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波 《百姓生活》2011,(9):35-36
罗朝敏和王登仙是一对下岗夫妇,2004年2月为养家糊口,接手一个刚满月的女婴当保姆。不料,狠心的雇主送来孩子后就遗弃了亲生的女儿。7年来,这对善良的下岗夫妇视孩子为己出,靠打工含辛茹苦地养育着这个女弃婴……  相似文献   

2.
宴子  孙燕 《社区》2010,(24):14-16
现实中有各种因素,让我们难以按照最理想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例如,我们只能和孩子维持一种远程的关系——孩子不在身边,由我们的父母教育抚养。而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3.
认识卢思思已经有很多年了,6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到电视台实习,给一档少儿节目做编导、摄像。就在那期间,栏目组鼓捣了一次小主持人大赛,思思是那次大赛的第一名,于是便理所当然地来我们节目客串当小主持人,那时的思思和其他孩子一样都叫我“胖叔叔”。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烦恼",小朋友们就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苦,长得胖了些是烦恼,长得瘦了些也有烦恼;掉牙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豁牙子"让人烦恼;做好事了,被人嫉忌也成了  相似文献   

5.
赵倩 《社区》2005,(9):50-51
王莲香与年长她10岁的老刘结婚时,对方已有一男三女四个孩子。夫妇俩含辛茹苦撑持一个家,把孩子培养成人。如今,儿女都成家立业了,对王莲香也很孝顺,十多岁的孙子和外孙子也围在她身旁,奶奶、姥姥叫个不停。可王莲香却心事重重,常常在老伴面前流泪……“后妈”成了她的心病前几天,王莲香的老邻居去世了,她跟着去开追悼会,回来后就在老伴跟前哭。老伴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要是哪天你先走了,我怎么办?孩子不是亲生的,他们能管我吗?这使老刘想起了半年前邻家张老太太病故了,她也是后妈,办葬礼时,王莲香见到她养育的孩子们都没哭,回家就闷闷不乐。…  相似文献   

6.
大人们一提起现在的孩子,往往会由衷地感叹:“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为什么?无非是吃得好了,营养充足了,个子也比过去的孩子高了。可是,又有多少成年人知道,中国少年儿童正面临着身心健康的危机!晕倒的孩子沈阳市一所初中,新生入学第一周是军训。说起军训内容,就是以队列训练为主。令人惊讶的是,一次训练中,教官要求同学们像军人那样立正,不到10分钟,一个班级内50余名学生中,竟晕倒了10人!晕倒的孩子中,不乏身材高大的,也有又白又胖的。外表的健康,难以掩饰他们的虚弱。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与遵循更传统的性别角色的男性相比,中产阶级男性如果在养育孩子和家常杂事方面承担了较大的份额,那么他们经常会在工作场合受到不尊重。与此类似,在养育孩子方面遵循非常规安排的女性和没有生养孩子的女性也容易在工作场合遭遇无礼对待。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很强的幼儿,在复杂而微妙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随时需要以其情感影响、塑造孩子,需要以自己的情感作为发挥力量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劳动的这个特点增加了对它情感素质的特殊要求。  一、幼儿教师的各种不同角色  1.养育者与教育者父母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将养育的部分责任交给了幼儿教师。养育者角色要求幼儿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爱,使孩子舒适、愉快、健康地成长,成为幼儿的爱护者、保护者。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包括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为入学做好准备,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教师要根据…  相似文献   

9.
退休以后,我拥有了一份《山西老年》。家里人看到我每天爱不释手地翻阅,也“偷偷”取走看上几眼。后来,这本刊物就成了我们全家共同的刊物,老伴看了孩子看;孩子看了孙子看,通  相似文献   

10.
养育知识是父母拥有的、与养育活动有关的认知准备,它为父母预测和应对儿童发展变化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也是亲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问卷法是目前评估养育知识的主要方法。研究发现,尽管现有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分歧,但养育知识丰富的父母通常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养育行为,他们的孩子在认知、言语、情绪和社会性方面也会有更高水平的发展。未来亲职教育研究需要关注养育知识严重缺乏的高风险人群,比较不同类型和领域养育知识的效用差异,探讨养育知识与儿童心理发展关系中的内在机制,加强纵向研究设计和其他年龄段测量工具的开发,以便科学指导亲职教育实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养育子女对人们的社会网络资源具有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通过使用JSNET2014数据发现:第一,养育孩子会改变父母日常社会网络资源的质量,对于女性而言,未成年子女越多,社会网络规模越大,但是餐饮社交活动越少;对于男性而言,未成年子女越多,其社会网络资源的异质性越强。第二,养育子女会影响父母在职业领域的社会网络资源,对父母的影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是,养育3岁以下的子女对父母的职业网络资源均有负面影响,既会减少父亲与同事、客户的网络资源,也会减少母亲与同事的交往;不同的是,养育3岁以上的子女对父亲的三类职场网络资源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母亲与同事、领导和客户的网络资源均有显著负向效应。第三,对于学龄期父母来说,养育孩子使得母亲的社会交往转向了“以孩子为中心”,母亲与孩子老师、其他家长的交往要明显多于父亲。  相似文献   

