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其灵活的教师聘任标准、严格的教师聘任程序、弹性的工资制度、多样的教师评价体系、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案、效能显著的契约管理等,对我们正在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管理及体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寄宿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传统.其始终以本科教育为核心,与研究型大学、社区学院共同支撑着19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对美国寄宿学院的发展概况、特点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可以从管理实践和理论层面探讨美国寄宿学院传统对中国本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学分转移的美国社区学院的一大亮点,其经历了初步形成、稳定发展、低迷发展和复苏发展等阶段,有着统一性和互认性等特点,在缓解美国就业压力、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创造条件、为加快社区学院发展推波助澜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美国社区学院学分转移的成功对于正处于探索与改革阶段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雨才 《学术论坛》2012,(11):227-231
大量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引致的教育需求和老龄化快速发展下老年人新增教育需求客观上要求加快发展社区学院。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或地区尤其是美国,加快社区学院发展的经验是一条重要途径。美国通过加强立法、不断根据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调整办学定位、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机制等推进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有鉴于此,文章提出政府出台法律法规、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等加快推进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区学院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确定其应然的价值诉求,对于加快社区学院发展、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创建学习型社区具有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作用。我国社区学院应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资源、教育机制、社区建设、终身学习等方面彰显其价值诉求,并构建相应的动力机制,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期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杨怀印  史册 《学术探索》2014,(5):152-156
美国社区就业是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择业模式,其特点就是立法、政府(教育、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促进就业的制度设计。其中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就业预备模式的实质,就是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即失业"现象,使得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学校、社区和学生群体形成共同自由择业的合力。与美国不同,我国现行劳动预备制度排除了高校毕业生,特点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发证,促使初、高中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但自2004年高校扩招后,"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滞后待业现象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如何走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局,美国的社区就业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7年,福州教育学院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福州教育学院、福州师范学校、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及福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等五个单位整合,而同时设立福州教育研究院,与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体制,是一所集教育研究、教育科研、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为一体的,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新型市属普通高校。  相似文献   

8.
慈善文化进社区是将慈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培养人们慈善习惯的重要举措,也是社区建设的应有之义。慈善文化进社区对弘扬慈善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实现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慈善文化进社区适应了我国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社会现实,能够起到连接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区、社区与社会的作用,从而促进普遍信任的建立、社会资本的提升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慈善文化进社区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包括社会原子化倾向、社区参与不足、社区教育不完善和慈善文化进社区实施方案欠缺等。通过组织慈善活动等非正式教学的方式、志愿储蓄银行、社区慈善超市、成立社区基金会、开展社区公益创投、发展社区学院和出台详细的慈善文化进社区实施方案等途径,多管齐下促进慈善文化真正进入社区、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社区学院是应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可以从国外借鉴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如若对其经验能够成功地引进将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可行性分别可从对于社区学院的科学定位、我国发展社区学院的社会经济条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行路径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科  万岩竹 《理论界》2013,(12):179-181
高等师范院校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范教育结构调整以及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的一系列改革。但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坚持“示范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科学规划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科学地开展高等师范院校与社区教育关系的研究。是社区及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建设学习型社区,作者在国内率先提出在街道成立学习型社区董事会的管理机构,在城区和城市设立终身学习评价院的评价机构,让二者形成内外合力,从而使之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教师教育质量下降之间,继承教师教育成功经验与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之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与教师教育院校关注之间出现了矛盾。从小学课程改革的综合性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在要求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比较看,实行小学教师全科综合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实施细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教育队伍建设新的努力方向。面对农村普通高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的教职工配备比例严重不达标、高层次教师严重缺乏、教师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任务艰巨等挑战,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高学历教师培养、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对农村教师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日益结合是日益当代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和趋势,学校体育与所在社区的有效结合是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必然选择,学校体育也因此具有社区教育属性,表现为学校体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容共通以及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优势互补。学校体育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指导功能并提高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水平,价值导向功能以及对社区人文精神的促进几个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知识论看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些教师对知识缺乏必要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教师与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共同建构、教师对课程建设缺乏深入的知识论思考、教学评价缺乏知识论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缺乏知识论的相关指导等。从知识的属性来看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由知识选择性决定的高职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由知识的完整性决定的高职教学过程的任务性、由知识的可传递性与可掌握性决定的学习的有效性以及由知识的可传递性与可掌握性决定的学习的有效性。知识论指导下高职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从知识分类的角度对高职教学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从知识理解的角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形成高职院校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及从知识论学习的角度对教师与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师的美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美育的效果。本文调查发现 ,中学教师的美育观念中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 ,尤其在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认识上 ;美育在中学开展的情况还不能令人满意 ,有待加强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访谈法、田野考察法对黑龙江省民族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民族、年龄、性别比例、职称与学历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目前民族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存在的教师民族与男女比例失调、职称偏低、专业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黑龙江省民族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对策,为今后民族中学体育师资改进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对河南省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评,研究分析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17.52%,其中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表现最为明显;男女教师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差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教师,高中教师最差;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问题较多。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刘丽丽 《阴山学刊》2011,(2):116-119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内蒙古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迄今已开展近八年之久,参与教改的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促进着内蒙古基础教育的发展。以上述内容为主要调研对象,并针对内蒙古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内蒙古地...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幸福感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活质量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综合体验。通过对陕西省1000名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存在差异,其中与高校教师、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相比,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偏低。要提升教师的教育幸福感,需要从外在的客观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师内在的主观思想观念和自身修养两个层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