卑下的人,本传说: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矦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晋书》卷五十五)如此谄媚势利、人格卑污的文人,素为文苑所不耻。后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曾指出他的作  相似文献   

8.
4月27日,是殡葬改革的纪念日。在1656年4月27日中共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名领导同志在《倡议实行火葬》倡议书上签名。倡议书中写明:“实行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可以节省装殓和埋葬的费用,这无碍于对死者的纪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词语与避讳研究》是史式、吴良祚两位同志新的科研成果,史式同志撰写《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吴良祚同志撰写《太平天国避讳研究》。研究太平天国的语言文字不是一件易事。十年前我给史式同志所撰《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写的序就说过:“要了解太平天国词语不是一件易事,曾有一位研究过的人说是与甲骨文有同样的困难。这话虽然夸大了,但却说明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近来又听说“史学界也有人认为研究太平天国的语言文字是蚂蚁啃骨头,费力多而收获小。”但是,这两位作者却长期埋头于这种不起眼的工作,乐此不疲。史式同志在十年前就撰成了四十余万字的《太平天国词语汇释》一书;吴良祚同志十多年来发表了数十篇很有学术价值的有关太平天国词语  相似文献   

10.
前日读到一篇题为《关于毛泽东简朴生活情况的通信一刘斌珍同志给海外读者的一封复信》的文章(《了望》97年第42期),心中颇有感触。刘斌珍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发表过《毛泽东同志的发票和日常开支在》一文。可是,《开支在》一文中所达某些内容若常人“用一般的推理”却无法理解,引起海内外一些读者纷纷写信,询问《开支表》中有些细节是否属实?这些细节包括:毛泽东生前的“毛巾被打了53个补丁”,睡衣“打有73个补丁”,毛泽东的装进中常常见到制。“红薯、芋头、红米、玉米等杂粮”,甚至还有“马齿觉”。于是又引发出刘…  相似文献   

11.
王文才在《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中认为,“《东墙记》大约是白朴早年在真定的作品,可能是与史樟的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同时而作。”《附编·白朴杂剧全目提要》对此则进一步加以引伸论述:“《寒山谱》中收此戏文(案指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题为‘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仙著’此史九敬仙即孟本《录鬼簿》之史九敬先(《正音谱》同),抄本作史九散仙,曹本作史九散人,‘真定人,武昌万户’。”“《寒山谱》称史为‘书会捷机’,乃书会假托其名,谅非书会中人。”作为元杂剧的作家史九敬先是否曾写过南戏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问题谢圆月为了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同志生前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翻开《周恩来选集》认真阅读就会发现,周恩来同志的一生,特别是解放以来,在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倾注了一腔热血。他不仅在理论...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的早期思想指的是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的思想。本文不拟对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作系统论述,仅就其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方面进行分析。由此探讨周恩来早期思想的一些特点,并分析传统文化对于周恩来以后思想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周恩来的影响周恩来幼年时在私塾和养母陈氏身边受中国传统教育。以后,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和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开始接触新学,但仍然主张“深究而悉讨”中国传统的“圣贤书籍”,由于他聪颖刻苦,有较深的国学根底,国文成绩也特别优异。从周恩来的早期文章看,儒学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1914年,他写的《射阳忆旧》追述了关于道德忏悔和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故事;1915年写《尚志论》,论述人的最初之志对于人一生的意义,该文以《论语》作结:“孔子不云平,盖各言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在白区工作和根据地工作,在统一战线和外交工作,在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等许多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十分珍贵的理论遗产。特别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周恩来选集》上卷中有许多重要思想,对当前我党的建设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话语:“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由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界与出版界通力合作,出版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为传播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此本还存在一些缺憾。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些缺憾的解决。2005年11月,温家宝同志、陈至立同志分别对修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06年4月修订工程正式启动,全国十余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选派200余位学者参加其事。此修订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相似文献   

16.
沙文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仍无限忠诚于革命事业,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行认真地研究,完成了一部七万多字的《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的文稿(下简称《探讨》),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风亮节。随着沙文汉同志错划右派问题得到改正,《探讨》一文终于重见天日,《浙江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三、四两期连续刊载了《探讨》全文,使我们有幸认识了沙文汉同志剔精抉微研究历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让人耳目一新的古史分期意见。  相似文献   

17.
《哲学笔记》中收有列宁写作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手稿一页。它为我们研究列宁提出十六要素时的构思过程即写作过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显然,这是《哲学笔记》中引人注目的一页。早在六十年代,黄枬森同志就写过《读列宁论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文章, (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六四年第二期)最先根据列宁的手稿来研究十六要素的写作过程。《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黄枬森同志的文章:《列宁的(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其中第二部分“关于辩证法的体系”,主要是从十六要素来分析了列宁对辩证法体系的设想。黄枬森同志认为,“不能说十六条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但是,在十六条中却包含了辩证法体系的一个雏型,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思想,这个雏型就是第一至七条”①。我的看法与此观点不完  相似文献   

18.
拙稿《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对董楚平同志《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以下简称《功过》)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过商榷意见。后来,董楚平同志发表了《再谈平均主义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再谈》)一文作为答复。但是再三细读,我仍然认为董楚平同志的观点不能令人信服,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一拙稿指出,董楚平同志在《功过》一文中有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论述,存在着“实际上把它全盘加以否定”的弊病。《再谈》认为这是“言之过甚”。不错,《功过》一文确有一些抽象肯定平均主义的词句,说它是“农民在酝酿革命时的思想酵母”,“在农民战争的准  相似文献   

19.
避讳而改偏旁,前朝罕觏。太平天国则把“鬼”旁改为人旁。按太平天国教义,“天父上主皇上帝是神爷,是(云人)爷”(《永安封五王诏》),“肉是肉父生,(云人)是(云人)爷生”(《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好人死后灵魂“升天”,天上是没有鬼的,故改魂为“(云人)”。此字在辛开元年(1851年)的一些“天父诗”中已经多次出现,如“灵(云人)本是由天父,今时不醒做何民”,“真神能造山河海,不信(云人)爷为何功”(《天命诏圣书》)之类。壬子二年新刻的《天条书》,凡“小灵(云人)”、“(云人)得升天”等等,“(云人)”字均从人而不从鬼。壬戍十二年(1862年)颁行的《敬避写样》,“魁”字条下注明:“凡写魂、魄、愧、魏等字均从人,写作(人斗)、(云人)、(白人)、(委人)、字样。”这是太平天国后期,从“魂”字推广到其他“鬼旁字,因避恶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十分关注文学艺术事业的成长和发展。他在对文艺工作者的三次《讲话》中,联系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当时文艺界出现的“左”及右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批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同志强调要开展正当的文艺批评,认为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环节,从阐述文艺自身规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的性质、任务,并就文艺批评的原则、标准作出了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当时对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今天,这些论述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