12.
潘岳 《华人时刊》2006,(9):73-74
怎样教育孩子做人和较好地自立于社会,是当今社会和每个家庭都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自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独生子女们成了“小皇帝”,其父母便夹在这种“四二一”结构中两头受气。上面是父母岳父母四位老人的严密监管,下面是任性孩子的折腾,费神费力、给物给钱没完没了,有的孩子花尽了父母的一生积蓄,还嫌给得少。人们不禁会思索:现代家庭的物质条件要大大好于过去的家庭,为什么父母养育一个孩子还不堪负荷呢?直到我目睹了西方人的育儿世界,才悟出了其中的一点道理。  相似文献   

13.
看图说话     
《阅读与作文》2009,(4):31-31
华盛顿州的约翰·B·多德夫人于1909年首次提出了“父亲节”这一想法。多德夫人想用一个特别的日子对她的父亲威廉·斯马特表示敬意,他是一名美国内战老兵,因妻子(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第六个孩子时去世而成了鳏夫。妻子死后,斯马特先生独自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农场上养育那个新生儿以及其他5个孩子。成年后,多德夫人才意识到父亲一人把几个孩子养大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4.
偕母亲逛街     
今天是双休日,见天气不错,便去外面租了一辆车,对母亲说:“娘,今天我们带你出去逛逛。”母亲穿戴好,却犹豫了:“唉,我一个老婆子逛啥?还是呆在家里看门吧。”我和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硬是把她拥上了车。母亲这辈子真不容易,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给我和哥哥成了家,供姐姐读完了大学,并伺候着丧妻多年的叔叔,直到他去世。母亲得知我们要雇保姆看孩子,又执意随我们进了城。她说,“找人看孩子要花钱,我是孩子的奶奶,照看孩子是我份内的事。”母亲来到城里三年有余,从没踏出家门半步,也从不去左邻右舍串门。每日为我们洗衣…  相似文献   

15.
赵莹 《社区》2008,(12):40-41
再过几个月中考、高考就要到来了,考生们学习紧张,考生家长们也不轻松,想尽办法做些好吃的给孩子补身体,让孩子更有精力迎接挑战。很多家长都认为,吃了高营养的食品就会身体健康。于是上顿鱼肉,下顿鸡鸭,水果不停吃,饮料不停喝,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也成了补养品,结果有的学生越吃越胖,但精力反而下降;有的吃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质下降,甚至得了病。其实考生吃什么是很有讲究的,在这里,我们从中医饮食养生的角度给考生家长们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上学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就成了我的日课。有一次,孩子拿着他的《语文配套练习》来问我一个题目:“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排第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找来了有关生肖的一本书,让孩子认真阅读其中一篇名为《十二生肖排位的传说》的文章。孩子基本能知其大意,把“鼠”排第一的原因做了以下概括:人们都称鼠为“老”鼠,论大属它最大,所以排名第一。我认为孩子找的原因不错,免不了夸奖几句,孩子也高兴地拿着作业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17.
人在路上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呀!"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  相似文献   

18.
老饿 《北京纪事》2015,(12):11-13
职胖族,指的是容易成为胖子的职业群体。在工作中忙着忙着就变胖了,似乎是现在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有人认为那些在工作中变成了胖子的人们,工作一定轻松安逸,没有奔波劳累的情况。记得曾经的电影电视剧里面,一度把老板都演绎成大肚翩翩的造型,吃喝享乐,脂肪堆积。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改变,胖已经不再是有钱大老板的专有特征,它已经成为了因为职业特性、长年累月而患的一种职业疾病。当人们平时在路上看到这些胖人时,带着各种负能量的眼光看着他们臃肿的身体时,职胖一族心中常常一片无奈。  相似文献   

19.
未来10年,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新家庭将超千万,怎样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1月10日,民进沈阳市委员会提出建议,开办独生父母学校,向他们传授教  相似文献   

20.
孙燕 《社区》2010,(24):13-14
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也会有矛盾?当然会有。例如从电话中、亲友的口中,得知家中出了你认为不太“对头”的事情,于是马上就向父母“开炮”,也许你是好意,但听者却未必这样认为;如果你将孩子寄养在父母处。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你与父母的看法可能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